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3阅读
  • 2回复

[猎奇]一只污染一条河!5月松花江畔有人放生几百只,全国从南到北都有 [2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4582
金币
50092
道行
38009
原创
2486
奖券
5104
斑龄
137
道券
1220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6207(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10-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9:04



[浮云]仅需要一只就能破坏整条河流的生态系统,却偏偏有人打着“行善”的旗号肆意放生,今年五月的这场放生真算的上是给不少人都添了大麻烦。



而且年年有类似的报道,年年都会有人在做相同的蠢事,真是想不明白是宣传不到位还是处罚力度不够大导致的。

这群人放生了什么?这件事后来是如何处理的?



被信仰蒙住了眼

今年的五月,松花江边本该是一片祥和,江风拂面,一群民众聚集于此,他们的脸上写满了虔诚,正准备进行一场为家人祈福的放生活动,几十个绿色的网袋被抬到江边,里面装满了即将被赋予“新生”的生命。



随着人们口中念诵着祈福的话语,袋口倾斜,成百上千只乌龟被一股脑儿地倒向江边,一时间,密密麻麻的龟壳覆盖了河岸,景象颇为“壮观”,然而,这份“善举”在巡逻的志愿者眼中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当他们看到那争先恐后滑入水中的乌龟时,心头猛地一紧,因为这根本不是什么本土龟,而是臭名昭著的巴西龟!志愿者们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取来长柄捞网和收纳箱,冲向岸边展开了一场紧急救援,更准确地说是一场紧急“抓捕”。



他们是在与时间赛跑,要赶在这些入侵者彻底融入松花江水系之前,尽可能地将它们拦截下来,在那些放生者的世界里,他们正在完成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善事,他们相信,通过解放这些生命,能为自己的家人换来安康与福报。



可他们哪里知道,自己亲手释放的根本不是等待救赎的生灵,而是一群生态杀手,志愿者们捞起一只龟,指着它眼睛后方那两道鲜红色的斑块解释,这是红耳龟,也就是俗称的巴西龟,是一个被列入全球百大最具破坏力入侵物种名单的狠角色。



如果不是这次及时的发现与拦截,后果不堪设想,这些巴西龟一旦在松花江扎下根,本土的小鱼苗、蛙卵、螺类都将成为它们食谱上的佳肴,就连水草也难逃其口,这些放生者确实把龟都放生了,但这些龟却能在江中不断的屠杀其他生命,你说这到底是善还是恶。



投机催生的廉价商品

追根溯源,这些被当成“圣物”放生的巴西龟,其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商品”,而且还是一个诞生于商业乌龙的投机品,这玩意压根就不是什么巴西特产,它的老家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学名叫红耳龟。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商家本想引进一种叫“巴西彩龟”的品种,结果为了蹭热度,就把外形相似的红耳龟冠以“巴西龟”之名大肆营销,一个持续了几十年的误会,就这么开始了,最初它是作为观赏宠物被引进的。



很快养殖户们就发现了它身上巨大的商业潜力,跟娇贵的本土龟相比,巴西龟简直就是“养殖模范”,本土龟要七年甚至更久才能性成熟,一年顶多产一窝蛋,一窝也就五到八枚,巴西龟两年就能长大产卵,一年能下三四窝,每窝产卵十到二十枚!



这种惊人的繁殖效率和飞快的生长速度,让养殖户们觉得经济效益远超本土龟,于是纷纷投入,掀起了一股养殖狂潮,然而,任何被资本疯狂催熟的商品,都难逃市场饱和、价格暴跌的命运。



当大量的巴西龟充斥市场,价格一落千丈后,养殖户们傻眼了,为了减少损失,他们想出了两条“出路”,一是低价打包卖给各种放生团体,让这些“烫手山芋”摇身一变成了信众手中的“功德”,二是在无人问津时,干脆直接找个河沟湖泊,一倒了之。



不讲情面的生态杀手

巴西龟的本性注定了它在任何异域生态中都只能扮演“杀手”的角色,它的每一个生存优势对本土物种都是一种威胁,这家伙的适应能力强到离谱,它不仅游泳速度快,外壳坚硬,防御力高,还具备冬眠的“神技”。



无论是在温暖的珠江流域,还是在寒冷的松花江畔,它都能活下来,从南到北,只要有水,它就能安家,惊人的繁殖能力,更是让它在与本土龟的竞争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当本土龟还在慢悠悠地“谈恋爱”时,巴西龟的后代已经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了。



