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入夏以来,王大叔每天动不动就大汗淋漓,有时出门扔个垃圾都能汗如雨下,尤其是上半身,衣服一脱能拧出水那种。
不止出汗严重,王大叔出汗后身体还特别臭,小儿子都不愿意亲近,妻子也嫌弃的让他多洗澡。
起初他还以为是天热导致的,后来晚上也开始出汗,经常没做什么运动,在静态下也大量出汗,这才让他重视起来。
等去了医院一检查,医生告诉:这是糖尿病引起的多汗。
可能很多人和王大叔一样疑惑,为什么出汗竟然能和血糖有关?

一、血糖失控,汗先知!
首先出汗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出汗其实身体代谢的一个过程,可以将体内部分尿素、乳酸、脂肪酸和少量的无机盐等物质排出体外,有调节体温和平衡体液的作用。
很多人以为热才会出汗,其实人体出汗的原因很多,比如汗腺发达,体内代谢速度快,像经常锻炼的人基础体温更高,为了平衡体温,出汗量也会更大;其次精神紧张也会导致汗液分泌,这是因为交感神经突然兴奋,引起的排汗;还有的人吃饭的时候也会出汗,主要是摄入过辣或过咸的食物,刺激神经末梢兴奋,引起的排汗。

此外,出汗还可能和血糖有关,像糖尿病患者出汗也可以看做血糖控制的晴雨表。
当血糖处于较高水平时,神经细胞代谢受影响,还可能出现局部神经组织缺氧,损伤全身各处的神经组织,比如自主神经受损后,汗腺排汗无法自主控制,就会出现汗腺排汗功能异常。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主任医师刘敏也指出,糖尿病患者出汗也是典型症状之一,据统计,超过30%的糖尿病患者都存在过排汗异常的症状。此外,患者在使用降糖药过程中,由于药效使得血糖下降过快,出现低血糖反应,也会刺激交感神经,引起出汗的表现。

二、5种异常出汗,小心是糖尿病并发症!
其实除了生理性出汗,很多异常出汗情况往往指示着人体的血糖隐患,尤其是出现以下5种异常排汗情况,要警惕可能的糖尿病并发症风险。
1、汗只出一侧
糖尿病一直是脑卒中高危群体,当糖友经常出现一侧身体出汗多,一侧少等异常情况,排除温差等物理原因,可能是脑卒中引起自主神经受损,引起的异常出汗症状,建议有相似症状及时检查明确可能的疾病风险。

2、足汗减少
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足汗减少甚至停止出汗等,但上半身出汗增加等异常情况,还伴随肢体针刺样、麻木感等,可能是血糖波动引起的神经性病理改变,提醒你要控制血糖水平了。
3、低热盗汗
平时不怎么出汗,但一到睡眠时间就大汗淋漓,等醒来就停止,这种情况一般是身体虚导致夜晚“盗汗”,糖尿病患者出现盗汗并伴随发热、咳痰喘等症状,可能是结核病的征兆。

4、冒冷汗
糖友经常冒冷汗,很可能是低血糖引起的表现,患者可能还伴随头晕、乏力、心慌、手抖等不适,引起的原因很多,其中用药过多,饮食不对或运动过度都可能导致。
5、汗液有异味
一般汗液不会表现太多异味,但如果是血糖过高引起了糖尿病酮症,或者伴随肾功能异常,导致尿液无法正常代谢体内废物,排出的汗液就会出现异味。

三、高血糖患者,夏天注意这5件事!
如今炎热的天气会加速人体代谢速率,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本身代谢功能就比较差,日常更要注意,尤其是年纪大的糖友,这5个要点提前做好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风险。
1、降温注意适时
夏天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呆在空调房,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体温调节能力可能会偏差,尤其是年龄较大的糖友,除了必要的降温,也要注意有控制的降温避暑,空调不要一下子开太低,突然的骤冷可能会导致血管剧烈收缩,增加其它心血管问题。

2、不要忽视补水
糖尿病人因为排尿频繁,所以比起正常人更容易缺水,尤其是夏季,高温也会刺激出汗多,不注意补水,容易导致体内水分过度流失,建议夏季最好多补水。但喝水也不要喝太快太多,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一次饮水应<300毫升,一小时内喝水总量不超过1000毫升。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补水量应保持2000毫升-3000毫升。如果有肠胃消化问题的糖友,可以把喝水时间延到饭后半小时,这样可以避免稀释胃酸,影响消化进度。另外睡前也不要多喝水,避免夜尿多,影响血糖水平。

3、饮食规律别打乱
夏季炎热很多人食欲下降,甚至不少糖友饮食习惯也会改变,像3餐不定时,或者更偏好冷饮凉食等等,导致饮食规律被打乱。而且经常吃冷的东西还可能刺激肠胃,导致肠胃不适,甚至引发应激性高血糖。
4、皮肤护理要做好
夏季人体排汗量上升,皮肤问题也随之而来,很多男性糖尿病患者不注意生殖器周围清洁,很容易发生念珠菌感染,女性糖友也容易出现尿路感染等问题,因此日常要做好皮肤清洁,尽量选择宽松、柔软的衣物,避免影响皮肤透气性。
5、不要忘记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还要注意定期血糖监测,夏季患者容易受高温、饮食、睡眠、心情等因素出现血糖波动,日常更要注意监测血糖水平。

炎炎夏日,除了注意适当降温避暑,日常以上生活习惯也要做好,从生活细节做起,把血糖控制到合理的波动范围,健康度过这个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