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姨娘是贾政的侍妾,身边有两个小丫头服侍,她平时对自己的丫头不好,自己的兄弟赵国基去世,参加丧礼的丧服都不愿意给小丫头做,跑去借雪雁的衣服遭到拒绝。

赵姨娘连自己的丫头都笼络不住,有一个叫小鹊的丫头,经常跑到怡红院里给宝玉报信,让他提防赵姨娘告状。
这些小细节很能说明问题,说明赵姨娘不懂得笼络小丫头的心,重要的是不舍得花钱,小丫头跟她不一条心,甘愿做宝玉的眼线,监视赵姨娘的一举一动。
除了苛待婢女外,赵姨娘还有一点让人厌恶,那就是喜欢告状,经常告别人的状。赵姨娘就是王夫人口里的那个“有人”。

红楼梦中经常写到有人说闲话了,有人告状了,有人要管了,这里的有人,不是别人,正是赵姨娘。赵姨娘幻想着得到主子的待遇,受人尊重,结果却不是她想象的那样,心里的压抑到了极点,就开始扭曲了。
赵姨娘总觉得别人不好,看到宝玉屋里有拿一两银子的大丫环,她就找到王夫人去说这件事,意思要为贾环要一个一两银子月例的大丫环。后面还是王熙凤解释,王夫人才明白,原来赵姨娘说的这个大丫头是袭人。

王熙凤解释了缘由,还说若是把袭人的月例银子减少也不合适,若是不减少,贾环屋里就要添加一个一两银子的大丫头,否则两个兄弟的标准不一样,难免会生出嫌隙。
王夫人自然是不想便宜了赵姨娘母子,就不同意裁减袭人的工资,还说要给袭人涨一倍工资,工资从自己的月例银子里出,以后家里有赵姨娘和周姨娘的,也要给袭人准备一份。王夫人等于是官宣了袭人给宝玉做妾的事情,只是碍于贾政没有过明路,这也为袭人后四十回被迫离开埋下伏笔。

王夫人知道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赵姨娘还会闹,还会四处告状,不如直接把袭人提拔为姨娘,这样就断了赵姨娘的想法。袭人不再是宝玉的丫环,而是成了宝玉的侍妾,赵姨娘就不可能再拿袭人的月例说事。只是王夫人忽略了一点,赵姨娘会在伺候贾政的时候,故意提起这件事,说出宝玉的秘密,贾政知道以后,当时虽然没有发作,事后肯定会找王夫人问清楚。
赵姨娘除了拿袭人说事外,还私下告王熙凤的黑状,认为王熙凤克扣丫头的工资,说是自己的丫头短了一吊钱。
既然是有人提这件事,王夫人就不可能不管,她要给赵姨娘这个“有人”一个合理的解释。王熙凤的解释是,裁撤丫头的工资不是她的意思,她也是照规矩办事。王熙凤事后站在走廊里,公开骂赵姨娘不配使唤两个丫头,还说以后克扣工资的事还会有。

赵姨娘敢在王夫人跟前告状,却不敢惹王熙凤。王夫人也是厌恶她的为人,不屑说出她的名字,总是拿“有人”代指赵姨娘。
王夫人厌恶赵姨娘可以理解,古代妻妾矛盾一直存在,赵姨娘在王夫人的眼皮子底下生下了一女一儿,挑战王夫人的底线和权威,王夫人为贤惠的名声,一直在隐忍。隐忍不代表不恨赵姨娘,王夫人因为太厌恶赵姨娘这个人,平时都是用“有人”来代指。
有人说闲话了,有人抱怨,有人要出来管了,王夫人不愿意说出赵姨娘的名字,那种厌恶没法用语言表达,总之王夫人这个当家主母不喜欢赵姨娘,只是为了自己贤惠的名声,不得已接纳赵姨娘。
古代男子可以纳妾,妻子贤惠的标准就是不允许阻止丈夫纳妾,否则就是犯了七出之罪。再说赵姨娘成为贾政的侍妾后,不仅夺了王夫人的宠爱,连夫妻的情分都减半了,贾政每天休息在赵姨娘屋里,枕头风吹多了,贾政对儿子宝玉就更是厌恶,恨铁不成钢。

宝玉挨打后出事,贾母就曾拿这件事说话,还说都是赵姨娘挑唆的,把宝玉吓坏了。
其实,贾母也不喜欢赵姨娘,甚至还说出了赵二家的这种话,但赵姨娘为贾政生育了一儿一女,贾母即便是不喜欢她,看在孩子的份上,也不会跟她计较。
可见,赵姨娘是红楼梦中唯一没有优点的人,也是爱生闲气,不被当家主母喜欢的小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