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先生,71岁,是一名高级汽车工程师。他退休后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给研究生授课。一天,正在上课的王先生发现,自己握着 激光笔的右手不自觉地抖了起来。随后,手抖的情况愈发严重,影响到了吃饭,饭菜想放到嘴里,却撒在了嘴边;想端起盛汤的碗,手却突然无力,碗摔碎在了地上。王先生去了医院,被诊断为 帕金森病。确诊后,王先生最关心的是他还有办法正常生活吗?
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是大脑退化的表现,发病率和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5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为1%~2%、85岁以上为3%~5%。

帕金森病是如何发生的
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深处有一群被称为多巴胺神经元的“小家伙”,它们的任务是分泌和释放多巴胺。多巴胺就像个“邮递员”,主要负责在其他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控制和协调人体的各种动作,如走路、拿东西、说话等。
而帕金森病患者因为老化、遗传和环境暴露等多方面的原因,多巴胺神经元变少,分泌的多巴胺因此减少,导致信号传递不足,其他神经元就无法正常地接收信号,大脑发出的命令无法正常地传递下去,进而出现了一系列与运动相关的异常。

帕金森病有哪些症状
帕金森病的典型表现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
运动症状有四大核心,即慢(运动迟缓)、硬(肌强直)、抖(静止性震颤)、摔(姿势步态障碍)。人们通常认为“抖”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表现,但实际上“慢”才是帕金森病必须具备的确诊条件。如果患者来就诊,除了“慢”还合并“硬”或“抖”,就要考虑可能是患帕金森病了。
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主要包括睡眠障碍、精神情绪异常、直立性低血压、认知功能障碍、嗅觉异常等。

帕金森病的前驱期有哪些症状
帕金森病提倡早诊断、早治疗,从患者出现第一个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到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之间的前驱期,可长达20年。那么,在出现什么症状时需要警惕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前驱期呢?当出现做噩梦,在睡眠中因梦境内容而出现大喊大叫、大幅度肢体活动时,需要警惕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该症状的出现,高度提示已进入帕金森病前驱期。除此之外,还有日间嗜睡、嗅觉减退、便秘等,出现这些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帕金森病有哪些治疗手段
对于帕金森病,提倡早诊断、早治疗,不仅可以更好地改善症状,而且可能达到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帕金森病作为经典的慢性病,治疗原则既要立足当前,也要长远管理,以达到长期获益。
诊断为帕金森病以后,就要开始服药,且要坚持终身用药。早期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治疗,最有效的药物是复方左旋多巴制剂,除此之外,还包括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抗胆碱能药和金刚烷胺等。就诊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对药物的反应、症状改善情况及疗效减退的规律做出合理的调整,以达在有效控制运动症状的同时,减少甚至避免运动并发症的发生。
随着疾病进展,除了药物,还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术式主要包括脑深部核团毁损术和脑深部核团电刺激术。其中,脑深部核团电刺激术因其相对微创、安全及可调控性,已成为近年来手术治疗的主要选择。
除了药物和手术以外,运动与康复治疗、心理干预与照料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适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全程。

帕金森病要重视康复和运动疗法
康复和运动疗法对于改善症状乃至延缓病程进展都有一定帮助,尤其是对存在步态障碍、姿势平衡障碍、语言及吞咽障碍等症状的患者。临床上,常推荐健步走、太极拳、瑜伽、舞蹈、有氧运动、抗阻训练等。得了帕金森病,患者可能会因为“慢”“抖”等症状在公共场合感觉难堪,不愿意去公共场所,包括不愿意去锻炼。对此,要改变观念,通过积极锻炼达到康复训练的目标。
误区解读
误区1:得了帕金森病,会影响寿命。
帕金森病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并不影响寿命。因此,在积极药物治疗、康复锻炼以改善症状的同时,还需要拥有良好的心态,相信日新月异的医学技术、现有的专业医学团队,就像对待其他慢性病一样对待帕金森病,正视疾病,全程管理疾病。
误区2:手术治疗后,就可以不用吃药了。
需要强调的是,手术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只是改善症状,而不能根治,术后仍需药物治疗,但可减少剂量,具体的药物调整还需专科就诊和术后定期随访。
误区3:帕金森病是遗传病。
帕金森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神经系统老化及多因素的交互作用有关。帕金森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目前认为约10%的患者有家族史,但更多的患者是没有家族史的。

内容来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促进健康,怡享老年》
组织编写: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
本书主编:
北京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王建业

声明:本材料仅供疾病认知教育使用,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推荐具体治疗方案,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
注意:本文封面图片和文内图片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时请注意,避免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