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未来之城:无界融合的AI样板间 [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8805
金币
308729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19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49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0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51
对于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来说,“未来之城”是其愿景。在上海市政府2019年7月发布的《推进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沪府办发〔2019〕19号)中,明确了试验区要“创造三智(智生产、智生活、智生态)未来之城”。
按照“3年打基础,6年出形象,10年显功能”的进度要求,目前试验区的“未来之城”初具规模,成为千年冈身之上无界融合的AI样板间。
千年冈身之上的未来之城
考古发现,在距今约4000年以前,相当于中原的夏和商时期,浙西南山地的原始文化、山东地区的岳石文化、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不断进入到上海西部的“冈身”地带。它们和上海本地留存的良渚文化遗民一起,共同发展了“马桥文化”。马桥遗址坐落于上海闵行区马桥镇,大体位于上海古海岸线“冈身”文化遗址走廊的中部。

马桥文化展示馆展示了4000多年前的远古文化。
“马桥文化既是远古上海走出历史低谷的起点,也是远古上海开始向近现代国际大城市攀援上升的原点。马桥文化开放、多元文化的融合特征,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现代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的源头。”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说。
4000年后的今天,开放多元的马桥再次迎来了第二次融合——2018年,上海将人工智能产业提升到战略高度。当时的闵行,也希望能够在人工智能的产业版图上先行布局,而在马桥探索建设人工智能未来小镇的念头开始萌芽。
为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团队开展了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城市实验,将马桥从原先的简单示范转变为目前的综合示范,从居住扩展到产业,成为人工智能生态城镇集成应用的展示平台。从城市的感知、数据库、学习、推演、判断、创作、评估、优化、建造、监督、再感知十个方面,对整个城市的发展进行全生命过程的智慧化提升。
吴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也为2019年的《推进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提供了参考。
2020年初,闵行区成立了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试验区公司”)。2023年,试验区公司通过国际方案征集,对标伦敦斯特拉福德(Stratford)科技城、巴黎伊西(Issy-les-Moulineaux)智慧实践区、新加坡榜鹅数字创新区,明确了“千年冈身之上的未来之城”的建设目标。
《新民周刊》发现,试验区对标的这三个园区,在国际科技界大有来头——
伦敦斯特拉福德科技城又称“东伦敦科技城”,位于英国伦敦东区,是科技、数字和创意等企业集聚的中心。这个从曾经的老旧区逆袭为伦敦小硅谷的东伦敦科技城,非常具有“改革”的代表性。
法国巴黎伊西智慧实践区是法国政府以数字化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缩影。早在20多年前,伊西智慧实践区便开始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智慧社区建设,通过搭建网络平台、完善基础设施等方式逐步实现社区公共服务的数字化。
新加坡榜鹅数字园区位于新加坡东北部榜鹅新城,占地50公顷,规划定位为“下一代智慧综合园区”,是新加坡第一个由技术、社会和城市创新驱动的融合商业和教育功能的“企业区”。园区采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2024年起逐步开放,通过引入政府机构、高校和龙头企业等“枢纽型”主体,形成数字产业发展的强劲源动力。
具体到试验区这个未来之城的规划中,明确了“一轴一园三区四廊”的空间布局——
“一轴”,即以中青路智创轴,采用三种道路空间,包括车路协同试验段、智能服务无人车,展现未来的城市风貌。
“一园”,是未来之舟生态公园,并以此为起点,延展出4个社区公园和7个口袋公园。
“三区”,分别是“北智汇”应用综合实践区、“中智创”复合中央枢纽区、“南智造”创研生产制造区。
“四廊”,分别是智慧山丘实践走廊、紫东路绿荫走廊、工农河蓝水走廊、云工坊创客走廊四条东西向生态景观廊道置入智创智产功能,联结三大产业节点。
据悉,在未来之城建设方面,试验区公司立足“三智”为特色的未来之城定位,开展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围绕“双引擎、双配套”建设,推动试验区在生产、生活、生态各个领域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高品质打造有高度更有温度的产城共生家园,成为未来城市实践新高地、新样板。
无界融合,“盒子”抢眼
试验区在规划之初就秉承“无界融合”的开放式理念,坚持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建筑与艺术的融合、产与城的融合。
2023年,试验区公司通过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城市家具和共享盒子设计方案征集等主题活动,将建筑设计、装置设计、广告设计等不同领域的一批年轻人集结到试验区,组建“因AI而来”青年艺术家联盟,参与设计建筑、城市家具、智研盒子和开放式街区,按照无界融合理念将马桥文化元素融入到主题小品、铺装、地景等设计中去,形成的一批精品设计成果正在落地首期启动片区。
以智研盒子为例,主要向300米服务半径内的产业人才、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打造5分钟舒适生活圈。
一大批富有创意的青年设计师给这个未来之城提供了各式各样的“盒子”——
行之工作室的主持建筑师熊星是毕业于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建筑学硕士,并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导师。“我们需要很多个很有性格的小的房子,才能构成一个更具有吸引力的大城市。”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他的设计方案运用了简洁的直线、流畅的曲线与曲面作为三个共享盒子的造型设计元素,将设计美学和结构功能学有机结合,更加强调以空间来回应需求,让建筑变得丰富有趣,让人与建筑、环境统一融合。
零号工作室的主持建筑师曾子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硕士,曾任职于国际知名建筑设计事务所。他的AI立方设计方案以三种盒子的打开状态作为三个共享盒子的造型设计。寓意随着科技的发展,近些年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迎来了突破性的进展,原本像黑盒子一样的AI,如今似乎正在慢慢地被描述,被打开。利用场地的特性,寻找功能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点,体现将自然与科技结合的设计追求。
维亚景观的主持设计师孙轶家博士,善于在设计中把握社会需求、促进地域文化与建成环境的融合。设计方案以礼物盒子呈现了城市家具融合四个主题驿站“盒子”的概念,可拆可合的变化功能可适应不同的场景应用,又可以随着时间的演进和城市设计的弹性需求进行必要的置换更新。
最终,试验区公司博采众长,决定建造8个形态各异的“盒子”——既是公共服务驿站也是休憩小屋,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
今年6月19日,以场景开放、生态聚合、服务集成三位一体模式打造的创新共同体“上海市数字公共服务中心-闵行区-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正式挂牌。据悉,这里整合各类数字服务要素,拓展服务对象,激发数字经济生态活力,逐步延伸建设数字公共服务“驿站”,补足打造数字服务圈的“最后一公里”。不难看出,这次挂牌也为试验区的“盒子”提供了技术支持。
慢工出细活。据悉,第一个“盒子”将在2025年秋天正式揭开神秘的面纱。

