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阅读
  • 2回复

[猎奇]奕誴:大清最没有王爷架子的亲王,慈禧却对其十分忌惮[2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2420
金币
6822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98
斑龄
198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798(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8-0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0:34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8-07) —

道光帝差点成了大清第一位无亲生皇子继承皇位的皇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的皇孙绵宁(道光帝)出生,绵宁是乾隆秘定的皇储永琰所生的嫡长子,乾隆自然对其十分重视。所以连绵宁的发妻都是皇祖亲自挑选的,是出身勋贵家族额亦都(开国功臣)家族的贵女钮祜禄氏(孝穆成皇后)。

绵宁对发妻的感情极深,虽然孝穆成皇后陪伴夫君13年的时间,但一直无所出。
好在在孝穆成皇后去世这年,绵宁潜邸的侍女辉发那拉氏(和妃)生下了一个儿子奕纬(道光帝并不喜欢奕纬与其母,因其母费尽心思怀孕生子)。孝穆成皇后去世后不久,在嘉庆帝的做主下,道光帝便娶了同样出身勋贵家族的贵女佟佳氏为继福晋(孝慎成皇后)。孝慎成皇后仅为夫君生下一位公主,之后再无所出。
一直到道光帝继位6年后,博尔济吉特氏(时为静嫔、静妃)接连为道光帝生两子。但两子均在道光九年夭折,且次年道光帝的长子奕纬也病逝了。
就这样已经年近半百的道光帝,膝下没有一位皇子。
就在道光帝为皇嗣一事忧心时,后宫接连出生两位皇子(仅相差六天的时间):
皇四子奕詝
皇五子奕誴

而且自奕詝与奕誴出生后,道光帝又有四位皇子出生。在道光帝病逝时,除了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所生三子尚且年幼外,另外三子奕詝、奕誴与奕訢均已长大成人。在这三位成人皇子中,奕詝是道光帝十分宠爱的孝全成皇后(道光帝第三位皇后)钮祜禄氏所生的唯一一位嫡子,在孝全成皇后病逝后奕誴便被送到了静皇贵妃的宫里,由静皇贵妃抚养。不过道光帝最喜欢的皇子并非奕詝,而是奕訢,奕訢文武双全,是与奕詝“争夺储君之位”的皇子。
至于奕誴,虽然序齿靠前。但是道光帝却早早地便将其过继给了弟弟绵恺为嗣子,彻底没有了继承皇位的可能。按理说奕誴的一生应当是默默无闻的,但是奕誴却是清朝后期,最让慈禧忌惮的一位亲王,不为别的,就因为奕誴十分低调,“低调”到慈禧都忌惮。01
奕誴的生母是道光帝祥妃钮祜禄氏,祥妃出身满洲镶黄旗、显赫的额亦都家族。了解清史的应该知道额亦都是满清开国五大臣之一,因额亦都而崛起的额亦都家族,是钮祜禄氏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额亦都家族不仅频出皇后、后妃,而且频出朝廷重臣,仅皇后便有四位:

孝昭仁皇后,康熙皇帝的继后,出身第十六房遏必隆这一脉
孝和睿皇后,嘉庆帝继后、道光帝养母,出身第六房达隆蔼这一脉
孝穆成皇后,道光帝原配发妻,出身第十六房遏必隆这一脉
慈安太后,咸丰帝继后,出身第三房彻尔格这一脉
可想而知额亦都家族,在大清的地位有多高。
祥妃虽然并非额亦都家族大宗出身(大宗是康熙岳父遏必隆这一支),出身额亦都第十房伊尔登这一脉。但伊尔登凭战功获封世袭罔替的二等伯爵位,所以伊尔登这一脉在大清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而祥妃则是伊尔登这一脉的大宗出身。
正因为伊尔登这一脉的地位如此之高,所以伊尔登的后代大多要么同爱新觉罗联姻,要么与勋贵家族联姻,比如祥妃的父亲久福,虽然仅为员外郎,但照样娶敦惠伯傅良的孙女富察氏为妻。

