切换到宽版
  • 16阅读
  • 2回复

[奇观]上海入海码头海鲜大排档 / 不止设计&平介设计[2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4964
金币
329065
道行
2004
原创
2411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49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0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1:00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08-05) —

01.临海
——站在岸边,海风迎面,城市与码头的界限渐渐模糊,木构与石材构筑出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起点。
场地现状
项目位于上海闵行春申路,基地原为街区型商业空间一隅,面朝开放街区,交通便利,周边为成熟居住社区。原有建筑层高较高,进深充裕,具备良好的更新基础。作为一家主打鲜活现烹的社区型海鲜大排档,新空间需回应高频人流与复杂功能的复合需求,同时以当代结构语言重塑“大排档”这一熟悉而带有烟火气的生活场景。

建筑位置©马利仁
项目原始空间规整,形式常规,缺乏标识性。如何在有限结构内挖掘场所感,并兼顾运营效率与情绪氛围的建立,是设计所面对的首要挑战。
设计定位
“入海码头”取意于江河入海的集散之地,是人、物与情绪交汇的临界场所。设计不再以符号化方式再现“海鲜”“码头”意象,而是提取其空间精神特征,以“开放、围合、聚集、流动”为组织逻辑,在有限空间中搭建一个具有木构节奏感与石材肌理质感的都市渔港。设计试图在城市街区中构建一个拥有“靠岸感”的日常居所,使海鲜餐饮回归食物本身的新鲜与社交本能的温度。在材质、尺度、光线、界面等一系列构造策略中,设计者强调场所气质的生成,亦回应城市生活中逐渐消失的“公共性食空间”。

餐厅外观©马利仁
设计策略
本项目以“结构—材料—气氛”的三重构成方式组织内部空间。设计延续“大排档”原有的开放性与烟火感,同时通过木构的重组、灯光的铺排、动线的嵌套与封闭面的介入,实现功能效率与空间叙事的协同。整个室内空间被划分为三段式结构:靠街界面开放迎宾区,引入冰池展示与“渔获上岸”情境。中段为主餐厅区,以木构格架统领空间秩序,打造聚集氛围。最内侧则设立半围合包间,适应家庭聚会与社交需求。

平面图©平介设计
02.入市
——穿行在烟火气中,海鲜展示区与蓝色鱼缸构成半开放的“渔市”现场,记忆中的大排档被重新演绎。
室内空间

轴测图©平介设计


吧台收银©马利仁
本项目中,吧台作为空间的视觉锚点与功能中枢,被安置于餐厅主轴的交汇处。设计采用整块深色橡木板材,配合哑光处理,保留木材天然肌理与手工打磨痕迹,呈现出质朴沉稳的“船舷感”。吧台立面使用回收木板错缝拼接,形成类似渔船外壳的防水板结构语言,强化“码头”语境下的叙事氛围。

海鲜区展示©马利仁
海鲜展示区位于餐厅入口与主厅之间,是连接外部市井气息与内部用餐体验的关键节点。设计以“码头上岸”的动线逻辑打造视觉焦点,设置整面定制蓝色水族玻璃鱼缸,形成类似沿海渔市中“现捞即食”的生鲜体验感。


海鲜区细节©马利仁
鱼缸采用低反射蓝调玻璃与不锈钢结构框体结合,内部设置分区活水循环系统,确保各类海鲜保持最佳状态。玻璃表面微雾处理,使其在光照变化下产生柔和折射,营造出似水非水、似雾非雾的“海气氛围”。
03.
共席
——在木构围合的温暖场域中落座,海味入席,灯光晕染烟火,熟悉的味道唤醒记忆深处的滨海盛宴。


公共餐区©马利仁
室内空间以“木”为主材核心语言,大量使用回收木料、深色实木板材、旧梁翻修构件构成顶面、隔墙与卡座界面,赋予场所温润肌理感与视觉连续性。墙面采用局部石材覆面与灰泥肌理涂料,呈现出一种接近礁石表面粗粝感的低光泽质地,与木构材质形成冷暖碰撞。