试验区周边的上海旗忠网球中心,是上海ATP1000大师赛指定比赛场馆。

试验区周边的韩湘水博园,水波绕岸。
“三智”特色样板间
智生产、智生活、智生态,这是试验区引以为傲的特色。如果说“盒子”是智生活的体现,那么智生产和智生态的美好画卷也在这里徐徐展开。
在智生产方面,依托区域内雄厚的先进制造业基础,以建设智能工厂、优秀场景等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系统推进区域内优质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升级改造加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在上海市经信委发布的《上海市100家智能工厂名单》,闵行共有22家企业的智能工厂光荣上榜,其中就包括在试验区建立华东中心工厂的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乳制品全产业链智能工厂)和上海紫丹食品包装印刷有限公司(紫丹食品纸包装智能工厂)。
在光明乳业位于试验区的华东中心工厂,依托生产智能管控系统,实现生产业务计划、调度、工艺、执行、统计、分析全过程的闭环管理。与此同时,这里的实验室检验管理系统,对生奶、原辅料、转序样品、成品等检验结果进行自动化采集,并将检验信息数字化,满足管理需求。而数字化控制系统对全厂1581个关键智控点进行实时管控,实现杀菌温度±0.25℃的精准控制,保留牛奶中更多活性物质。
而在紫丹食品包装智能工厂内,包装以智能装备、数字化云服务平台为支撑驱动,协同传感控制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综合运用数据采集与集成应用、建模分析与优化等技术,实现制造系统各层级优化和应用。从单台设备的智能化,到车间智能化,再到物流、信息流融合,紫丹食品纸包装智能工厂探索出了一条食品包装行业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之路,结出了“年产值提升15%、产品制造周期缩短12%、产品不良率降低10%、机台人员降低20%”的硕果。
在智生态方面,试验区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构建绿色智能的生态环境体系,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智能管理,将无界理念融入试验区建设,打造绿色智能生态体系。
环境上,马桥作为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坐拥韩湘水博园、昆阳湖等生态资源。居住上,这里既有高端住宅区,大居内又有众多小区,还建成3500余套人才公寓,形成多层次居住体系。教育上,20所优质学校中,既有百年老校马桥强恕学校,还包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闵行实验学校、德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等标杆教育资源,满足各类人才家庭所需。
目前,一个集上海工业智能中心产业地标、望汇路历史文化长廊、绿里线性绿地空间和AI盒子于一体的未来之城微样板间基本成形。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8805
金币
308729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19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49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0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09:52
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未来之城的无界融合实践
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以“三智(智生产、智生活、智生态)未来之城”为愿景,打造了一个集产业地标、历史文化、生态空间和AI应用于一体的“无界融合AI样板间”。其建设始于2018年上海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战略布局,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团队主导规划,通过全生命周期智慧化提升,推动城市从单一示范向综合示范升级1。

