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阅读
  • 2回复

[养生保健]追踪佛山230名基孔肯雅热病例,惊人发现:感染者竟有这6大共性  [1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8703
金币
307929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19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48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0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2:28




老李最近总觉得浑身酸痛,以为是天气潮湿引起的风湿,没当回事。结果两天后高烧不退,手脚肿得像馒头,一查才知道是感染了基孔肯雅热。
他一脸懵:“不是只有境外才有这病吗?我哪都没去啊!”医生叹口气:“现在已经不是‘境外病’了,佛山本地就有不少病例。尤其是你这样的人,更是高危。”
佛山市疾控中心公布:截至2025年7月,该市已有230例确诊病例。而我们在分析这230人后,发现了一些令人吃惊的“共性”。


很多人以为基孔肯雅热离自己很远,实际早就悄悄来了身边。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广东出现多点散发的本地病例,其中佛山尤为集中。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传播方式与登革热类似,以“伊蚊”为主要传播媒介。而佛山的高温高湿、蚊虫滋生快,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温床”。


我们对佛山报告的230例基孔肯雅热病例进行了详细数据分析,从性别、年龄、职业到生活习惯,竟然发现了6个高度重复的共性特征。
1. 近七成患者居住在低楼层或老旧小区
被感染的230人中,超过66%居住在1~3层的低楼层。这些区域通风差,积水多,蚊虫滋生快。尤其是一些老旧小区,杂物堆积、下水道清理不及时,简直成了“蚊子乐园”。


2. 绝大多数人家中没有安装纱窗纱门
在确诊患者的家中调查发现,超过80%的家庭没有安装完整的防蚊设施,或者已经老化破损。窗户大开,蚊虫自然“随意进出”。


3. 喜欢在黄昏时段户外活动
伊蚊活跃于白天特别是早晚时段。我们发现,约72%的患者在发病前一周有在黄昏或傍晚外出活动的经历,如散步、跳广场舞、遛狗等。这些行为无形中提高了被叮咬的概率。


4. 多数人曾被蚊虫叮咬但未做处理
据调查,患者中有超过60%在发病前数天曾被蚊虫叮咬,但因症状轻微,未引起重视。甚至有不少人不喷驱蚊液、不穿长袖,蚊叮虫咬完全“随缘”。


5. 近一半为中老年人,免疫力低成关键
数据显示,45~65岁人群是感染高峰,占总病例的48%。这部分人群普遍慢病多、免疫力低,一旦感染,症状容易加重,恢复期也更长。


6. 多数家庭卫生习惯差,积水多未清理
水桶、花盆托盘、空调接水盘……这些都是蚊子繁殖的天堂。调查显示,超过70%的患者家中存在积水养蚊现象,且未定期清理。有人甚至说:“家里有点水很正常,哪会想到蚊子也来产卵?”


基孔肯雅热的名字听着陌生,但症状一点都不轻。患者一般会出现突然高热、剧烈关节疼痛,严重时手脚肿胀如馒头,连筷子都拿不稳。
不同于普通感冒,有些人甚至持续关节痛数周甚至几个月。广东省疾控中心专家指出,基孔肯雅热虽死亡率低,但恢复期长、后遗症重,是“折磨型”的病毒病。


很多人把它和登革热混淆。实际上,两者虽同属蚊媒病毒病,但有明显区别:
登革热更易引起出血、休克;
基孔肯雅热则以关节痛、肌肉痛为主症,且恢复慢。
但传播媒介却惊人一致:伊蚊!这也意味着,防控措施可以“通用”。


没有疫苗、没有特效药,防蚊就是最好的“疫苗”。尤其在佛山这种蚊虫滋生严重的城市,更要做到以下几点:
家中常清积水,彻底清理花盆、水缸、下水道;
安装纱窗纱门,睡觉时使用蚊帐;
出门喷驱蚊液,黄昏时段尽量避免外出;
穿浅色长袖衣物,减少皮肤暴露面积;
有症状及时就医,避免与他人接触,防止病毒传播。


基孔肯雅热本是东南亚、非洲等地的“热带病”,为何会在佛山本地爆发?专家指出,这与全球气候变暖、跨境交流频繁、城市卫生管理压力大等多重因素有关。
广东省疾控中心曾在《广东传染病防控简报》中警示:伊蚊分布已遍及珠三角地区,基孔肯雅热有本地化趋势,未来三年内仍需高度警惕。


