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仅需要一只就能破坏整条河流的生态系统,却偏偏有人打着“行善”的旗号肆意放生,今年五月的这场放生真算的上是给不少人都添了大麻烦。
而且年年有类似的报道,年年都会有人在做相同的蠢事,真是想不明白是宣传不到位还是处罚力度不够大导致的。
这群人放生了什么?这件事后来是如何处理的?
被信仰蒙住了眼
今年的五月,松花江边本该是一片祥和,江风拂面,一群民众聚集于此,他们的脸上写满了虔诚,正准备进行一场为家人祈福的放生活动,几十个绿色的网袋被抬到江边,里面装满了即将被赋予“新生”的生命。
随着人们口中念诵着祈福的话语,袋口倾斜,成百上千只乌龟被一股脑儿地倒向江边,一时间,密密麻麻的龟壳覆盖了河岸,景象颇为“壮观”,然而,这份“善举”在巡逻的志愿者眼中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当他们看到那争先恐后滑入水中的乌龟时,心头猛地一紧,因为这根本不是什么本土龟,而是臭名昭著的巴西龟!志愿者们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取来长柄捞网和收纳箱,冲向岸边展开了一场紧急救援,更准确地说是一场紧急“抓捕”。
他们是在与时间赛跑,要赶在这些入侵者彻底融入松花江水系之前,尽可能地将它们拦截下来,在那些放生者的世界里,他们正在完成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善事,他们相信,通过解放这些生命,能为自己的家人换来安康与福报。
可他们哪里知道,自己亲手释放的根本不是等待救赎的生灵,而是一群生态杀手,志愿者们捞起一只龟,指着它眼睛后方那两道鲜红色的斑块解释,这是红耳龟,也就是俗称的巴西龟,是一个被列入全球百大最具破坏力入侵物种名单的狠角色。
如果不是这次及时的发现与拦截,后果不堪设想,这些巴西龟一旦在松花江扎下根,本土的小鱼苗、蛙卵、螺类都将成为它们食谱上的佳肴,就连水草也难逃其口,这些放生者确实把龟都放生了,但这些龟却能在江中不断的屠杀其他生命,你说这到底是善还是恶。
投机催生的廉价商品
追根溯源,这些被当成“圣物”放生的巴西龟,其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商品”,而且还是一个诞生于商业乌龙的投机品,这玩意压根就不是什么巴西特产,它的老家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学名叫红耳龟。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商家本想引进一种叫“巴西彩龟”的品种,结果为了蹭热度,就把外形相似的红耳龟冠以“巴西龟”之名大肆营销,一个持续了几十年的误会,就这么开始了,最初它是作为观赏宠物被引进的。
很快养殖户们就发现了它身上巨大的商业潜力,跟娇贵的本土龟相比,巴西龟简直就是“养殖模范”,本土龟要七年甚至更久才能性成熟,一年顶多产一窝蛋,一窝也就五到八枚,巴西龟两年就能长大产卵,一年能下三四窝,每窝产卵十到二十枚!
这种惊人的繁殖效率和飞快的生长速度,让养殖户们觉得经济效益远超本土龟,于是纷纷投入,掀起了一股养殖狂潮,然而,任何被资本疯狂催熟的商品,都难逃市场饱和、价格暴跌的命运。
当大量的巴西龟充斥市场,价格一落千丈后,养殖户们傻眼了,为了减少损失,他们想出了两条“出路”,一是低价打包卖给各种放生团体,让这些“烫手山芋”摇身一变成了信众手中的“功德”,二是在无人问津时,干脆直接找个河沟湖泊,一倒了之。
不讲情面的生态杀手
巴西龟的本性注定了它在任何异域生态中都只能扮演“杀手”的角色,它的每一个生存优势对本土物种都是一种威胁,这家伙的适应能力强到离谱,它不仅游泳速度快,外壳坚硬,防御力高,还具备冬眠的“神技”。
无论是在温暖的珠江流域,还是在寒冷的松花江畔,它都能活下来,从南到北,只要有水,它就能安家,惊人的繁殖能力,更是让它在与本土龟的竞争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当本土龟还在慢悠悠地“谈恋爱”时,巴西龟的后代已经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了。
它们不仅抢夺本土龟的食物,还霸占它们的栖息地,巴西龟还可能与本土龟发生杂交,导致本土龟的遗传结构退化,产生无法逆转的基因污染,在中国许多地方,本土龟的数量已经因此锐减,甚至在野外难觅踪迹。
在辽宁的一个水域里,专家发现了一只已经死亡的成年巴西龟,经过勘查这只龟已经在这里悄悄生活了六年,而在这六年里,它以一己之力几乎吃光了这片水域里所有的青蛙和蟾蜍,让本土的两栖动物“销声匿迹”。
要知道,大连的冬天相当寒冷,但这只龟硬是靠着冬眠挺了过来,其生命力之顽强可见一斑,除了直接捕食和竞争,它还是个移动的“病原体库”,巴西龟身上可能携带沙门氏菌,人类接触后若不及时洗手,很可能被感染。
松花江的这场闹剧,最终以相关部门出动船只和大型围网,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捕捞才告一段落,超过八百只巴西龟被打捞上岸,送往专业的救助机构进行暂养,一场生态危机暂时被解除了。
是人类的无知,将一个入侵物种错误地赋予了神圣的光环,是人类的贪婪,将它们变成了流水线上快速复制的廉价商品,最终也是人类的随意丢弃,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释放了这个致命的杀手。
围堵和捕捞只是治标,是亡羊补牢,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源头治理,我们真的需要大力普及科学放生的知识,让公众明白错误的善举比作恶更具破坏性,让敬畏自然之心建立在科学认知之上。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