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阅读
  • 2回复

[保健养生]被低估的这3种运动。医生:过了60岁,能坚持一个也好 [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8696
金币
307849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19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47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0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2:50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5-08-05) —
听说广州有个老爷子,学人家年轻人跑什么马拉松,结果把自己给跑进了医院!这不是瞎折腾嘛?锻炼身体是好事,可为啥有的人越练身体越棒,有的人反倒练出一身毛病来。


这事儿就怪了,现在好多人就爱跟着手机里的视频瞎蹦瞎跳,以为每天弄得满头大汗的就是锻炼到位了。前阵子邻居刘叔就是,天天跳那个操,结果膝盖疼得下不了楼,肿得老高。这哪是锻炼啊,这简直是伤自己。
上海那边不是有个说法嘛,说人过了55岁,运动要是太猛了,对血管反而不好。身体跟你年轻时候不一样了,不能再那么使劲折腾了,得悠着点来。


你再看看那些打太极拳的,就说隔壁那个张阿姨,天天在楼下慢慢悠悠地比划,看着跟没使劲一样。可人家一个人拎着十几斤的大米爬五楼,脸不红气不喘的,比好多年轻人都利索!


这锻炼,还真得看是哪一种。太极拳这东西,看着慢,但是真管用。听说有些养老院里,坚持打太极的老人,最后坐轮椅的都比别人少一半。这说明啥?说明它能让人站得稳,不容易摔跤。


我父亲前年不小心摔了一跤,骨头都伤了,从那以后,他就开始练这个。现在走路可稳当了,再也不用我们天天跟着后面提心吊胆了,这比啥都强!
说到练劲儿,好多人一听就怕,以为要去健身房举那些铁家伙。其实根本用不着!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就说了,老年人练肌肉,不是为了练出六块腹肌,主要是为了保护好关节,增加点平衡,别走个路都晃晃悠悠的。


有个王大妈,就用那个大号的矿泉水瓶子,灌满了水,天天在家当哑铃举几下。就这么简单的动作,她那个肌肉少的毛病就好多了。这法子多实在,比吃大把的药片保健品管用多了!


现在好多社区里头,都开了那种给老年人办的小班,就用一根小小的弹力带,坐在凳子上就能练。拉一拉,拽一拽,就能让胳膊腿有劲儿,防止肌肉没了。


最简单的锻炼,那就是走路了。可走路也不是瞎走,不是说走得越快越好。千万别学年轻人,戴着个耳机,跟冲锋陷阵一样往前猛走。那个速度太快,心脏受不了。
老年人走路,得讲究个节奏。一分钟走个110步,就这个速度,不快不慢的,对身体最好。一边走,一边看看路边的花草,听听鸟叫,心情也舒畅,身体也锻炼了,多好!


人上了岁数,锻炼就图个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不是为了去比赛争第一。找到那个最适合自己的法子,哪怕就是每天慢慢走半小时,也比天天躺着不动,或者瞎练一气强得多。
1条评分金币+22
xian209 金币 +22 - 昨天 19:58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8696
金币
307849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19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47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0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2:51
适合60岁以上人群的三种优质运动推荐
一、挥拍类运动:被低估的“长寿运动”
挥拍类运动(如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因兼顾身体锻炼与大脑训练,被多项研究列为最适合中老年人的延寿运动之一。其核心优势包括:

提升四肢灵活性与协调性:挥拍动作需手臂、肩背肌肉协同发力,配合身体移动扭转,可增强关节灵活性,缓解久坐导致的颈椎腰椎压力12。
强化心肺功能:持续40分钟的挥拍运动能提高心脏收缩能力与肺部通气效率,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13。
预防认知衰退:快速反应与判断过程可锻炼大脑专注力,研究表明长期参与能降低老年痴呆发病风险24。
改善骨密度:运动中骨骼承受适度压力,刺激骨细胞生长,有效预防骨质疏松1。
二、瑜伽:柔性运动的健康价值
瑜伽作为温和的身心调节运动,适合老年人群体的原因在于:

提升柔韧性与平衡能力:通过体式伸展改善关节活动度,降低跌倒风险3。
缓解慢性疼痛:针对腰背、肩颈的拉伸动作可减轻肌肉紧张,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调节情绪状态:呼吸控制与冥想练习有助于缓解焦虑,提升睡眠质量3。
三、游泳:关节友好的全身锻炼
游泳凭借零重力负荷的特性,成为老年人保护关节的理想选择:

