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阅读
  • 2回复

[猎奇]清朝册封的最后一位异姓亲王:慈禧信任的汉族军人,张作霖的亲家 [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4858
金币
56716
道行
38009
原创
2506
奖券
5104
斑龄
137
道券
1220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6619(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10-2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2:48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10-29) —



张勋,1854年出生在江西省南昌市奉新县的一个商人家庭。清朝末年,国家动荡不安,政局风云变幻。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勋作为一名汉族军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军事才能,在清朝的最后岁月中,逐渐获得了极大的权力与荣誉,最终成为清朝最后一位异姓亲王。

张勋的成功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年轻时投军起,他凭借着过人的胆识与智慧,迅速在军中崭露头角。中法战争期间,他表现得异常出色,屡次立下赫赫战功。

凭借这些战功,张勋得到了清朝当时权力最大的女人——慈禧太后的关注与宠爱。慈禧太后一直深知,面对清朝日益衰弱的局势,她需要一批忠诚且能干的汉族将领来维护朝廷的稳定。而张勋,正是这样一个值得依赖的军人。



忠心还是愚忠?

张勋得到慈禧的重用后,不仅多次担任慈禧和光绪皇帝的随扈,还被任命为重要的军事职务。清朝的权力体系中,军队的支持至关重要,而张勋的忠诚和能力使得慈禧太后对他极为信任。

他不仅被赐予重任,还在清朝末年逐渐成为了慈禧身边不可或缺的力量。这种关系的建立,也为他后来的复辟行动埋下了伏笔。

张勋的忠诚,对他来说是一种信仰,而这种信仰最终成为了他人生的悲剧。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张勋逐步走向权力的巅峰。



然而,随着慈禧去世,清朝的命运已经注定,张勋却依然无法放弃他心中的“忠诚”。他一直坚信,只有恢复清朝的帝位,才能让国家恢复秩序,才能实现他的历史使命。

事实上,张勋的忠诚并非单纯的愚忠,而是一种深深植根于他内心的传统信仰。他看着清朝一步步走向衰亡,依然坚信自己的复辟计划可以改变这一切。而这种忠诚,也让他在失败后的评价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在许多人眼中,张勋的复辟虽然显得荒唐,但他对清朝的忠诚,却赢得了包括孙中山在内的一些革命者的尊重。孙中山曾公开表示:“张勋强求复辟,亦属愚忠,叛国之罪当诛,恋主之情自可悯。”



张勋复辟的计划,从1917年开始酝酿。尽管清朝已经灭亡,但张勋仍然通过与北洋政府的军阀,包括冯国璋、段祺瑞等人的接触,准备启动自己的复辟计划。

与张勋同样支持复辟的,还有一些曾为清朝效力的遗老。例如,冯国璋不仅公开支持张勋的复辟计划,还给张勋写信,表示愿意支持张勋先行发动复辟,自己则跟进支援。

复辟计划中,张勋还通过张作霖等军阀,争取到了部分军队的支持。张作霖成为张勋的亲家,并且通过这一亲家关系,表明自己在复辟中的立场。对张勋来说,能够得到张作霖的支持,无疑是巨大的鼓舞。

然而,这一切的支持,最终并没有改变复辟失败的命运。即使张勋在初期取得了短暂的胜利,占领了北京,但复辟并没有得到全国各地的广泛响应。许多地方的军阀和民众并不支持清朝复辟,甚至连一些曾支持张勋的军阀也在复辟后迅速改变立场。



复辟失败

张勋的复辟,虽在短短数日内一度成功,但终究未能持续下去。面对无法稳固的局势,张勋的复辟行动最终宣告失败。复辟失败后,张勋成为了清朝灭亡后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虽然他曾被溥仪册封为“忠武亲王”,但这个亲王的封号已经失去了实际的意义。

复辟失败后的张勋,逃入荷兰公使馆避难,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流亡者”。尽管如此,张勋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他坚信自己为国家做出的忠诚努力终究会被后人铭记。直到1923年,张勋在天津病逝,他的一生便划上了句号。

在张勋去世后,社会对他的评价复杂。一方面,他的忠诚和复辟行动,赢得了许多人的悯惜和尊重;另一方面,许多人也将其视为一个“愚忠”的人物。



孙中山对张勋的“忠诚清廷”给予了某种程度的理解,但他始终认为复辟是错误的行为。在这种复杂的评价中,张勋的形象始终难以定性。

张勋与张作霖的亲家关系,是张勋复辟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张作霖,作为北方的重要军阀,与张勋有着深厚的政治关系。两人通过亲家关系,结成了密切的政治同盟。张勋对张作霖的支持,既是个人情感的延续,也是一种政治上的互利。

张作霖支持张勋复辟的原因,也和当时的政治局势密切相关。



张勋作为曾经的清朝大臣,能够为张作霖提供政治上的资源和支持;而张作霖则能够为张勋提供军事上的支持。两人结为亲家,实际上是在两者之间建立了一种更为牢固的合作关系。

然而,随着复辟失败,张作霖最终也无法继续支持张勋。这一段亲家关系,也未能在张勋的复辟行动中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结语