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
马桥文化的传承意义 马桥文化作为上海远古文明的起点,其开放多元的融合特征被视为现代上海“海纳百川”精神的源头。试验区在规划中回溯文化根源,将马桥文化元素融入主题小品、铺装、地景等设计,实现历史文脉与未来科技的对话1。
国际经验的对标借鉴 试验区对标伦敦斯特拉福德科技城(数字创意产业集聚)、巴黎伊西智慧实践区(社区数字化服务)、新加坡榜鹅数字创新区(产教融合模式),构建“一轴一园三区四廊”空间布局,涵盖车路协同试验段、生态公园网络及智慧产业廊道1。
空间规划与功能布局创新
“一轴一园四廊”的空间结构
中青路智创轴:设置车路协同试验段、智能服务无人车,展示未来城市交通风貌。
未来之舟生态公园:串联4个社区公园和7个口袋公园,构建全域蓝绿休闲空间。
四条功能廊道:智慧山丘实践走廊、紫东路绿荫走廊等东西向廊道,联结产业节点与生态景观1。
“智研盒子”的社区服务模式 以300米服务半径为单元,打造模块化“智研盒子”,提供产业人才与居民所需的全方位服务,构建5分钟舒适生活圈1。
青年设计师赋能城市创新实践
AI与设计的融合探索 2023年,试验区通过“因AI而来”青年艺术家联盟,集结多领域设计师参与城市家具和公共空间设计。例如:
UDG西木建筑工作室提出“AI赋能可变建筑”,实现空间高效利用;
行之建筑设计事务所主张“用设计倒逼AI进步”,推动技术贴近生活需求;
邦越设计强调“文化元素数字化转译”,使AI在复杂建筑形态中找准定位

设计理念的核心共识 设计师普遍认为,AI应如“电力”般自然融入设计流程,通过量化指标提升用户体验,同时注重生态环保与在地文化属性,平衡科技与人文温度2。
未来发展愿景与产业生态构建
试验区以“双引擎、双配套”为抓手,推动人工智能与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截至2023年,全域已集聚企业2000余家,包括30余家世界500强及独角兽企业,规划建设115万平方米商业办公区、763万平方米智能制造区,目标成为“有高度更有温度的产城共生家园”13。其“无界融合”理念不仅体现在空间与技术层面,更通过开放协作模式,为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4974
金币
329088
道行
2004
原创
2411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51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0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5:23
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试验区)的建设,是上海市政府为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和城市智慧化发展所采取的重要举措。以下是对试验区“未来之城”愿景和进展的详细总结:

1. 愿景与规划:
   - 试验区以“创造三智(智生产、智生活、智生态)未来之城”为愿景,旨在打造一个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

2. 历史与文化:
   - 马桥地区拥有4000多年的历史,马桥文化的开放和多元文化融合特征,为现代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提供了源头。

3. 人工智能产业布局:
   - 上海市政府将人工智能产业提升到战略高度,马桥地区开始探索建设人工智能未来小镇。

4. 科研与技术支持:
   -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团队开展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城市实验,研究成果为《推进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提供参考。

5. 发展公司与国际对标:
   - 闵行区成立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试验区公司),通过国际方案征集,明确了“千年冈身之上的未来之城”的建设目标。

6. 空间布局:
   - 试验区的空间布局为“一轴一园三区四廊”,包括中青路智创轴、未来之舟生态公园、三个功能区和四条生态景观廊道。

7. 示范应用与产城融合:
   - 试验区立足“三智”特色,开展人工智能示范应用,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打造产城共生家园。

8. 无界融合理念:
   - 试验区秉承“无界融合”理念,实现自然与人文、建筑与艺术、产与城的融合。

9. 智研盒子与青年艺术家联盟:
   - 组建“因AI而来”青年艺术家联盟,参与设计建筑、城市家具、智研盒子和开放式街区,打造5分钟舒适生活圈。

10. 公共服务与技术支持:
    - 上海市数字公共服务中心-闵行区-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挂牌,整合数字服务要素,激发数字经济生态活力。

11. 智生产与智生态:
    - 依托先进制造业基础,推进区域内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升级改造,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 构建绿色智能的生态环境体系,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智能管理。

12. 未来之城微样板间:
    - 集上海工业智能中心产业地标、望汇路历史文化长廊、绿里线性绿地空间和AI盒子于一体的未来之城微样板间基本成形。

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的建设,不仅体现了上海市政府对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视,也展示了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深刻理解和前瞻性规划。通过整合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科技,试验区有望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样板。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