散座区概览©马利仁
不是还原渔港图像,而是从“海味”中提取氛围感,从“码头”中捕捉结构秩序,以更具当代气质的方式,讲述一场“关于归属、等待与分享”的空间故事。
04.
听潮
——夜色渐深,灯光收敛,波浪壁画与石材肌理仿若潮声低语,留下味觉与记忆的余韵,归心渐启。


室内墙面装饰©马利仁
我们将传统码头的桁架逻辑转译为室内木梁结构的节奏系统;将海风中略带咸湿的模糊感转译为灯光的低照度漫射;将渔网、吊臂、滑轮等具象意象化为材料分缝、吊顶系统与细部节点的设计线索。由此构成的空间场所,并不强调“形似”,而更重“意合”——借此重建现代都市人久违的连接感与归属感。



空间灯光营造©马利仁
空间内所有餐座均配以定制灯具,灯体隐藏于木梁内或嵌入木框吊装,配合暖光轨道点射,形成独立照明感受,避免大面积泛光产生的光污染,使每一张餐桌都拥有自己的“小气候”。

墙面效果©马利仁
在主餐厅与包间之间的过渡墙面,设计师引入一幅基于“海浪”元素的手绘壁画,以抽象笔触描绘潮水翻涌的动态意象,为整体木质空间注入一抹自由而灵动的视觉节奏。



空间石材利用©马利仁
石材的肌理在自然光与点状灯带的照射下形成丰富的阴影层次,使空间气氛在白昼与夜晚间自然切换;石材的耐磨、防潮特性亦适配餐饮空间高频使用的功能需求,提升整体空间的物理性能。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入海码头海鲜大排档
设计年份:2025.02-2025.06
设计团队:
不止设计:李嘉鹏,陈汐言,戴宇阳
平介设计:洪佳玟,张莹,李筱葳,杨楠
业主:入海码头海鲜大排档
项目地址:上海市闵行区春申路333号春申里3楼
设计面积:1800㎡
摄影师:马利仁
材料:防腐木,PU石皮
1条评分金币+18
huozm32831 金币 +18 - 前天 16:13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4964
金币
329065
道行
2004
原创
2411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49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0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11:02
入海码头海鲜大排档设计解析

位于上海闵行春申路的入海码头海鲜大排档,通过精心的设计策略,将原本规整的街区型商业空间一隅,转变为一个充满烟火气与当代气质的都市渔港。以下是对该项目设计的详细解析:

一、项目背景与设计定位

- 场地现状:项目原为街区型商业空间的一部分,面朝开放街区,交通便利,周边为成熟居住社区。原有建筑具备良好的更新基础,但缺乏标识性。
- 设计定位:以“入海码头”为概念,提取码头空间的精神特征,如开放、围合、聚集、流动,旨在打造一个具有木构节奏感与石材肌理质感的都市渔港,使海鲜餐饮回归食物本身的新鲜与社交本能的温度。

二、设计策略与空间组织

- 三重构成方式:项目以“结构—材料—气氛”的三重构成方式组织内部空间,实现功能效率与空间叙事的协同。
- 空间划分:整个室内空间被划分为三段式结构:
  - 靠街界面:开放迎宾区,引入冰池展示与“渔获上岸”情境,营造欢迎氛围。
  - 中段:主餐厅区,以木构格架统领空间秩序,打造聚集氛围,是用餐体验的核心区域。
  - 最内侧:设立半围合包间,适应家庭聚会与社交需求,提供更为私密的用餐环境。

三、材质与细节设计

- 吧台设计:作为空间的视觉锚点与功能中枢,吧台采用整块深色橡木板材,配合哑光处理,保留木材天然肌理与手工打磨痕迹,呈现出质朴沉稳的“船舷感”。
- 海鲜展示区:设置整面定制蓝色水族玻璃鱼缸,形成“现捞即食”的生鲜体验感,是连接外部市井气息与内部用餐体验的关键节点。
- 木构与石材:大量使用回收木料、深色实木板材、旧梁翻修构件,与局部石材覆面、灰泥肌理涂料相结合,赋予场所温润肌理感与视觉连续性。