张勋在历史中的地位,始终充满争议。他的复辟失败,让他成为了历史上“愚忠”的代名词。然而,张勋的忠诚也让他在某些历史评价中,得到了同情和理解。

尤其是在孙中山的评价中,虽然他明确表示张勋的复辟是错误的,但却也对张勋的忠诚给予了一定的悯惜。

张勋的忠诚与复辟,最终成了清朝末期历史的一个注脚。他不仅是清朝最后一位异姓亲王,也是那个时代遗老的代表。尽管复辟失败,张勋的一生却依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张勋,作为清朝末年历史中的一个复杂人物,既是清朝最后的守护者,也是那个变革时代的一个悲情英雄。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忠诚与复辟,注定永远成为一个令人矛盾且复杂的命题。

1条评分金币+12
huozm32831 金币 +12 - 39分钟前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1008
金币
427204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02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37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0-2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2:52
张勋(1854-1923)是清末民初极具标志性的历史人物,其核心身份可概括为:清朝最后一位异姓(汉族)亲王、慈禧太后信任的汉族将领、张作霖的亲家。这三个标签交织了他的政治立场、人际网络与历史评价,成为理解晚清民初政治生态的重要线索。

一、核心身份验证:三大标签的历史依据
通过搜索结果的交叉印证,张勋的三大身份标签均有明确历史记录:

标签    具体史实    引用来源
清朝最后一位异姓亲王    1917年张勋发动“复辟”后,溥仪为表彰其“忠诚”,册封为忠武亲王。这是清朝末年最后一次对异姓(汉族)官员的亲王册封,也是清朝亲王制度的“绝唱”。    
慈禧信任的汉族军人    1900年庚子事变,张勋奉命护送慈禧、光绪从西安返京。途中因“兢兢业业、处事圆滑”赢得慈禧赏识,被任命为御前护卫,多次随扈出行,成为慈禧身边的“红人”。慈禧曾评价其“合了眼缘”,是晚清依赖的汉族将领之一。    
张作霖的亲家    1917年张勋筹备复辟期间,奉系军阀张作霖主动提出与张勋结为亲家(具体为子女联姻),以此默许复辟计划。这一行为既为张勋提供了军阀支持,也反映了民初军阀之间的“利益交换”。    
二、张勋的生平与关键事件
1. 寒门发迹:从士兵到慈禧亲信
张勋出身江西南昌寒门,30岁(1884年)投军,先后参与中法战争、庚子事变。因“勇猛好战、头脑灵活”,逐步从士兵晋升为总兵(二品官员)。1900年的“护驾之功”是其人生转折点——慈禧因他的“忠诚”将其留在身边,成为晚清汉族将领中的核心人物。

2. 复辟闹剧:“忠武亲王”的代价
1917年,张勋利用北洋军阀“府院之争”(黎元洪与段祺瑞矛盾),率“辫子军”(因保留清朝发辫得名)进京,扶持溥仪复辟,恢复“大清帝国”。但复辟仅持续12天,便被段祺瑞的“讨逆军”击败。尽管失败,溥仪仍册封其为“忠武亲王”,使其成为清朝最后一位异姓亲王。

三、历史评价:“愚忠”与“逆时代”的争议
张勋的一生充满争议,不同立场的评价差异极大:

“愚忠”的同情者:孙中山曾评价他“强求复辟,亦属愚忠,叛国之罪当诛,恋主之情自可悯”,认为其“忠诚”虽不合时宜,但“恋主之情”值得同情。
“逆时代”的批判者:多数历史学者认为,张勋的复辟行动是“逆历史潮流”的,加剧了民初的混乱,是“封建余孽”的典型代表。
军阀政治的缩影:与张作霖的亲家关系,暴露了民初军阀之间“利益交换”的本质——张作霖通过结亲默许复辟,换取张勋的支持;张勋则通过军阀联盟,试图实现复辟目标。
总结
张勋作为清朝最后一位异姓亲王,其身份是晚清政治生态(慈禧依赖汉族将领)与民初军阀格局(张作霖等军阀的利益交换)的缩影。虽复辟行动以失败告终,但他的“忠武亲王”称号,仍是清朝末年“异姓封王”制度的最后痕迹,也成为理解近代中国转型期矛盾的重要案例。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39分钟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7934
金币
505726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99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2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23:08
张勋(1854年-1923年),字绍轩,江西南昌奉新县人,清末民初著名军事将领,以忠于清朝、复辟帝制而闻名。他出身于一个商人家庭,虽非官宦世家,却在清末动荡政局中凭借个人努力、军事才能与政治投机,逐步攀升至权力高峰。以下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张勋如何在乱世中崛起:

---

一、寒门出身与早期军旅生涯:逆境中锤炼意志与能力

张勋出生于商人家庭,家境尚可但无政治背景。在晚清社会等级森严的背景下,汉族平民子弟欲进入权力核心极为困难。然而,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后,清廷对地方团练和汉族军官的依赖加深,为张勋提供了历史机遇。