再比如,祥妃的一个姐姐嫁给了开国功臣、被追封为武勋王扬古利的后代舒穆禄.秀保为妻;
祥妃的一个堂姐嫁给了奉恩镇国公奕橚
而道光帝的恬嫔富察氏,则是祥妃的舅表姐。
正因为出身如此显赫,所以祥妃在道光二年刚入宫的时候便被册封为翊坤宫贵人,能够以贵人入宫,可想而知道光帝对伊尔登家族的重视程度。而祥妃入宫后确实也很得宠,入宫次年封祥嫔,道光五年封祥妃。之后祥妃为道光帝生下一位公主一位皇子,皇子便是皇五子奕誴。02
其实奕誴应当是皇四子,但是因为全贵妃设计让自己腹中的孩子早出生了一个月左右,所以奕誴便只能“屈居”皇五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开头我们已经提到,道光帝前三位皇子,两位皇子早早夭折,皇长子奕纬也在道光十年十月病逝。如此道光帝膝下便无一位皇子,在奕纬病逝的时候,祥妃与全贵妃都已经怀孕三四个月左右,而且全贵妃是道光帝十分宠爱的贵妃,全贵妃已经为道光帝两位公主,再次怀孕全贵妃自然希望生下一位皇子。毕竟身为后妃,“母凭子贵”还是很重要的。
但是让全贵妃失望的是,祥妃居然比全贵妃早怀孕一个月。
尤其是奕纬病逝后,全贵妃便更加重视皇四子的位置,毕竟皇四子便是道光帝实际上的长子。全贵妃虽然得宠,但毕竟跟祥妃一样,都只是后妃,所以生下的皇子便都是庶子,自然序齿十分重要。就这样,在全贵妃的设计下,全贵妃让腹中的孩子早出生了一个月。
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道光帝第四子奕詝出生,对于已经49岁的道光帝来说,终于生下一位皇子,其高兴程度可想而知。

奕詝出生六天后,祥妃也生下了一位皇子,便是皇五子奕誴。
奕誴的出身,虽然让道光帝也高兴,但远不能跟奕詝出生时的高兴程度相比。
就这样,奕誴便只能“屈居”皇五子。
而在孝慎成皇后病逝、全贵妃被封为皇贵妃母仪天下时,奕誴的生母祥妃彻底失宠,道光帝对祥妃已经到了厌恶的程度。道光十四年,全皇贵妃被正式册封为皇后;三年后祥妃被降为贵人,作为一位失宠的贵人所生的皇子,即便是序齿靠前,奕誴也注定了不会得到父皇道光帝的宠爱。03
奕誴从小便不得父皇宠爱,生母又因被道光帝厌弃而降为贵人,可想而知奕誴在宫里的生活。所以慢慢的奕誴便养成了粗荒的性格,也没有好好读书,所以书读的并不好。如此一来,道光帝便更加不喜欢奕誴。

后来,道光帝便将奕誴过继给了异母弟绵恺为嗣子。
绵恺是嘉庆帝第三子,是孝和睿皇后所生,孝和睿皇后是道光帝的养母,所以道光帝同绵恺的关系还是很亲密的。1819年绵恺被嘉庆帝封为惇郡王,道光帝继位后,将异母弟绵恺晋封为亲王。
只是到后来绵恺因错而被罚俸、降爵、免职,并且于1838年病逝了。
绵恺病逝后,道光帝亲自参加了弟弟的葬礼,可想而知对绵恺的重视。
其实绵恺有一个儿子奕缵,一开始被道光帝封为不入八分辅国公,但可惜的是奕缵早早便夭折了,被道光帝追封为贝勒。如此绵恺一脉,便断了。
为了让弟弟“后继有人”,道光帝便打算将自己的一个儿子过继给弟弟为嗣子。
恰好奕誴不得盛宠,道光帝便果断将奕誴过继了过去,1846年奕誴承袭和硕惇亲王爵位。因为奕誴为道光帝皇五子,所以惇亲王府,也被称为五爷府。
这一年,奕誴16岁。