它们不仅抢夺本土龟的食物,还霸占它们的栖息地,巴西龟还可能与本土龟发生杂交,导致本土龟的遗传结构退化,产生无法逆转的基因污染,在中国许多地方,本土龟的数量已经因此锐减,甚至在野外难觅踪迹。



在辽宁的一个水域里,专家发现了一只已经死亡的成年巴西龟,经过勘查这只龟已经在这里悄悄生活了六年,而在这六年里,它以一己之力几乎吃光了这片水域里所有的青蛙和蟾蜍,让本土的两栖动物“销声匿迹”。



要知道,大连的冬天相当寒冷,但这只龟硬是靠着冬眠挺了过来,其生命力之顽强可见一斑,除了直接捕食和竞争,它还是个移动的“病原体库”,巴西龟身上可能携带沙门氏菌,人类接触后若不及时洗手,很可能被感染。



松花江的这场闹剧,最终以相关部门出动船只和大型围网,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捕捞才告一段落,超过八百只巴西龟被打捞上岸,送往专业的救助机构进行暂养,一场生态危机暂时被解除了。



是人类的无知,将一个入侵物种错误地赋予了神圣的光环,是人类的贪婪,将它们变成了流水线上快速复制的廉价商品,最终也是人类的随意丢弃,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释放了这个致命的杀手。



围堵和捕捞只是治标,是亡羊补牢,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源头治理,我们真的需要大力普及科学放生的知识,让公众明白错误的善举比作恶更具破坏性,让敬畏自然之心建立在科学认知之上。

信息来源: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5032
金币
483230
道行
2004
原创
2432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43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1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9:38
松花江巴西龟放生事件深度解析:一场“伪善”背后的生态危机

事件核心:松花江边的“放生灾难”
2025年5月,正值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松花江边上演了一场触目惊心的“放生”场景。数百名民众聚集于此,将数千只乌龟装在数十个绿网袋中,以“放生祈福”的名义倒入江中。然而,这些看似“善举”释放的并非本土龟类,而是巴西龟(红耳龟)——一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百大最具破坏力入侵物种”的生态杀手。

放生生物:巴西龟——“生态杀手”的真面目
巴西龟学名红耳龟,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并非巴西本土物种。其得名源于早期商业营销的误称。这种龟具有以下显著特征和危害:
- 外观识别:头部眼后两侧有长条形红色斑块,故称“红耳龟”。
- 超强适应性:耐寒耐热,从南到北均可生存,甚至能在松花江等寒冷水域越冬。
- 繁殖能力惊人:性成熟周期仅4-5年(本土龟需7-8年),每年可产卵3-5次,每次3-30枚,种群扩张速度极快。
- 掠食性极强:以小鱼、虾、螺类、蛙卵、蝌蚪甚至水草为食,单只成年巴西龟一天可捕食数十条小鱼苗,严重威胁本土水生生物。

事件后续处理:紧急拦截与生态救援
志愿者在巡逻时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展开紧急行动:
1. 现场抓捕:志愿者使用长柄捞网和收纳箱,将江边及浅水区的巴西龟迅速打捞上岸,短时间内收集了数百只。
2. 官方介入:相关部门接到报告后,迅速调派船只和大型围网,在松花江水域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大规模捕捞行动。
3. 处置结果:最终成功打捞超过800只巴西龟,并将其送往专业救助机构暂养,避免了其对松花江生态系统的即时破坏。

类似事件频发的原因分析
正如您所言,“年年有类似的报道”,这背后反映了多重问题:

1. 科学认知缺失与传统观念误导
   - 许多人将放生视为“积德行善”的简单行为,缺乏对生物入侵危害的基本认识。他们认为“放生即善”,却不知盲目放生外来物种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生态灾难。
   - 缺乏对巴西龟危害的科普宣传。许多人购买巴西龟作为宠物后,因失去兴趣或无法继续饲养,便随意放生;或在宗教信仰驱动下,将其作为“功德物”放生。

2. 法律法规执行与处罚力度问题
   - 虽然《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随意放生外来物种,《刑法》也新增了“非法引进、释放、丢弃外来入侵物种罪”,但实际执法中存在难点。
   - 2022年拱北海关查获1760只巴西龟走私案中,被告人易某因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十万元,这是全国首例刑事司法防治外来入侵物种案。但此类典型案例的宣传和震慑作用仍有待加强。
   - 对普通民众盲目放生的行为,多以劝阻和教育为主,行政处罚力度不足,难以形成有效威慑。