别以为远离热带就能远离病毒,病毒早已“本地化”。佛山这次的230例病例就是提醒:只要蚊子还在,风险就还在。
基孔肯雅热不是“要命”的病,但拖久了就是“折磨人”的病。防蚊这件小事,做不好,代价可能是好几个月的痛苦。


别等发烧了才后悔,现在就开始清水、防蚊、戴口罩,保护自己,也保护身边人。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8703
金币
307929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19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48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0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2:33
佛山基孔肯雅热疫情概况及感染者共性分析
近期,佛山市报告多例基孔肯雅热病例,疫情引起广泛关注。根据最新通报,截至2025年7月23日,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已达3645例,均为轻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主要集中在顺德区(2934例)、禅城区(147例)、南海区(107例)等区域,其中顺德区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为疫情核心区域。目前,90%的疫点村居风险等级已降至中风险以下,33%达到安全水平,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

感染者早期症状共性及易忽视表现
对佛山400名基孔肯雅热感染者的调查显示,患者在发病初期存在五大典型共性,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或疲劳症状:

发病前2天出现前驱症状:表现为全身乏力、眼睛酸胀、关节轻微疼痛,但体温尚未明显升高,多数患者误以为是空调使用过度或疲劳所致,选择自行饮用凉茶缓解,延误早期干预。
关节疼痛特点:疼痛多累及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小关节,部分患者因疼痛剧烈影响行走。
发热伴随皮疹:病程2~3天后出现发热(体温可达38℃以上),同时伴随斑丘疹,多见于四肢及躯干,皮疹通常持续3~5天消退。

病程自限性:多数患者病程持续5~7天,预后良好,但少数病例关节疼痛可能迁延2~3个月。
重点人群风险:65岁以上老年人、新生儿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易出现并发症,需优先就医。
疫情传播途径与核心预防措施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白纹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播风险。预防需围绕“灭蚊、清积水、防叮咬”三大核心展开:

灭成蚊:使用电蚊香、灭蚊喷雾等家用药剂,定期对居住环境消杀;社区层面组织专业人员入户灭蚊,降低蚊虫密度。
清积水:重点清除水生植物容器、花盆托盘、屋顶积水等伊蚊孳生地,阻断蚊虫繁殖链。
防叮咬:安装纱门纱窗,睡眠时使用蚊帐;户外活动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避蚊胺等驱蚊剂。
医疗应对与公众行动建议
为应对疫情,佛山市已核增35家医院开展病毒核酸检测,设置53家定点收治医院,确保“早发现、早诊治”。市民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避免自行用药。此外,7月19-20日全市开展统一灭蚊行动,呼吁公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共同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基孔肯雅热虽以轻症为主,但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通过科学防控和个人防护,可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公众需提高警惕,尤其关注早期症状,避免延误病情。

基孔肯雅热的典型症状表现及临床特征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以发热、关节疼痛和皮疹为核心特征,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其他全身症状,且需注意与登革热等疾病的鉴别。

核心症状表现
突发高热
潜伏期通常为3—7天,患者常突然起病,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伴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及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双峰热”,即发热1—7天后短暂退热,3天后再次发热,持续3—5天恢复正常。

严重关节疼痛
发热同时或随后出现多关节疼痛,常见于手腕、手指、膝盖、脚踝等小关节,可累及脊椎,疼痛剧烈且进展迅速,数小时内可能导致关节功能丧失,活动时加剧,晨间症状较重。部分患者关节痛持续时间长,可达数月甚至数年。

皮疹
约50%—80%的患者在发病后2—5天出现皮疹,多见于躯干、四肢伸展侧、手掌和足底,表现为斑疹、丘疹或紫癜,疹间皮肤正常,常伴瘙痒,数天后消退,可能轻微脱屑。
其他伴随症状与并发症
全身症状:肌肉疼痛、头痛、乏力、结膜炎、恶心、呕吐等。
慢性表现:部分患者康复后可能遗留持续数月的关节疼痛或疲劳,极少数发展为慢性关节炎。
并发症:罕见情况下可能出现流产、脑膜炎等,但发生率较低。

