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古代当官这事儿,你最先想到的是不是科举考试?寒窗苦读十几年,就为了金榜题名那一天。不过啊,在唐朝那会儿,选官的门道可不止这一种,后来还因为武则天,多了个挺新鲜的 “殿试”,这可算是给当时的选官制度开了个新窗口。
你想想,在武则天之前,唐朝选官虽说也有科举,但不少时候还是得靠关系。那些名门望族的子弟,凭着家里的势力,不用费多大劲就能捞个一官半职。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就算书读得再好,也得层层考试,还得看考官的脸色,想出头可太难了。
武则天这人,你也知道,做事向来有自己的想法。她当政的时候,总觉得那些靠着家世上来的官员,不一定真有本事,还可能拉帮结派,不好管。那怎么办呢?她就琢磨着,得找个法子,亲自看看这些想当官的人到底有几斤几两。
于是乎,殿试就这么慢慢成型了。啥是殿试?简单说,就是皇帝亲自出题、亲自监考的考试。你想想,那些考生好不容易通过了前面的考试,最后还要站在皇帝面前答题,心里能不打鼓吗?听说有回,一个考生进殿的时候,腿都在抖,手里的笔差点没拿稳,武则天看了,还特意跟他说 “别紧张,好好答”,那场面,想想都觉得既严肃又有点好笑。
这殿试一出来,可真是给选官添了不少新道道。以前啊,考官说了就算,有时候难免会有猫腻。现在皇帝亲自把关,那些想走后门的人,心里就得掂量掂量了。而且,通过殿试选出来的官,心里肯定更向着皇帝,毕竟是皇帝亲自选中的,这在无形中也帮武则天巩固了自己的权力。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殿试还真选出了不少有真本事的人。有个叫张柬之的,参加殿试的时候都七十多了,按理说早过了当官的好年纪,可武则天看他答题思路清晰,见解独到,当场就给他封了官。后来这人还真成了唐朝的一代名臣,你说厉害不厉害?
不过话说回来,这殿试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毕竟皇帝的喜好不一样,有时候可能会因为个人偏爱,漏掉一些真正有才华但不合自己胃口的人。但总的来说,它还是给了很多普通读书人一个更公平的机会,也让唐朝的官场多了些新鲜血液。
你看啊,一项制度的改变,往往能带动不少变化。武则天搞的这个殿试,看似只是换了种考试方式,实际上却悄悄改变了当时官场的生态。那些曾经被埋没的人才,终于有了被看到的可能,而国家也因此多了些办实事的官员。
说起来,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选拔人才都是件大事。像武则天这样,敢于打破旧规矩,尝试新方法,还真挺让人佩服的。毕竟,一成不变容易 stagnate,偶尔来点新花样,说不定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好结果呢。
许多以唐朝为背景的电视剧或影视作品,都把武则天作为核心人物,描绘她作为一位传奇女皇的波澜壮阔的一生。经典的几部作品如刘晓庆在九十年代演绎的《武则天》,殷桃出演的《武则天秘史》,以及范冰冰主演的《武媚娘传奇》,无一不展现了这位女皇非凡的个性与她坎坷的命运。这些电视剧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武则天的鲜活形象,使得观众对这位历史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更加好奇她在真实历史中的模样。

在中国的历史上,女性的社会地位一向较低,古代女性几乎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更别提能够进入皇宫,成为一位掌握大权的女皇。作为一个女性,能在唐朝那个深受男权文化统治的时代崭露头角,武则天所承受的歧视与非议可想而知。

与我们常见的文人或历史描述不同,壁画中的武则天形象与我们想象中的她有所不同。她并非传统意义上娇小、纤细的女性,而是身材丰腴,个头高挑,甚至显得有些与当时的女性审美格格不入。历史上记载的她,身形挺拔,气质超群,显示了她独特的个性。

