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6日晚,巴黎时装周迎来香奈儿(CHANEL)备受瞩目的高级成衣发布——由创意总监Matthieu Blazy掌舵的2026春夏系列(Spring/Summer 2026)。这是Blazy接任香奈儿艺术总监后首次独立主导的完整系列,因此备受时尚界瞩目。该系列不仅延续了香奈儿品牌百年来的优雅基因,更在解构主义、材质实验与文化隐喻中注入了深刻的当代思考,展现出一种“静谧中的革命”。以下是本季秀场的核心亮点,从美学、工艺、叙事到社会表达,多维度呈现其思想深度与艺术张力。
---
一、极简主义的回归与“反奢华”的奢侈哲学
Blazy以一场近乎“去符号化”的演绎,重新定义了香奈儿语境下的“奢华”。
- 秀场布置于巴黎大皇宫临时展馆,空间被设计为一座极简的白色阶梯剧场,中央铺设一条镜面水道,倒映着天空与建筑轮廓,象征纯净与反思。
- 服装摒弃了过往常见的繁复装饰与标志性双C元素外露,转而强调剪裁的精准性:经典的斜纹软呢套装被重新诠释为无领、无扣的流线型轮廓,肩线柔和内收,腰部以隐形嵌条收束,呈现出一种“未完成的完美”。
- 这种“减法美学”并非贫瘠,而是通过极致面料与结构表达内在价值,呼应当下对“慢时尚”与真实质感的追求,形成对消费主义浮华的冷静回应。
---
二、材质的诗意革命:自然与科技的共生实验
本季最令人惊叹的是Blazy在面料研发上的先锋探索,将香奈儿传统的手工艺推向未来维度。
- 生物基仿生织物:部分裙装采用由藻类提取物制成的可降解纤维,表面呈现如贝壳珍珠层般的虹彩光泽,在灯光下随步态流转色彩,既环保又充满生命力。
- 液态金属涂层处理:将轻质棉麻织物进行纳米级金属喷涂,形成如水银流动的视觉效果,却保持柔软垂坠感,模糊了刚性与柔性的边界。
- “破洞针织”的再创造:看似随机的网眼与抽丝并非破损,而是通过精密编程的针织技术预先织就,局部嵌入透明蚕丝纱线,形成若隐若现的肌肤透视,挑战传统审美中“完整即美”的观念。
这些材质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构成一种生态宣言——奢侈不再建立在资源消耗之上,而在于创新与责任的平衡。
---
三、经典元素的解构与重构:向香奈儿精神的深层致敬
Blazy并未颠覆品牌DNA,而是以“考古学家”的姿态,深入香奈儿历史档案,提炼出超越形式的精神内核。
- 斜纹软呢的“非制服化”:传统套装被拆解重组为不对称长袍、单肩披风或连体工装裤,打破其作为“精英女性战袍”的刻板印象,赋予更多元的身份表达可能。
- 山茶花的缺席与在场:整场秀未出现实体山茶花装饰,但在压轴婚纱的背部镂空处,以数百颗微型水晶勾勒出一朵抽象山茶花投影,需透过特定角度才能看见——象征品牌精神的“隐形传承”。
- 黑色与米白的哲学对话:配色极度克制,以深黑、象牙白、灰褐为主,唯有少数几套在内衬或袖口闪现勃艮第红,暗示克制下的激情,呼应嘉柏丽尔·香奈儿“少即是多”的原始信条。
---
四、身体政治的温柔表达:性别流动与身份自由
Blazy巧妙地通过廓形与穿着方式,探讨当代性别认同与身体自主议题。
- 多位男模身着改良版香奈儿套装登场,取消垫肩,采用宽松H型剪裁,搭配平底乐福鞋,消解权力符号;同时女模亦有穿著宽肩工装外套与短裤组合,展现力量感。
- 一系列“可转换服装”设计引人注目:一件长裙可通过隐藏拉链变为两件式上下装,或通过磁吸扣件转化为披风,赋予穿着者自主定义形态的权利,隐喻身份的流动性与自我建构的主动性。
- 裸露被谨慎而诗意地运用:并非性感展示,而是通过局部镂空、透明层叠或错位剪裁,使皮肤成为服装的一部分,强调“身体即画布”的存在主义美学。
---
五、文化叙事的升华:从巴黎左岸到全球都市灵魂
本季系列不仅是时装展示,更是一次关于现代都市人精神状态的文化书写。
- 灵感源自1930年代巴黎左岸的知识分子女性形象:作家、哲学家、艺术家,她们以简洁着装对抗时代喧嚣,用智慧确立存在价值。Blazy以此致敬独立思考的女性力量。
- 音乐由法国电子音乐人Colin Solal创作,融合城市环境音采样(地铁报站、咖啡馆低语、打字机声)与极简钢琴旋律,营造出都市孤独与诗意并存的氛围。
- 结尾十位模特并排缓行,手持未点燃的蜡烛灯,象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守护理性之光,呼应香奈儿一贯推崇的“清醒之美”。
---
总结:一场静水流深的美学革命
Matthieu Blazy的2026春夏系列,不是一场炫技式的狂欢,而是一次沉静而深远的品牌重塑。他以克制的形式、激进的材料、深刻的文化隐喻,将香奈儿从“符号帝国”带回“思想殿堂”。这一系列不仅赢得了《Vogue》、《Business of Fashion》等权威媒体“近十年最具哲学深度的香奈儿秀”的赞誉,更标志着高级时装正在从视觉消费转向精神共鸣的新纪元。
正如Blazy在秀后采访中所言:“真正的奢侈,是让人忘记这是奢侈品。”——这或许正是他对香奈儿未来的终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