虽然道光帝不喜奕誴,但奕誴毕竟承袭了和硕惇亲王爵位,其惇亲王嫡福晋自然不能出身低微。
道光帝为奕誴挑选的嫡福晋,是来自蒙古喀喇沁部扎萨克杜棱郡王色伯克多尔济的女儿兀良哈氏。蒙古喀喇沁部,同大清也是互为联姻,深受清廷的重视:
康熙皇帝第五女和硕端静公主,便是嫁给了喀喇沁部扎萨克杜棱郡王第五代噶尔臧为妻
噶尔臧的女儿,嫁给了和硕理亲王弘皙为嫡福晋
兀良哈.僧衮扎布先娶康熙第十四子、多罗恂郡王的女儿郡主为妻,后又娶和硕理亲王弘皙的女儿为妻(弘皙是废太子胤礽次子)
僧衮扎布的长子瑚图灵阿,先娶多罗恂郡王胤禵之子弘春的女儿为妻,后又娶和硕淳亲王胤祐第九女为妻。其次子扎拉丰阿,则是娶乾隆第三子永璋的女儿为妻。

而奕誴娶扎萨克杜棱郡王色伯克多尔济的女儿兀良哈氏为嫡福晋,便是朝政的需要。04
道光帝第四子奕詝,在道光帝病逝后继承皇位,成为大清第九位皇帝,史称咸丰帝。
在咸丰一朝,咸丰帝的弟弟们似乎都没有得到皇兄重用者,即便是被封为和硕恭亲王的奕訢也是备受咸丰帝冷落。至于被咸丰帝晋封为多罗醇郡王奕譞,则是娶了懿贵妃叶赫那拉氏(慈禧)的亲妹妹叶赫那拉.婉贞为嫡福晋。
正因为如此,到了咸丰帝病逝、同治帝继位时,不仅和硕恭亲王奕訢得到慈禧的重用,而且和硕醇郡王奕譞也得到慈禧的重用,慢慢地晋封为和硕醇亲王。
在朝政上,奕誴确实不及六弟以及七弟。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奕誴却是大清后期,最低调却最让慈禧忌惮的一位亲王。
这究竟是为何呢?

奕誴虽然贵为和硕亲王,但是他却从没有王爷的架子,若非知晓奕誴的身份,在外人看来奕誴就像是一位普通的老百姓的一样。
夏天的时候,奕誴会穿着粗葛布的褂子、手里拿着蒲扇,在什刹海纳凉,跟那些人来人往、但是却不相熟的人一起聊天。
若是到了冬天,奕誴会穿着老羊皮袄,一个人溜达着前往正阳楼去吃烤羊肉。
作为和硕亲王,咸丰帝的弟弟、同治帝的叔叔、光绪帝的伯父,身边竟没有一个人侍奉,确实让人难以置信。
甚至有的时候,奕誴会跟一些轿夫一起喝酒。
正因为奕誴整日跟这些普通的老百姓一起打交道,所以奕誴几乎是所有宗室子弟中,最为了解民间疾苦的一位王爷。正因为如此,奕誴经常会向朝廷为百姓请求行善政。
也正因为如此,慈禧对其十分忌惮。

忌惮到什么程度呢?
慈禧是同治帝载淳的生母,因同治帝年仅6岁继位,并不能亲政。一开始咸丰帝为同治帝留下了八位顾命大臣辅政,但是在慈禧与慈安联合和硕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之变后,便转而慈禧与慈安一起垂帘听政。
正是从同治帝继位后,慈禧开始掌握大清实权。
在同治帝病逝后,慈禧将亲妹妹婉贞所生的儿子、年仅4岁的载湉扶上皇位,史称光绪帝。慈禧又开始垂帘听政,继续做大清真正掌握实权的人。
真正能让慈禧忌惮的人并不多:
慈安作为咸丰帝皇后,哪怕没有生下皇子,作为母后皇太后在后宫的地位也要比慈禧高;更何况在咸丰帝病逝前,曾给慈安留下一道密诏(掌握慈禧生死),慈禧对其十分忌惮;但光绪七年,慈安太后突然去世了,在宫里无人能比慈禧的地位更高了。
固伦荣寿公主,和硕恭亲王奕訢的女儿,慈禧太后的养女,敢直接批评慈禧
除了慈安与固伦荣寿公主外,慈爱还忌惮和硕惇亲王奕誴。

