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以AI赋能教育教学新变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2364
金币
5901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98
斑龄
198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78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8-0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35
近年来,为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对教育、科技、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构建了“技术赋能—主体赋能—价值赋能”的“AI赋能教育三重递进”模式,为食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范式。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学科的坚实基础,江南大学发布食品学科专用大模型FoodSeek(食问),以“食品+AI”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创新路径。这一模型由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与科大讯飞、华为合作,依托万方数据和食品伙伴网的数字资源,共同构建一个从食品专业知识发现到价值创造的“端—端”赋能体系。

技术赋能:重塑教育教学新场景

  针对知识更新快、教学资源碎片化、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学院依托数据挖掘技术和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创新性地构建了多模态课程立体化架构体系。当前,学院基于20门核心课程知识图谱构建的AI教学系统,已实现100%专业覆盖。系统推送个性化学习方案后,学生平均知识留存率从58%跃升至82%。

  学生普遍反馈,学习路径像导航一样清晰。对于教师而言,AI智慧引擎让备课效率提升40%,“精准学情分析让因材施教真正落地”成为85%教师的共同感受。

  这种变革源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构建的教育教学全周期管理服务系统。该系统通过对接在线平台,自动采集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及在线学习数据,动态监测课程大纲、教学进度等关键环节,实现了从经验驱动到科学治理的转变。

  实践教学同样迎来智能化升级。学院与伊利集团、安井食品、雨润食品等行业企业,建立了以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15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教学实践基地为代表的近百家食品数智化生产校外实践基地。从课堂理论转向产业实践,数字化载体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主体赋能:激发师生发展新动能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首设“食品AI卓越创新班”,实施“数智+”课程体系,构建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主体,人工智能为辅助,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多学科融合的交叉课程体系。

  学院还创新推出AI思政辅导员,借助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在思政引领、心理教育、就业指导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精准服务,极大提升了学生问题解答效率与干预准确性。这种创新模式既保留了人文关怀的温度,又开拓了思政教育智能化的新维度。

  科研领域同样发生着深刻变革。食品科研长期面临着知识获取分散、数据孤岛严重、研发周期长等问题,学校发布的大模型为这些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FoodSeek具备智能文献信息抽取与理解、实验设计与仿真模拟、科研数据智能解析等强大功能,能够贯穿科研任务的全流程,推动传统科研范式从“被动搜索”向“主动推荐”转变,显著提升了科研效率与创新质量。

价值赋能:服务国家战略新需求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在“健康中国”和“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率先推动人工智能与食品学科的深度融合创新。FoodSeek大模型正是“食品+AI”创新实践的重要探索。该模型设计了“1+3+N”创新架构:1个核心智能平台,打造通用的多模态智能底座;3大关键应用方向,瞄准食品安全智慧监管、食品智能制造与创新以及个性化营养健康指导;N个场景化智能体,构建“轻量化、场景化”的子模型,打通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在服务社会方面,学院打造“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智能体,面向公众提供食品营养健康科普服务;同时开放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问答系统,助力行业规范发展,充分体现了高校的使命担当——既要攀登科研高峰,又要服务产业需求。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孙秀兰教授表示:“人工智能不是要取代教师,而是要成为教师的‘超级助手’,让教育变得更精准、更高效。”

  从课程改革到科研创新,从实践育人到管理服务,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的探索证明,AI不是教育的“替代者”,而是“赋能者”。当科学技术与教育规律同频共振,当学科优势与智能工具有机结合,育人工作将在变革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道路上,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正以创新者的姿态,书写着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奋进之笔。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4721
金币
327903
道行
2004
原创
2411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47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0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7:58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的AI赋能教育模式

近年来,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对教育、科技、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构建了“技术赋能—主体赋能—价值赋能”的“AI赋能教育三重递进”模式,为食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范式。这一模式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学科的坚实基础,通过与科大讯飞、华为等企业合作,发布了食品学科专用大模型FoodSeek(食问),实现了“食品+AI”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创新路径。

技术赋能:重塑教育教学新场景

1. 多模态课程立体化架构体系
针对知识更新快、教学资源碎片化、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创新性地构建了多模态课程立体化架构体系。目前,学院基于20门核心课程知识图谱构建的AI教学系统,已实现100%专业覆盖。系统推送个性化学习方案后,学生平均知识留存率从58%跃升至82%。

