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阅读
  • 2回复

[饮食常识]明日重阳节,切记:“吃5样,做1事”,尊重老传统,幸福安康! [3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0961
金币
426591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02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36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0-2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1:38
10月29日是九九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自古便有“两九相重”谓之“重阳”之说。最早的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随着时间的流逝,传承至今,九九重阳节被定义为敬老节,增添了爱老敬老等节日传承。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成了九九重阳节最重要的节日意义。
九月九重阳节,切记:“吃5样,做1事”,迎福避灾寓意好,传承敬老爱老的老传统!


在九月九重阳节这天,很多地方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因为重阳糕的“糕”字,它与“高”是谐音字,所有就有着“步步高升”、以及“寿高九九”的寓意,也是有着敬老之意的,所以这个吃重阳糕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1.蒸出来的传统美味,软糯香甜。重阳节送给老人吃,寓意吉祥如意,美好幸福;


2.先制作蔓越莓馅,蔓越莓干热水冲洗后放入小锅,放入一些纯净水,没过果干就可以;


3.煮沸后,蔓越莓干就变软了,捞出来降温;


4.放入搅拌机中,把蔓越莓打碎成泥状;


5.准备好所有的食材;糯米粉75克,粘米粉190克,细砂糖30克,椰蓉适量(撒表面),蔓越莓干150克;


6.糯米粉、黏米粉、白砂糖放入盆中,搅匀,边倒水边用手混合面粉。粉都吸好水了,变潮湿;


7.状态是,散的颗粒状,用手握的话,可以成团就可以了,不需要太湿润。所以水的话,是要逐次加入,不要一次加入,看状态再酌情加;


8.用俩手来回再搓一下,让大的团,散开,面粉湿度都均匀了;
9.找一个网孔略粗一点的网筛,需要把刚才制作的湿面粉,过筛一次;


10.过筛的时候,可以用手取摁压着湿粉过筛,目的是让粉蓬松即可;
11.模具用到了学厨不粘夹心蛋糕模,内部涂一层薄薄的食用油,容易脱模;


12.用勺子挖出过筛的粉,放到模具中,顶部轻轻的抹平就可以了,不要去压实它;


13.锅中放入适量的水,水开后,放入蒸笼中,盖盖子,蒸25分钟,根据模具的大小来调整时间;


14.蒸好后,揭开锅盖,稍微晾一下,就可以倒扣脱模了;


15.之前准备好的蔓越莓馅,放入中间。压平实,边缘填充实;


16.最后撒上一层椰蓉,更加的美味,还做了一个可爱的造型,切开一起分享吧~


金秋十月正是螃蟹最肥美的时候了,并且很多地方也有重阳节吃螃蟹的习俗,其实不仅仅是此时的螃蟹肥美好吃,更是因为吃螃蟹的寓意好,其有着“八方来财”、“四季发财”的美意,常作为孝敬长辈的礼物。


1.梭子蟹买大不买小,大的肉多,挑蟹的时候,肚子厚的饱满的,捏捏腿有弹性的相对肉比较多;


2.处理梭子蟹:新鲜的梭子蟹2只,剪掉小脚,去鳃;
3.梭子蟹横着切,再从中间切开;


4.梭子蟹的钳子拍一下更好入味,切面朝上摆盘;


5.摆姜片:生姜清洗干净,切成片,均匀的铺在梭子蟹上面;


6.梭子蟹壳朝上;
7.蒸梭子蟹:摆好盘的梭子蟹,入开水锅蒸12分钟左右,关火虚蒸1分钟;


8.出锅撒上小葱花,泼上热油,沿着盘子边淋上一圈蒸鱼豉油;
9.也可以在盘底铺一层调好味的肉末一起蒸,汤汁也不会浪费。


在九月九重阳节前后,也是栗子大量上市的季节,栗子糕是重阳节必吃的美食,同样不仅仅是因为它味道好,也是对子女美好未来的一种期盼。更有很多地方在重阳节这天会赠送老人栗子糕,不仅仅是一种祝愿,更是希望他们健康、长寿!


九月九重阳节,因“羊”与“阳”谐音,且性温益气,适合秋冬滋补。不仅有着美好的寓意,还能滋补身体,更是对长辈的孝心,以及对长辈的敬意。


1.这次选用了羊后腿肉,肉质精瘦鲜嫩,肉香十足的同时并没有不怡人的腥膻味!