同治朝时,慈禧对儿媳孝哲毅皇后十分不满,所以婆媳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慈禧便抱怨儿媳妇不受管教,想要废掉孝哲毅皇后的后位。孝哲毅皇后出身名门知书达理,确实是一位合格的母仪天下的皇后,同治帝也很喜欢自己的皇后。
但是慈禧原本是想要富察氏做皇后,但是同治帝并没有听生母的安排,而是听慈安太后的劝说选了阿鲁特氏为后。大婚后,同治帝十分宠爱孝哲毅皇后,甚至忽略了给生母请安。
这让慈禧十分生气,便经常故意为难儿媳。
甚至想要废掉孝哲毅皇后,奕誴丝毫不惧怕慈禧,直接当着慈禧的面说:
“皇后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自然也要从大清门抬出去才行”。

慈禧虽然贵为圣母皇太后,但是入宫时仅为贵人,自然没有资格从大清门抬进宫里。奕誴此言,无疑是在“嘲讽”慈禧,但慈禧对其也是无可奈何。
光绪朝时,有一次慈禧生了一场病,好不容易病愈慈禧便想要听“八角鼓”解解闷,便让内务府叫了“落子馆”的人来演唱。奕誴得知此事后,便对慈禧太后十分不满。有一次奕誴在内务府喝了酒,恰好慈禧召见奕誴,奕誴便只穿了一件葛布的小褂子,将辫子盘了起来,去见慈禧太后。
来到慈禧的长春宫后,奕誴便故意口里哼着“什不闲”的小调(民间曲艺的一种),慈禧身边的大太监李莲英听到后很是害怕,毕竟奕誴这是在直接讽刺慈禧。但即便是如此,慈禧也不敢将奕誴如何,只是说了五个字:
“五爷喝醉了”
然后,便让宫里的太监将奕誴给扶了下去。
经此一事,慈禧便不再听了。

还有一次,奕誴想要将一盘黄花鱼进献给慈禧太后,但是敬事房太监因为奕誴没有给他银子而没有帮奕誴这个忙。所以奕誴便在慈禧召见的时候,直接端着一盘黄花鱼,放在了慈禧太后的御案上。慈禧见到后不免有些不解:惇亲王意欲何为?
奕誴便将太监向他索要银子的事情,告诉了慈禧。
慈禧得知后很是生气,便将敬事房太监交给了内务府狠狠地杖责一顿。
若是旁人如此做的话,或许被杖责的便是此人,毕竟这是“大不敬”。
但如此做的人是奕誴,慈禧自然不敢不给奕誴一个交待。
虽然奕誴不是文武双全之人,也不得道光帝喜爱,在朝政上更是不如六弟与七弟。但实际上,这位看上去整日“无所事事”的和硕惇亲王,才是当之无愧的贤王,因为他真正的了解民间疾苦,为民请求善政。
1条评分金币+15
wowoni 金币 +15 - 9小时前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8940
金币
310018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19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50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0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1:13
奕誴的背景与地位
出身与家庭
奕誴是道光帝的第五子,其生母为祥妃钮祜禄氏,钮祜禄氏家族是满洲镶黄旗中的显赫家族,因额亦都而崛起,频出皇后、后妃及朝廷重臣。 祥妃虽然并非额亦都家族大宗出身,但出身额亦都第十房伊尔登这一脉,伊尔登凭战功获封世袭罔替的二等伯爵位,因此伊尔登这一脉在大清的地位较高,而祥妃则是伊尔登这一脉的大宗出身。

皇位继承的边缘化
尽管奕誴序齿靠前,但道光帝却早早地将其过继给了弟弟绵恺为嗣子,彻底没有了继承皇位的可能。 按理说奕誴的一生应当是默默无闻的,但是奕誴却是清朝后期最让慈禧忌惮的一位亲王,原因在于奕誴十分低调,低调到慈禧都忌惮。

奕誴的性格与影响
低调的个性
奕誴之所以受到慈禧的忌惮,主要是因为他性格低调。 这种低调不仅体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上,还包括他在政治上的谨慎态度。 在清朝末年的复杂政治环境中,这种低调反而成为了他的保护色,使他在权力斗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政治智慧
奕誴的政治智慧体现在他能够避免直接卷入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 在道光帝去世后,咸丰帝即位,随后慈禧太后逐渐掌握了大权。 在这样的背景下,奕誴能够保持低调,不张扬,从而避免了被慈禧视为威胁的可能性。