减轻关节压力:水的浮力可降低膝关节、髋关节负担,适合关节炎患者3。
增强全身肌肉:划水动作能均衡锻炼四肢与核心肌群,提升身体稳定性。
改善心肺耐力:水中呼吸阻力训练可增强肺部通气效率,提升有氧运动能力3。
四、运动选择的核心原则
避免高风险项目:60岁后应禁忌憋气类运动(如举重)、爬楼爬山、杠腿训练及倒走,以防关节损伤或心脑血管意外34。
坚持中等强度:参考《柳叶刀》研究,每周3次、每次40分钟的挥拍类运动可使全因死亡率降低约50%4。
结合社交属性:选择羽毛球双打、广场舞等团体运动,提升趣味性和长期依从性3。
五、配套健康建议
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做简单伸展预防血栓3。
保证睡眠:规律作息(建议每晚7-8小时)有助于身体修复与免疫力提升3。
情绪管理:通过运动与社交减少负面情绪,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3。
总结:60岁后运动需以“安全、可持续”为核心,挥拍类运动、瑜伽、游泳三类项目兼具锻炼效果与趣味性,建议根据个人健康状况选择并长期坚持,同时规避高风险运动与不良生活习惯。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4736
金币
328100
道行
2004
原创
2411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47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0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3:26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系统性地分析“为什么有些人锻炼身体能增强体质,而有些人却因为锻炼不当导致身体出问题”这一现象:

---

一、个体差异:身体条件与健康基础不同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遗传基因、年龄、性别、体重、基础代谢率、慢性病史等都存在差异。例如:

- 初学者与久坐不动者如果突然进行高强度训练,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关节损伤,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 有慢性疾病的人(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若未在医生指导下科学锻炼,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 性别与激素水平也会影响运动表现与恢复能力,例如女性在经期、孕期等特殊阶段需调整运动方式。

因此,锻炼效果因人而异,必须“因人制宜”。

---

二、锻炼方式是否科学合理

科学锻炼强调“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全面多样、持之以恒”,而很多人只是盲目模仿他人或追求“快速见效”,导致锻炼方式不当:

- 强度过大:过度训练可能引发运动性疲劳、横纹肌溶解、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 动作不规范:如深蹲姿势错误、负重训练姿势不标准,可能造成腰椎、膝关节损伤。
- 忽视热身与拉伸:不进行热身或拉伸会导致肌肉弹性下降、关节僵硬,增加受伤风险。
- 缺乏恢复机制:锻炼后没有合理休息和营养补充,可能导致慢性疲劳或运动损伤。

---

三、心理状态与锻炼动机的影响

锻炼不仅是身体的投入,更是心理的参与。心理状态对锻炼效果有直接影响:

- 积极心态与目标明确的人,更容易坚持锻炼,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增强体质。
- 焦虑、压力大或动机不纯(如减肥心切、攀比心理)可能使人过度训练或选择极端健身方式,反而损害健康。
- 缺乏耐心或急于求成,容易导致错误训练方式,忽视科学性。

---

四、环境与外部因素的作用

锻炼环境、天气、设备、指导等外部因素也是影响锻炼效果的重要原因:

- 空气质量差(如雾霾天户外跑步)会加重呼吸系统负担。
- 场地不安全(如地面湿滑、器械老化)易导致意外受伤。
- 缺乏专业指导:很多人在没有教练或医生指导下自行锻炼,容易形成错误动作模式,长期积累导致慢性损伤。
- 过度依赖网络健身教程: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部分短视频或教程缺乏科学依据,容易误导锻炼者。

---

五、营养与生活习惯的配合程度

锻炼只是增强体质的一个环节,它必须与良好的生活习惯相结合:

- 营养摄入不足或不均衡会影响身体恢复与能量供给,导致锻炼效果不佳。
- 睡眠不足会降低免疫力和恢复能力,增加受伤风险。
- 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习惯会抵消锻炼带来的健康收益。
- 作息不规律使身体节律紊乱,影响锻炼效果和身心健康。

---

总结:锻炼是否有效,关键在于“科学与个性化”的结合

| 因素类别        | 正面影响(增强体质)         | 负面影响(导致身体问题)     |
|-----------------|-------------------------------|-------------------------------|
| 个体差异        | 根据体质制定锻炼计划           | 忽视自身条件,盲目模仿他人     |
| 锻炼方式        | 科学计划、循序渐进             | 强度过大、动作不规范           |
| 心理动机        | 目标明确、心态积极             | 焦虑、攀比、急于求成           |
| 环境与指导      | 安全环境、专业指导             | 缺乏指导、环境恶劣             |
| 营养与生活习惯  | 营养均衡、作息规律             | 饮食不当、熬夜、不良习惯       |

---

建议:

1. 个性化评估:开始锻炼前应进行体检,尤其关注心肺功能、骨密度、关节状况等。
2. 科学计划:根据目标制定合理训练计划,包括有氧、力量、柔韧训练的结合。
3. 寻求指导:新手应请教专业教练或医生,学习正确的动作和训练方法。
4. 注重恢复:安排合理休息时间,补充营养,保证睡眠。
5. 长期坚持:锻炼是长期过程,贵在坚持,切忌一曝十寒。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锻炼是否能增强体质,关键在于是否“科学锻炼+个性化定制+全面配合”。每个人的“锻炼之路”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尊重身体、遵循科学,才能真正实现健康与强健体魄的目标。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