2.羊腿肉清洗干净,然后用清水浸泡出血水,时间允许的话可以浸泡一两个小时,中途换几次水;


3.胡萝卜洗净削皮,切成滚刀块;蒜苗洗净切段备用;


4.锅中放入适量冷水,放入浸泡过的羊肉,加入姜片、料酒,大火烧开后羊肉变白后捞出;


5.焯水后的羊肉用水冲洗,洗去表面浮沫备用;


6.起锅烧油,菜籽油味道更香,下入葱姜干辣椒、八角、香叶爆香;
7.接着倒入羊肉,加入两勺豆瓣酱、1勺老抽和1勺生抽翻炒上色;


8.倒入没过食材的开水,大火煮沸。盖盖子中小火煮40分钟左右;


9.这个时候可以试一下味道,不够味加少许盐,然后倒入胡萝卜再煮5分钟左右;


10.下入青蒜,翻炒几下盛出就可以啦。大块的羊肉配上胡萝卜,羊肉入口鲜嫩,味道简直赞;


11.这样做出来的黄焖羊肉,不仅口感鲜美,而且营养丰富~


米酒也是重阳节必吃的美食,有句话是这样讲的:“重阳节蒸酒,香甜又可口”,在重阳节这天,很多人会蒸上一大碗米酒给家人喝,其不仅有着“长长久久”的美意,更是对家中老人的一种祝福,祝福他们健康长久,所以重阳节喝米酒的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九月九重阳节,“登高望远”是老辈留下的传统习俗,首先登高望远可以释放压力,缓解心情,还有就是锻炼身体,所以在九月九重阳节时,记得带上家里人,去登高望远,同时也为家人祈福,希望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0961
金币
426591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02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36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0-2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1:40
明日重阳节:“吃5样,做1事”老传统详解(2025年版)
明日(2025年10月29日)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作为兼具“敬老爱老”“祈福安康”意义的传统节日,老辈传下的“吃5样、做1事”习俗蕴含着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值得传承。以下结合2025年最新民俗资料,详细解读:

一、必吃5样:应季食俗,寓意深远
重阳节的“吃”,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承载着对“长寿、团圆、吉祥”的追求,2025年民间仍流行以下5种传统食物:

食物名称    寓意解读    民俗背景
重阳糕    “糕”谐音“高”,寓意“步步高升”“寿高九九”;部分地区会在糕上插小红旗,替代“登高”习俗。    源于古代“九月作糕”的传统,古人用糕搭在儿女头额,祝愿“百事俱高”。
螃蟹    九月蟹肥,寓意“八方来财”“四季发财”;民间认为吃蟹是对父母的“感恩与谢意”。    传统中蟹象征“勇闯八方”,重阳节吃蟹既是时令之选,也是对长辈的孝心表达。
栗子糕    “栗子”谐音“立子”,寓意“子女美好未来”;同时象征“健康长寿”,是北方地区赠老的常见糕点。    栗子为秋季特产,重阳节赠老人栗子糕,希望“健康长久”。
羊肉面    面条“长”寓意“长寿”,羊肉“温”滋补身体,寓意“长长久久”“孝敬长辈”。    北方传统,重阳节煮羊肉面给家人,既是“孝心”,也是“敬意”。
米酒    “酒”谐音“久”,寓意“长长久久”“健康长久”;民间有“重阳节蒸酒,香甜又可口”的说法。    米酒是传统发酵食品,重阳节喝米酒,是对老人“健康长久”的祝福。
二、必做1事:登高望远,祈福安康
重阳节的“做”,核心是“亲近自然、祈福平安”,2025年最受重视的传统习俗是:

登高望远:

寓意:
释放压力:深秋气候凉爽,登高可缓解心情;
锻炼身体:登山是有氧运动,适合中老年人;
祈福平安:古人认为“登高避疫”,现代则是为家人“祈愿健康”。
民俗背景:
源于东汉“恒景登高避瘟魔”的传说,后演变为“全家登高”的习俗,2025年仍有不少家庭选择“爬近郊山”“逛公园”等轻量级登高活动。
三、2025年重阳节的“新变化”
随着时代发展,2025年重阳节的“吃”与“做”也有了新形式:

吃:部分年轻人会将“重阳糕”改良为“低糖版”“网红款”(如桂花重阳糕、芋泥重阳糕),既保留传统,又符合健康需求;
做:除了登高,不少社区会组织“老年茶话会”“亲子赏菊”等活动,将“敬老”从“家庭”延伸到“社会”。
总结:明日重阳节,遵循“吃5样、做1事”的老传统,不仅是对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家人“幸福安康”的真诚祝愿。不妨和家人一起,做顿传统家宴,爬次近郊小山,共度一个有温度的重阳节!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7858
金币
504875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98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2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22:11
九九重阳节,又称“重阳节”“登高节”“老人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节日源远流长,融合了自然崇拜、敬老孝亲、驱邪祈福等多重文化内涵。以下从起源与传统习俗两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力求全面呈现重阳节的历史脉络与文化意蕴。