2. AI智慧引擎
对于教师而言,AI智慧引擎让备课效率提升40%,精准学情分析让因材施教真正落地。这种变革源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构建的教育教学全周期管理服务系统。该系统通过对接在线平台,自动采集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及在线学习数据,动态监测课程大纲、教学进度等关键环节,实现了从经验驱动到科学治理的转变。

3. 实践教学智能化升级
实践教学同样迎来智能化升级。学院与伊利集团、安井食品、雨润食品等行业企业建立了近百家食品数智化生产校外实践基地,从课堂理论转向产业实践,数字化载体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主体赋能:激发师生发展新动能

1. 食品AI卓越创新班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首设“食品AI卓越创新班”,实施“数智+”课程体系,构建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主体,人工智能为辅助,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多学科融合的交叉课程体系。

2. AI思政辅导员
学院创新推出AI思政辅导员,借助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在思政引领、心理教育、就业指导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精准服务,极大提升了学生问题解答效率与干预准确性。

3. 科研领域的变革
FoodSeek大模型具备智能文献信息抽取与理解、实验设计与仿真模拟、科研数据智能解析等强大功能,能够贯穿科研任务的全流程,推动传统科研范式从“被动搜索”向“主动推荐”转变,显著提升了科研效率与创新质量。

价值赋能:服务国家战略新需求

1. “1+3+N”创新架构
FoodSeek大模型设计了“1+3+N”创新架构:1个核心智能平台,打造通用的多模态智能底座;3大关键应用方向,瞄准食品安全智慧监管、食品智能制造与创新以及个性化营养健康指导;N个场景化智能体,构建“轻量化、场景化”的子模型,打通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2. 社会服务
在服务社会方面,学院打造“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智能体,面向公众提供食品营养健康科普服务;同时开放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问答系统,助力行业规范发展。

结语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孙秀兰教授表示:“人工智能不是要取代教师,而是要成为教师的‘超级助手’,让教育变得更精准、更高效。”从课程改革到科研创新,从实践育人到管理服务,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的探索证明,AI不是教育的“替代者”,而是“赋能者”。当科学技术与教育规律同频共振,当学科优势与智能工具有机结合,育人工作将在变革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道路上,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正以创新者的姿态,书写着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奋进之笔。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8683
金币
307648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19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47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0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小时前
AI赋能教育教学变革的实践探索与创新路径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各地高校及教育机构积极探索AI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技术驱动、主体协同、价值引领的多元创新模式。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旅游职业学院等院校通过构建专属模型、重构课程体系、升级实践场景等方式,推动教育从传统经验驱动向智能科学治理转型,为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技术赋能:重构教育教学全场景生态
核心课程体系的智能化升级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依托数据挖掘技术和知识图谱构建方法,打造了覆盖20门核心课程的AI教学系统,实现100%专业覆盖。该系统通过动态采集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及在线学习数据,形成教育教学全周期管理服务体系,推动教学从“经验驱动”向“科学治理”转变。数据显示,系统推送个性化学习方案后,学生平均知识留存率从58%提升至82%,教师备课效率提高40%,85%的教师认为精准学情分析让“因材施教”得以落地1。

实践教学场景的数字化延伸
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构建数智化实践网络,如江南大学联合伊利、安井食品等企业建立近百家校外实践基地,依托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15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教学实践基地,将课堂理论与产业实践通过数字化载体深度衔接1。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则引入“虚拟仿真+实地实训”模式,建设智慧文旅典型岗位数字教材,强化学生在AI技术应用场景中的实操能力

主体赋能:构建师生协同发展新动能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首设“食品AI卓越创新班”,构建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主体,融合人工智能、化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课程体系;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则打造“通识素养—专业技能—行业能力”分层模块化AI通识课程,推动“数智+”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13。此外,AI技术在思政教育中也实现突破,江南大学推出的“AI思政辅导员”借助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在思政引领、心理教育、就业指导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提升问题解答效率与干预准确性1。

教师数字能力的系统性提升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通过“金师体系”建设,完善教师AI培训与认定机制,推动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引导者”转型;西南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鼓励教师参与AI教育培训,提升信息技术素养与创新能力,为教学模式创新奠定基础35。

价值赋能:服务国家战略与育人初心
学科特色与技术工具的深度融合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联合科大讯飞、华为等企业,依托万方数据和食品伙伴网资源,发布食品学科专用大模型FoodSeek(食问),构建从专业知识发现到价值创造的端—端赋能体系,推动“食品+AI”交叉领域的知识创新1。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则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建成专业群全链路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专业设置与文旅行业需求的动态适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