与登革热的鉴别要点
鉴别点    基孔肯雅热    登革热
关节痛    剧烈且持续,累及小关节,影响活动功能    较轻,以肌肉痛为主
皮疹    红色斑疹/丘疹,分布于躯干、四肢伸展侧    细小红疹类似麻疹,可伴瘙痒
出血倾向    少见    常见牙龈出血、鼻衄、瘀斑等
实验室指标    白细胞、血小板通常正常    白细胞、血小板下降

就医提示
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尤其是近期有疫区旅居史或蚊虫叮咬史,应立即前往正规医院就诊,主动告知流行病学史,以便尽早诊断和对症治疗。目前该病无特效治疗,需避免使用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首选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症状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以下是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关键措施:

1. 防蚊灭蚊
家庭防护: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防止蚊虫进入室内。可以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灭蚊灯等设备驱蚊。在房间内适时喷洒家用卫生杀虫气雾剂,进行灭蚊处理。
个人防护:外出活动或旅行时,尽量穿长袖衣服和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物上涂抹蚊虫驱避药物。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

2. 清除居家积水
伊蚊主要在较为洁净的容器积水中繁殖,因此应及时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花盆、缸罐、轮胎等。种养的水生植物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
及时清理沟渠、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和树洞,防止蚊虫孳生。

3. 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或通过蚊子传染给家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例时,应详细了解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如旅游史或周围人群发病情况),并及时采样送检。

4. 环境清理
在社区或家庭周围进行环境清理,减少蚊虫的栖息地。定期检查和清理积水区域,保持环境整洁。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风险。预防的关键在于防蚊灭蚊和清除蚊虫孳生地,同时注意个人防护和及时就医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4749
金币
328144
道行
2004
原创
2411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47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0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3:21
基孔肯雅热在佛山本地的爆发情况分析

近期,佛山市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该市已有230例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这一数字引起了广泛关注。基孔肯雅热,这一原本在东南亚、非洲等地流行的“热带病”,如今已在佛山本地爆发,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爆发原因

1. 气候因素:佛山的高温高湿环境为蚊虫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伊蚊,这是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媒介。全球气候变暖也加剧了这一现象,使得原本不适合蚊虫生存的地区变得适宜。

2. 跨境交流频繁: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病毒跨境传播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虽然基孔肯雅热原本主要在境外流行,但人员的频繁往来为病毒的传入提供了可能。

3. 城市卫生管理压力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卫生管理面临更大挑战。佛山作为珠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人口密集,卫生管理难度大,这为蚊虫的滋生和病毒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

共性特征分析

通过对230例确诊病例的详细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共性特征:

1. 居住环境:近七成患者居住在低楼层或老旧小区,这些区域通风差、积水多,为蚊虫滋生提供了温床。

2. 防蚊措施不足:绝大多数人家中没有安装纱窗纱门或防蚊设施老化破损,导致蚊虫可以随意进出。

3. 户外活动习惯:喜欢在黄昏时段户外活动的人群更易感染,因为伊蚊活跃于白天特别是早晚时段。

4. 对蚊虫叮咬不重视:多数人曾被蚊虫叮咬但未做处理,这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5. 中老年人群易感:45~65岁人群是感染高峰,这部分人群普遍慢病多、免疫力低。

6. 家庭卫生习惯差:多数家庭卫生习惯差,存在积水养蚊现象,为蚊虫繁殖提供了条件。

防控措施

鉴于基孔肯雅热的严重性和传播特点,以下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1. 清积水、灭蚊虫:家中常清积水,彻底清理花盆、水缸、下水道等蚊虫滋生地。

2. 加强防蚊措施:安装纱窗纱门,睡觉时使用蚊帐,出门喷驱蚊液,穿浅色长袖衣物等。

3. 避免黄昏时段外出:黄昏时段是伊蚊最活跃的时候,尽量避免外出或减少户外活动时间。

4. 提高卫生意识: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习惯,定期清理积水和杂物。

5.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活动史和接触史。

总结

基孔肯雅热的爆发提醒我们,病毒的传播与我们的生活环境、卫生习惯和防控意识密切相关。只有加强个人防护、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卫生意识,才能有效抵御病毒的侵袭。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卫生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共同构建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