---

一、九九重阳节的起源

1. 源于《易经》阴阳哲学  
   “九”在《易经》中为阳数之极,九月初九,月日皆九,两阳相重,故称“重阳”或“重九”。古人认为阳气旺盛至极则生变,易招灾祸,因此需通过特定仪式避灾祈福。这种观念构成了重阳节最初的哲学基础。

2. 起于先秦,成于汉代  
   虽无确凿文献记载先秦已有重阳节,但《楚辞》《吕氏春秋》中已有秋季祭祀、避邪的习俗雏形。至汉代,重阳节逐渐成型。据《西京杂记》载,汉高祖戚夫人侍女贾佩兰入宫后回忆:“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可见汉代宫廷已有重阳节俗。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升华  
   此时重阳节被赋予更多文人情怀。东晋葛洪《西京杂记》进一步丰富节俗内容,而南朝吴均《续齐谐记》记载桓景避灾传说,成为重阳登高、佩茱萸的重要神话依据——相传东汉方士费长房告诫桓景:九月九日家中将有灾,应携家人登高、佩茱萸囊、饮菊花酒以避祸。此日后瘟疫未至,遂成习俗。

4. 唐代官方确立节日地位  
   唐代是重阳节发展的鼎盛期。唐德宗时将重阳节正式列为“三令节”之一(正月晦日、三月上巳、九月重阳),官民共庆,赋诗宴饮,蔚然成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即写于此节,成为千古绝唱。

5. 现代转型为“老年节”  
   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赋予重阳节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时代新义,使传统节日与现代社会价值实现有机融合。

---

二、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1. 登高望远:避灾祈福与精神寄托  
   登高是重阳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一方面源于“避祸”信仰,认为高处阳气更盛,可远离邪气;另一方面,秋高气爽之际登临山巅,既可强身健体,又能抒发胸臆。文人墨客常借此赋诗言志,如杜甫《登高》被誉为“七律之冠”,正是重阳登高文化的艺术结晶。此外,登高亦象征步步高升、事业腾达,具有积极的心理暗示功能。

2. 佩戴茱萸:驱邪护身的植物信仰  
   茱萸是一种芳香植物,中医认为其有驱虫祛湿、逐寒止痛之效。古人将其装入香囊佩于臂上,或插于发髻,称为“茱萸会”。王维诗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生动描绘了这一风俗。茱萸不仅具实用价值,更承载着亲人团聚的情感寄托。

3. 饮菊花酒:延寿养生的文化符号  
   菊花被称为“延寿客”,因其凌霜不凋,象征坚韧长寿。重阳饮菊花酒始于汉代,做法是以菊花瓣与黍米同酿,至次年重阳启封饮用。古人相信此酒可明目醒脑、延年益寿。陶渊明爱菊成癖,常于重阳采菊饮酒,后世文人效仿,使赏菊饮酒成为高洁人格的象征。

4. 吃重阳糕:谐音吉祥的饮食文化  
   “糕”与“高”同音,吃糕寓意“步步高升”“百事俱高”。重阳糕多以糯米粉蒸制,夹枣、栗、杏仁等果料,有的还在糕上插小旗(仿登高插茱萸)。宋代《梦粱录》记载临安城中“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可见其普及程度。儿童食糕寓意健康成长,老人食糕则祈愿寿高。

5. 祭祖敬老:伦理价值的现实体现  
   重阳节也是祭祖的重要时节之一,尤其在南方地区,人们会在这一天扫墓、焚香祭拜祖先。更重要的是,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重阳节被赋予浓厚的敬老色彩。各地举办“敬老宴”“长寿茶会”“金婚庆典”等活动,倡导家庭和睦、社会尊贤,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共生。

---

三、文化意义与当代价值

重阳节不仅是时间的标记,更是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敬天法祖、崇德尚老精神的集中体现。它以自然节律为基础,融合巫术信仰、医学知识、伦理道德与审美情趣,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文化复合体。

在当代社会,重阳节的价值不断被重新诠释:
- 它提醒人们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与生活质量;
- 推动家庭代际沟通,强化亲情纽带;
-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如登高锻炼);
- 激活传统手工艺(如制作花糕、香囊);
- 成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

---

结语

九九重阳,既是自然节气的节点,也是人文精神的凝聚。从避灾禳祸到登高抒怀,从佩萸饮酒到敬老行孝,这一节日穿越两千余年岁月,始终承载着中国人对健康、长寿、团圆、超越的美好向往。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今天,我们更应珍视这份文化遗产,让古老的重阳节在新时代焕发温暖而深沉的生命力。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