3. 产业链驱动下的“放生经济”
   - 巴西龟因繁殖快、易饲养,曾被大规模养殖。市场饱和后,养殖户为减少损失,将滞销的巴西龟低价卖给放生团体或个人。
   - 形成了“养殖-销售-放生”的灰色产业链,进一步助长了盲目放生行为。

巴西龟入侵的具体危害案例
- 大连水域案例:2023年4月,大连市西岗区一处水域发现一只死亡的巴西龟。经调查,该龟已在当地生存6年,并在此期间几乎吃光了水域内的所有青蛙和蟾蜍,导致本土两栖动物“销声匿迹”。虽未形成种群,但单一个体已造成局部生态崩溃。
- 全国泛滥现状:从珠江流域到北方河流,巴西龟已广泛分布。它们挤压本土龟类生存空间,导致中华草龟等本土龟种群数量锐减。其携带的沙门氏菌还可能通过接触传播给人类,威胁公共卫生安全。

解决之道:从源头治理到全民参与
1. 加强科普宣传与法治教育:
   - 利用媒体、社区、学校等多种渠道普及外来入侵物种知识,明确告知巴西龟等物种的危害及放生的违法性。
   - 宣传典型案例(如易某案),增强公众法律意识,让“科学放生”观念深入人心。

2. 严格执法与加大处罚力度:
   - 对非法引进、销售、放生外来入侵物种的行为依法严惩,提高违法成本。
   - 建立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公众监督盲目标放生行为。

3. 规范宠物市场与后续处理:
   - 加强对宠物市场的监管,禁止销售巴西龟等入侵物种作为宠物。
   - 设立宠物弃养回收点,引导公众将不再饲养的宠物交由专业机构处理,而非随意放生。

4. 生态修复与监测预警:
   - 对已受巴西龟侵害的水域开展专项治理,采用诱捕、人工清除等方式控制种群数量。
   - 建立外来物种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并处置新入侵物种。

结语:“善举”需以科学为前提
松花江巴西龟放生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任何脱离科学认知的“善举”都可能变成生态灾难。保护生态环境需要的不是盲目的信仰或一时的热情,而是理性的认知和负责任的行动。唯有将敬畏自然之心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才能真正守护我们共同的绿水青山。希望未来通过持续的努力,能让“不盲目放生”成为社会共识,让类似悲剧不再重演。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9599
金币
413192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302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10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0-1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21:24
关于“一只污染一条河!5月松花江畔有人放生几百只,全国从南到北都有”的情况说明

一、松花江畔放生事件概述
2025年5月(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有市民在松花江畔放生数百只巴西龟(学名:巴西红耳龟)。当天,志愿者在松花江边巡护时发现河边密密麻麻趴着大量乌龟,经确认均为特意购买用于放生的巴西龟。

二、“一只污染一条河”的原因:巴西龟的入侵危害
巴西龟是外来入侵物种(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及中美洲),其对水域生态的破坏性主要源于以下特性:

极强的适应能力:
巴西龟能适应中国从南到北的气候(南方温暖湿润、北方寒冷干燥),甚至能在大连等冬季寒冷地区冬眠存活6年;可在清澈水域或轻度污染水体中生存,扩散能力强。
高繁殖能力:
性成熟时间早(4-5年,远短于本土龟类的7-8年),每年产卵3-5次,每次3-30枚,繁殖速度远超本土物种。
凶猛的捕食习性:
巴西龟是肉食性动物,食量极大,主要捕食小鱼、小虾、螺类、水生昆虫等,会大量消耗本土水生生物资源。例如,大连某池塘中的巴西龟曾吃光所有青蛙,导致本土生物销声匿迹。
破坏生态平衡:
巴西龟无天敌制约,会迅速形成优势种群,打破原有食物链(如捕食本土鱼类、龟类的幼体),导致本土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甚至局部灭绝。
三、全国分布情况
巴西龟通过养殖逃逸(养殖户遗弃卖不出去的龟)和人为放生等途径,已扩散至全国大部分地区:

南方:珠江、基隆河等水域“龟满为患”;
北方:松花江、大连池塘等均有分布;
整体:已成为中国“令人头疼的外来入侵物种”,覆盖从南到北的主要水域。
四、警示与建议
巴西龟的放生行为不仅无法“积德”,反而会对本土生态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禁止放生外来物种。若发现巴西龟或其他外来入侵物种,应及时上报当地林业和草原局或生态环境部门,由专业人员处置,切勿自行放生。

总结:“一只污染一条河”并非夸张,巴西龟的入侵特性使其单一个体即可对水域生态造成严重破坏。松花江畔的放生事件只是全国范围内巴西龟扩散的缩影,需警惕人为放生带来的生态风险。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