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至60岁,属于青壮年向中年、中年向老年跨越阶段,事业处于黄金期,家庭处于收获期,同时,这个年龄段是身体素质逐步下降的阶段,一些疾病开始“冒头”和“捣乱”。
我国国家癌症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国内(不含港澳台地区)约四分之三的肝癌发生于40到60岁这个时期,多见于男性。近些年,肝癌在我国发病率居恶化肿瘤发病率前五位,但其死亡率长期稳居前三甲。
很多人听到“肝癌”两个字,立即就想到“时日不多”、“立即执行”等结局。有的患者从确诊到离世,仅有几十天。

值得注意的是,肝病为什么相对集中于40—60岁之间出现,而且查出来就是中晚期?
肝癌分为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等3种,绝大部分是肝细胞癌。引起肝癌的因素,常见于病毒肝炎引发的肝硬化、酒精肝、脂肪肝、饮食不注意、环境污染和遗传因素影响等,在我国临床统计数据显示,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硬化是肝癌主要原因,占到确诊病例的80%以上。
大多数肝癌出现在40—60岁之间,而且不少病例一发现就是中晚期,或有7个原因:
1、乙肝患者免疫系统进展到“免疫清除”阶段,很多乙肝患者从免疫耐受期进入免疫清除期,体内免疫系统与乙肝病毒进行斗争,肝炎发作,15岁—30岁之间肝炎高发,反复肝炎发作会引起肝纤维化。
从肝炎逐步发展到肝硬化、肝癌,需要十几年至几十年时间。如果有烟、酒、不良生活习惯的刺激,进程会加快,所以肝癌多发于40—60岁之间,从时间轴上推断,有一定依据。

2、乙肝人群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忽视健康,应酬、喝酒不断,有的还经常醉酒,酒精肝、脂肪肝逐步出现,有的不良习惯可以让肝炎越级发展到肝癌,这个过程积累有十多年时间。生活的快节奏、高压力,让人忽视检查,主要是自己的心态有问题。
3、讳疾忌医,这个阶段的成年人,已经有了自己的世界观和评价标准,觉得一点小病,没啥事,扛过去就好,即使查出来也没办法,所以就延误了诊断。
4、肝脏自身的“警报信号”传递有问题,肝脏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储备能力和代偿功能,30%—40%的肝脏就能维持人体运转,所以肿瘤在肝内生存,人体在早期几乎没有症状,即使有轻微炎症,小片肝组织坏死,也不会及时被发现。

5、肝癌进展迅速,超过了患者预判,肝脏周边被肋骨包围,肝脏自身没有痛感神经,只在表面的包膜有神经,所以对一些异常情况“反应迟钝”,肝区出现疼痛,意味着肿瘤由里及外发展,肝脏情况恶化,局面控制不住了。
6、当事人潜意识里的“不以为然”,临床研究显示,超过30岁,人体部分器官开始退化,长期劳累、透支身体,或熬夜拼命,免疫力下降,肝脏在不知不觉中病变,但自我感觉良好,认为人正年轻,没有太多事,直到肝脏报警,才正视起来,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后期治疗成本较大。
7、肝癌细胞的狡猾和隐藏,肝癌细胞善于转移,除了肝癌,最常见的有肺、胰、肾等部位癌变,即使发现肝癌,但其他器官也发现癌细胞转移,给后续治疗带来难度。

所以,一旦出现右上腹隐痛、食欲减退、腹胀、呕吐、恶心、乏力、体表易出血等症状,情况已经相当不妙了。
减少肝脏癌变的悲剧一再上演,有效的方法是早期肝癌筛查,在两种人群中进行:
一是适龄人群,主要是35—65岁之间,肝癌易发多发阶段,成年男性一定要注意。

二是高危人群,特别来自肝癌高发区、有家族史、长期抽烟喝酒史、乙肝反复发作史、乙肝合并丙肝等病毒肝炎史,或者从事易致癌的职业等。
筛查前要了解相关知识,听从医生安排,定期进行,围绕主要检查项目进行,通常有肝功、B超、甲胎蛋白等,筛查要脚踏实地,不能自己忽悠自己,错过发现肝癌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