武则天并非出生于显赫的家族,她的父亲只是一个经营木材生意的小商人,算得上是个暴发户。虽然家境富裕,但在唐朝社会中,商人的地位相对低下,即使拥有财富,也常常被上层社会的人看不起。因此,作为一个商人的女儿,武则天从小便展现出非凡的智慧,早早便以才华出众著称。14岁那年,她被选入宫中。史书记载,武则天自幼聪明伶俐,才情出众,尤其擅长文史,字迹工整漂亮,深得一些人的欣赏。然而,初入宫时,她并未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宠爱。也许是因为两人年纪相差较大,或者武则天的个性过于强势,与李世民心中理想的女性形象并不契合。李世民偏爱长孙皇后那种温婉贤良、知书达理的女性,她能书写《女则》,并且对宫中子女教导有方,是当时典型的贤后形象。

然而,武则天的个性却显得直率坚决,甚至有些刚烈。史料中有一则记载,讲述了她早年作为才人时与太宗的一段插曲。当时,唐太宗的宫中养有一匹性格暴躁的狮子骢,没人能驯服它。年轻的武则天在众人面前大胆提出了自己的驯马方法:首先使用铁锤敲打它;若不顺从,再用铁鞭;如果依然无法驯服,就用刀将它杀死。听了她的方案,唐太宗一时惊愕且有些敬佩,但他并未因此而赏赐她,反而对她疏远了。武则天的残忍言辞让李世民心生不喜,这段插曲也成为她与太宗关系冷淡的一个象征。

在太宗去世后,李治继位为唐高宗,而武则天则迎来了她命运的转折点。直到太宗卧病在床时,她才有机会接触到李治,也正是他成为了她未来的丈夫与合作伙伴。史书中并没有详细记载武则天在感业寺的生活,但有一次,李治前往感业寺拜佛时偶遇武则天,二人相对无言,眼中含泪。此时,武则天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了她对李治的深情与思念,诗中情感细腻,文字优美,这与她日后的雄浑文章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关于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关系,历史学者多有探讨,有人认为他们之间并非简单的爱情,而是深厚的信任与互助。李治临终时曾说,若朝政有疑问,可以向武则天请教,这份信任表明了他对武则天的极高依赖。没有李治的信任与支持,武则天可能难以登上皇位。她能够在男性主导的时代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

然而,武则天的声名也因一桩极具争议的事件而受到影响,那便是她杀害亲生女儿的传闻。历史文献对此并未有确凿的证据,且至今无人能够证实其真伪。尽管如此,武则天依然为自己留下了一块“无字碑”,象征着她对后世评价的豁达与从容。她显然并不在意任何负面的评价,因为她的支持者众多,这些支持者为她赢得了不朽的名声。

许多人都对武则天的容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早年,太宗便曾认为她容貌妩媚,因此赐名“武媚”,她也因此被称为“武媚娘”。历史记载中提到,武则天的母亲和太平公主都拥有宽额头和方脸,推测武则天的长相大致与此类似。唐朝时期,胖是美的象征,武则天来自富裕家庭,身材丰腴,典型的符合当时审美。古典壁画中的武则天身着华丽的锦袍,气质优雅,显得极为高贵。

据《资治通鉴》记载,年老后的武则天依然每日妆容精致,肌肤保养得宜,面容依旧年轻,甚至与子孙站在一起时,年龄几乎不可辨认。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刘晓庆在电视剧《武则天》中所饰演的形象,她的演绎或许是离历史上武则天最接近的一种体现。

此外,武则天曾在嵩山旅行时命人打造了一只金筒,这只金筒至今存放在博物馆,考古学家通过其长度推算出,武则天的身高约为1米67,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个相当高挑的身高。身高、容貌、才华与果断的政治手腕使得武则天成为了一个绝世美人兼英勇的女政治家,这也为她赢得了李治的宠爱。

即便在今天,武则天的名字依旧为人们所铭记。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尽管经历了无数风雨,但她最终成功登上了皇位,并为后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名字与她的事迹,至今在历史长河中仍然熠熠生辉。武则天的成功不仅是历史的偶然,更是她自身卓越才华与坚韧不拔的证明。许多人向往她那种果断独立、敢于追求自己目标的精神,这也让她成为了女性力量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