奕誴的历史评价
显赫家族背景
奕誴的生母祥妃出身于显赫的额亦都家族,这个家族不仅在清朝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与皇室有着密切的联姻关系。 祥妃的一个姐姐嫁给了开国功臣、被追封为武勋王扬古利的后代舒穆禄·秀保为妻,另一个堂姐则嫁给了奉恩镇国公奕橚。

个人成就
尽管奕誴没有能够继承皇位,但他仍然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低调的态度,在清朝末年的政坛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他的这种低调和谨慎,使得他在慈禧太后的统治时期得以保全自身,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政局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9小时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5130
金币
330708
道行
2004
原创
2411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52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0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22:44
道光帝的皇嗣危机

道光帝(1782-1850年)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他在位期间面临着严重的皇嗣问题。这一问题几乎使他成为大清历史上第一位无亲生皇子继承皇位的皇帝。

早期的皇嗣困境

道光帝的原配妻子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虽然陪伴夫君13年,但一直无所出。直到孝穆成皇后去世那年,道光帝的侍女辉发那拉氏(和妃)才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奕纬。然而,奕纬及其母亲并未得到道光帝的喜爱,因为和妃为了怀孕生子费尽了心思。

孝穆成皇后去世后,道光帝在嘉庆帝的安排下,娶了同样出身勋贵家族的佟佳氏为继福晋(孝慎成皇后)。孝慎成皇后为道光帝生下了一位公主,但之后再无所出。

继续的不幸

在道光帝继位6年后,博尔济吉特氏(时为静嫔、静妃)接连为道光帝生下两个儿子,但这两位皇子均在道光九年夭折。次年,道光帝的长子奕纬也病逝了。至此,已经年近半百的道光帝膝下没有一位皇子。

皇嗣的转机

就在道光帝为皇嗣问题忧心忡忡时,后宫接连出生了两位皇子——仅相差六天的皇四子奕詝和皇五子奕誴。此后,道光帝又有四位皇子出生。在道光帝病逝时,除了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所生的三子尚且年幼外,另外三子奕詝、奕誴与奕訢均已长大成人。

皇储之争

在这三位成人皇子中,奕詝是道光帝十分宠爱的孝全成皇后(道光帝第三位皇后)钮祜禄氏所生的唯一一位嫡子。在孝全成皇后病逝后,奕誴被送到了静皇贵妃的宫里,由她抚养。

尽管奕詝是道光帝宠爱的对象,但道光帝最喜欢的皇子并非奕詝,而是奕訢。奕訢文武双全,是与奕詝争夺储君之位的主要竞争者。

至于奕誴,虽然序齿靠前,但道光帝却早早地将他过继给了弟弟绵恺为嗣子,彻底剥夺了他继承皇位的可能性。

奕誴的独特地位

按理说,奕誴的一生应当是默默无闻的。然而,他却是清朝后期最让慈禧忌惮的一位亲王。这主要是因为奕誴十分低调,“低调”到慈禧都忌惮。

奕誴的生母是道光帝的祥妃钮祜禄氏,祥妃出身满洲镶黄旗显赫的额亦都家族。额亦都是满清开国五大臣之一,因额亦都而崛起的额亦都家族在大清的地位极高。尽管祥妃并非额亦都家族大宗出身,但她所在的伊尔登这一脉在大清的地位依然很高。

正因为伊尔登这一脉的地位如此之高,所以伊尔登的后代大多要么同爱新觉罗联姻,要么与勋贵家族联姻。祥妃的父亲久福虽然仅为员外郎,但照样娶敦惠伯傅良的孙女富察氏为妻。此外,祥妃的一个姐姐嫁给了开国功臣扬古利的后代舒穆禄·秀保为妻;祥妃的一个堂姐嫁给了奉恩镇国公奕橚。

由于出身如此显赫,所以祥妃在道光二年刚入宫时便被册封为翊坤宫贵人。能够以贵人身份入宫,可想道光帝对伊尔登家族的重视程度。祥妃入宫后确实也很得宠,入宫次年封为祥嫔,道光五年封为祥妃。

奕誴的成长与过继

其实奕誴应当是皇四子,但由于全贵妃的设计,使得她腹中的孩子早出生了一个月左右。因此,奕誴只能“屈居”皇五子。全贵妃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确保她的儿子能够成为道光帝实际上的长子。

