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AI产业吸引力:政策、生态与场景赋能
“南雁北飞”现象的背后,是雄安新区作为“未来之城”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强大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不仅体现在政策支持层面,更源于其系统化的城市规划、前瞻的产业布局以及丰富的应用场景。雄安新区自规划伊始就将人工智能深度嵌入城市基因,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场景赋能三个维度,加快聚集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要素,已落地雄安百信、雄芯科技、眼神科技、稳准智能、梅卡曼德等60余家企业,初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生态36。
华清智言落户雄安:高效决策与快速落地
企业背景与核心技术:2024年,李强在南京创立华清智言科技有限公司,专注AI大模型的研发与行业化落地,手握算力调度和行业模型供应链两大核心技术12。
落户决策过程:2024年12月受朋友推荐考察雄安,人工智能产业园领导深度交流并讲解政策、协调办公空间,三天后雄安基金团队带着投资方案详谈,行程未结束便决定落户2。
落地效率:从2024年12月考察到2025年1月注册成立公司,再到正式入驻雄安人工智能产业园,仅用三个月时间,李强用“飞速”形容这一过程2。
华清智言在雄安的业务进展与成果
大模型人才实训平台:已搭建完成,涵盖人工智能等15个技术领域,打造从入门到精通的学习路径,专业化培训系统能快速培养多层次AI应用人才,开发接近尾声2。
人才培养与输送:首批10名跨专业博士接受培训后,将输送给雄安本地的科研机构2。
业务拓展:虽然刚落地雄安几个月,李强和团队已有序开展工作,业务不断增加2。
雄安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构建:平台、政策与方向
产业平台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人工智能大厦、人工智能产业园、AI科技大厦等产业平台,结合城市计算中心、科创中心中试基地等服务能力,构建“门对门上下楼”的开放性产业生态格局3。2025年6月,雄安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园正式开园,围绕AI+脑科学、AI+医疗、AI+交通等五大发展方向布局,提供算力支撑、数据支撑、科研配套、场景供给等36。
创新要素聚集:雄安新区始终把人工智能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垂直大模型和行业应用为重点方向,已汇聚全域高质量数据超300亿条,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3。在2025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创新发展活动上,雄安新区与清华大学联合设立的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6。
企业案例丰富:除华清智言外,全球AI+机器人领域独角兽企业梅卡曼德、中核华辉等企业也纷纷落户。梅卡曼德拥有从核心技术到标准化产品再到大规模应用场景的全链条应用能力,希望在雄安实现创业梦;中核华辉研发龙信大模型解决方案,提供从算力硬件到应用落地的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