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8
道理和知识是没用的,只是有用的一个条件,用才有用。
从校园到职场,从学术殿堂到生活琐碎,处处都能看到知识“沉睡”的身影。在学校里,不少学生为了考试死记硬背大量公式、理论,能在试卷上对答如流,可一旦面对实际问题,却常常束手无策。
例如学习了物理力学知识,知晓各种受力分析原理,但在修理家中简单的桌椅时,却不知如何运用杠杆原理轻松解决问题;学习了外语语法,能熟练背诵单词,却在与外国友人交流时因缺乏口语实践而怯场失语。这便是知识的尴尬境地——若不付诸实践,它仅仅是脑海中抽象的符号,无法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利器。
近年来知识付费产业蓬勃发展,各类线上课程五花八门,从投资理财到职场技能,从人文艺术到身心健康,仿佛购买了课程、聆听了专家讲解,就能立马实现人生飞跃。然而,现实却是许多人在囤积了大量课程后,只是偶尔打开走马观花,并未真正将所学融入日常行动。
那些所谓的理财知识,没有促使他们合理规划收支、谨慎投资,依然在面对消费诱惑时冲动行事,在股市涨跌中盲目跟风;职场攻略也未能助力他们在职场困境中突围,依旧在人际关系处理上频频碰壁,在业务攻坚时不得要领。这充分说明,知识本身只是潜在的能量,唯有通过“用”,才能释放光芒。

“觉他”之路,正是要打破这种知识与实践脱节的无明。在公益教育领域,志愿者们深入偏远山区支教,面对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他们不仅传授书本上的文字,更注重引导实践。
教数学时,带着孩子们测量校园土地、计算建筑用料,让抽象数字鲜活起来;教语文,则组织户外采风,书写自然感悟,使文学创作不再空洞。通过这些方式,让孩子们明白知识不是遥不可及的圣典,而是改善生活、认识世界的工具,唤醒他们主动运用知识的意识,驱散对学习意义的无明困惑。
在科技创新前沿,科研人员更是深谙“用才有用”之道。他们在实验室里钻研理论知识,并非纸上谈兵,而是迅速将成果推向应用。如5G技术研发团队,在攻克通信原理等诸多难题后,马不停蹄地与各行各业合作,助力智能工厂实现远程操控、无人驾驶汽车畅行无阻,让5G知识落地生根,创造出全新的产业生态。他们用行动向世人展示,只有将知识嵌入实际生产生活,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也让更多观望者觉醒,不再盲目囤积知识,而是投身实践创新。
我们身处知识的海洋,不能仅做收集贝壳的孩子,而要成为驾驭知识航船的舵手。在自我成长中践行知行合一,于觉他途中,用真实的改变、切实的成果,点醒他人对知识的迷障,让道理和知识摆脱无用的枷锁,成为推动个人进步、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向着光明未来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