他早年投身湘军,后转隶淮军,随刘铭传征战捻军。在实战中表现出色,勇猛果敢,逐渐获得上级赏识。这一时期,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也建立了初步的人脉网络。值得注意的是,张勋虽未受过系统科举教育,但深谙权术与忠诚之道,善于在复杂军政关系中立足。

> 深层解读:张勋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乱世出英雄”的时代背景。清廷中央权威衰落,地方武装兴起,使得有能力的汉族军人得以突破满汉壁垒。他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传统士人垄断仕途体系瓦解下的产物。

---

二、忠诚形象的塑造与政治资本的积累:以“忠清”立身

张勋最为人所知的是其对清朝的极端忠诚。他在甲午战争、庚子事变等重大事件中均表现坚定,尤其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率部护卫慈禧太后与光绪帝西逃,被任命为提督,赐穿黄马褂,授总兵衔。此举极大提升了其政治地位。

更为关键的是,他始终拒绝剪辫,坚持清朝衣冠,被称为“辫帅”。这种外在符号成为其政治品牌的象征——在共和思潮汹涌之际,张勋以“守旧”为旗帜,反而赢得了部分遗老遗少、保守势力的支持。

> 意图推测:用户可能不仅关心张勋的军事成就,更想了解他在意识形态混乱的时代如何通过“身份表演”获取合法性。张勋深知,在价值重构的时代,明确的政治立场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他选择站在变革的对立面,实则是精准的政治定位。

---

三、掌控北洋军阀体系中的边缘力量:借势而起的权力布局

清末新政时期,清廷试图编练新军以巩固统治,张勋趁机组建“江防营”,后扩编为“定武军”,驻守徐州等地。这支军队虽非北洋嫡系,但因地处南北要冲,战略地位重要。辛亥革命爆发后,多数新军倒戈,而张勋仍效忠清室,被任命为江南提督,负责镇守南京。

他在南京与革命党激烈交战,虽最终失败,但因其“忠勇”再度获得清廷嘉奖。民国建立后,袁世凯为平衡各方势力,保留其军职,使其继续统领定武军。张勋借此保存实力,成为北洋体系中一支独立性强、意识形态鲜明的地方军阀。

> 延伸分析:张勋并未真正融入袁世凯的北洋核心圈,但他利用袁对“稳定局势”的需求,成功将自己包装为“维稳力量”。这是一种典型的“边缘博弈”策略:不在中心,却因特殊功能而不可替代。

---

四、复辟帝制的政治豪赌:巅峰与毁灭的双重性

1917年,在黎元洪与段祺瑞“府院之争”激化之际,张勋以调停为名率军入京,发动“丁巳复辟”,拥立溥仪重新登基。这是其政治生涯的顶点,也是终结的开始。

尽管复辟仅持续12天即告失败,但这一事件深刻反映了张勋的政治逻辑:他并非单纯恋旧,而是试图通过恢复帝制重建秩序合法性,从而确立自身作为“中兴功臣”的地位。换言之,复辟不仅是意识形态选择,更是一场高风险的权力重组实验。

> 思想深度挖掘:张勋的失败揭示了近代中国转型的根本困境——旧制度已无法复原,新制度尚未稳固。他的悲剧在于,既无法理解现代国家的本质,又高估了传统权威的号召力。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他是最后一个试图以个人意志扭转历史潮流的旧式将领,其失败标志着“个人英雄主义”在现代政治中的终结。

---

五、历史评价的再审视:超越“复辟闹剧”的复杂性

长期以来,张勋被视为守旧、愚忠的代表人物,复辟行动被简化为一场滑稽的政治闹剧。然而,若将其置于晚清至民初的社会变迁框架中考察,则能发现其行为背后深层的结构性动因:

- 社会心理层面:大量民众对民国初期的混乱失望,怀念“秩序”与“稳定”,张勋某种程度上是这种情绪的代言人;
- 制度真空现实:共和体制初建,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与认同基础,为旧势力回潮提供土壤;
- 民族认同焦虑:在列强环伺之下,如何定义“中国”成为难题,张勋以“保皇”回应文化危机,虽方式错误,但问题本身真实存在。

因此,张勋不仅是历史的反派角色,更是时代矛盾的缩影。他的崛起与陨落,映射出中国从帝国向现代国家转型过程中的剧烈震荡与身份迷失。

---

结语:乱世枭雄的命运启示

张勋的一生,是一部草根军人在体制缝隙中攀爬的奋斗史,也是一曲传统忠义观念在现代社会崩塌的挽歌。他凭借军事才能起家,以政治忠诚立身,借时局动荡掌权,最终因逆势而行而覆灭。其经历提醒我们:  
在历史转折关头,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坚守某种信念,而在于能否洞察时代精神的流向,并在变革中找到新的位置。

张勋未能完成这一跃迁,故成悲剧人物;但正是这样的悲剧,让我们更清晰地看见那个时代的阵痛与挣扎。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39分钟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