四、氛围营造与光影效果

- 灯光设计:所有餐座均配以定制灯具,隐藏于木梁内或嵌入木框吊装,配合暖光轨道点射,形成独立照明感受,营造温馨而舒适的用餐氛围。
- 墙面装饰:引入基于“海浪”元素的手绘壁画,以抽象笔触描绘潮水翻涌的动态意象,为木质空间注入灵动视觉节奏。
- 石材肌理:在自然光与点状灯带的照射下形成丰富的阴影层次,使空间气氛在白昼与夜晚间自然切换。

五、设计亮点与总结

- 设计亮点:
  - 空间叙事:不以符号化方式再现“海鲜”“码头”意象,而是提取其空间精神特征,讲述“关于归属、等待与分享”的空间故事。
  - 材质创新:大量使用回收木料与石材,既符合环保理念,又赋予空间独特的质感与氛围。
  - 光影效果:通过精心设计的灯光与墙面装饰,营造出温馨、舒适且富有层次感的用餐环境。
- 总结:入海码头海鲜大排档的设计成功地将当代气质与烟火气相结合,打造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都市渔港。通过精心的设计策略与细节处理,该项目不仅满足了高频人流与复杂功能的复合需求,还为城市生活带来了一抹独特的风景线。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前天 16:13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8796
金币
308704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19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49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0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11:16
上海入海码头海鲜大排档的设计特色
设计理念与风格
上海入海码头海鲜大排档由不止设计和平介设计联手打造,其设计理念深受上海本地文化和海洋元素的影响。设计团队旨在创造一个既具有现代感又不失传统韵味的空间,让顾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体验到独特的文化氛围。

空间布局
餐厅的建筑面积约为728平方米,巧妙地利用了原有的工业遗产——上海水泥厂旧址的空间特点。设计中融入了多层次的空间构造,包括户外开放用餐区、室内开放用餐区以及室内半私密用餐区,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特别是半私密用餐区的设计,采用了红色夯土墙面和木制吊顶,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放松的就餐环境。

材料选择
在材料的选择上,设计团队特别注重自然与工业材料的结合,使用了混凝土、红砖、夯土、木石等多种材料。这些材料不仅体现了材料本身的“丰饶”感,同时也通过不同的加工方式展现了材料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例如,在餐区主要使用红砖,而在风物区则更多地使用混凝土,以此呼应品牌“半生不熟”的概念,象征着食材和材料都需要经过在地加工的过程。

品牌形象与文化融合
上海入海码头海鲜大排档不仅仅是一个餐饮场所,它还承载着传播海洋文化和上海本地文化的责任。设计中融入了大量的海洋元素,如使用海洋生物作为装饰图案,以及采用海洋色调的色彩方案,这些都让顾客仿佛置身于海边大排档之中。此外,餐厅还特别邀请了设计师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品牌特色的IP形象,如可爱的鲨鱼形象,这些形象不仅增加了品牌的趣味性,也成为了品牌文化的一部分。

顾客体验
为了提升顾客的就餐体验,设计团队在细节上下足了功夫。例如,餐厅内的灯光设计采用了温暖的色调,营造出舒适的就餐氛围;墙面装饰则选用了具有艺术感的壁画和摄影作品,增添了几分文艺气息。此外,餐厅还设有专门的风物展览区,展示与海洋相关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进一步丰富了顾客的就餐体验。

综上所述,上海入海码头海鲜大排档通过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心的空间布局、自然与工业材料的巧妙结合、丰富的品牌形象与文化融合,以及细致入微的顾客体验设计,成功打造了一个集美食享受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高品质餐饮空间。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前天 16:13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