全贵妃虽然得宠,但毕竟跟祥妃一样都是后妃,所以她们生下的皇子都是庶子。在这种情况下,序齿显得尤为重要。就这样,在全贵妃的设计下,全贵妃让腹中的孩子早出生了一个月。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道光帝第四子奕詝出生。对于已经49岁的道光帝来说,终于有了一个儿子,其高兴程度可想而知。

奕詝出生六天后,祥妃也生下了一位皇子,便是皇五子奕誴。奕誴的出生虽然也让道光帝高兴,但远不能与奕詝出生时的高兴程度相比。就这样,奕誴便只能“屈居”皇五子。

随着孝慎成皇后病逝、全贵妃被封为皇贵妃母仪天下时,奕誴的生母祥妃彻底失宠。道光十四年,全皇贵妃被正式册封为皇后;三年后祥妃被降为贵人。作为一位失宠的贵人所生的皇子,即便序齿靠前,奕誴也注定不会得到父皇道光帝的宠爱。

奕誴从小便不得父皇宠爱,生母又因被道光帝厌弃而降为贵人。可以想象奕誴在宫里的生活是多么艰难。因此,他慢慢养成了粗犷的性格,并且没有好好读书。这样一来,道光帝便更加不喜欢奕誴。

后来,为了给弟弟绵恺“后继有人”,道光帝便将奕誴过继给了绵恺为嗣子。绵恺是嘉庆帝第三子,是孝和睿皇后所生。孝和睿皇后是道光帝的养母,所以道光帝同绵恺的关系非常亲密。

1819年绵恺被嘉庆帝封为惇郡王,道光帝继位后将异母弟绵恺晋封为亲王。然而后来绵恺因错而被罚俸、降爵、免职,并于1838年病逝。绵恺病逝后,道光帝亲自参加了弟弟的葬礼,可见他对绵恺的重视程度。

绵恺有一个儿子奕缵,起初被道光帝封为不入八分辅国公,但可惜的是奕缵早早便夭折了,并被道光帝追封为贝勒。这样绵恺一脉便断了。为了让弟弟“后继有人”,道光帝便将奕誴过继给了绵恺为嗣子。1846年奕誴承袭和硕惇亲王爵位。这一年奕誴16岁。

奕誴的政治生涯

虽然道光帝不喜奕誴,但毕竟承袭了和硕惇亲王爵位。因此他的嫡福晋自然不能出身低微。道光帝为奕誴挑选的嫡福晋是来自蒙古喀喇沁部扎萨克杜棱郡王色伯克多尔济的女儿兀良哈氏。蒙古喀喇沁部同大清互为联姻,在朝政上受到高度重视。

在咸丰一朝(1850-1861年),咸丰帝(即原来的皇四子奕詝)即位后,并没有重用他的弟弟们。即便是被封为和硕恭亲王的奕訢也备受冷落。至于被咸丰帝晋封为多罗醇郡王的奕譞,则娶了懿贵妃叶赫那拉氏(慈禧)的亲妹妹叶赫那拉·婉贞为嫡福晋。

在朝政上,奕誴确实不及六弟和七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大清后期他却是最低调却最让慈禧忌惮的一位亲王。

尽管贵为和硕亲王,但奕誴从未有过王爷的架子。在外人看来他就像是一位普通的老百姓一样。夏天他会穿着粗葛布褂子、手里拿着蒲扇,在什刹海纳凉;冬天则会穿着老羊皮袄独自前往正阳楼吃烤羊肉。

作为和硕亲王、咸丰帝的弟弟、同治帝的叔叔、光绪帝的伯父,身边竟然没有人侍奉确实让人难以置信。有时他还会跟一些轿夫一起喝酒。正因为如此他几乎是最了解民间疾苦的一位王爷,并经常向朝廷请求行善政。

慈禧对他的忌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直言不讳:有一次慈禧想要废掉孝哲毅皇后(同治帝的妻子),但遭到奕誴的强烈反对。他说:“皇后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自然也要从大清门抬出去才行。”这句话无疑是在讽刺慈禧没有资格从大清门抬进宫里。
  
2. 敢于挑战权威:有一次慈禧生病康复后想听“八角鼓”解闷便让内务府叫了“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9小时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