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兴评国足三连败责任与集训问题
国足三连败现状
2025年期间,中国男足国家队面临着严峻的比赛形势。在2024年18强赛中,国足先后客战日本队、主场迎战沙特队、再客战澳大利亚队,三轮比赛结束后遭遇三连败,加上36强赛最后一轮输给韩国队,国足史无前例地在世预赛中遭遇了四连败。
可能担责的方面
教练组战术安排
战术适配性问题:自从伊万接手中国男足国家队,围绕着他的442阵型、菱形中场战术是否与目前中国足球的现实相吻合的争议就一直未曾断过。虽然伊万一度修正过技战术,将菱形中场改成为442平行中场或者4231阵型,国足也拿到了18强赛参赛资格,但之后又陷入“442、菱形中场”战术中。而且赢下印尼、绝杀巴林这两场比赛其实是国脚们死拼的结果,与战术安排关系不大,但伊万却被“神话”,导致教练组缺少在技战术方面继续升级的动力。
战术预案不足:以中澳之战为例,王上源身背黄牌可能停赛的情况早就存在,一名优秀、负责任的教练员需要提前考虑王上源停赛时国足如何迎战澳大利亚队。但国家队在迪拜两周拉练备战期间,一直只针对打沙特队进行准备,包括与科威特的热身赛也是模拟沙特而安排的,根本没考虑沙中战之后的中澳之战。这使得黄政宇在迪拜集训结束后返回国内,缺席和中断国家队五天训练后,又临时被补充征调归队并进入首发阵容,导致比赛中出现问题。
人员选择与安排
黄政宇的使用问题:召回黄政宇顶替王上源,本身就存在隐患。因为在国足原有中场球员中,没有人可以司职纯防守型中场、扮演工兵角色,而黄政宇虽然参加了伊万旗下的多次集训,但几乎没有出场参加比赛的机会,代表国足出场参加国际A级赛的次数也只有2次。实战中,黄政宇多次失位、缺乏足够的接应,让国足在中场很难找到“出球点”去处理球,只能让后防线甚至门将直接选择更多的大脚。并且黄政宇在山东泰山队也不是司职单防守型中场位置,让他在中澳之战中担任此角色,出错在所难免,他更像是“背锅侠”。
集训效果不佳的体现
集训针对性不足
迪拜集训是由主帅伊万科维奇提出,原本是考虑到迪拜各方面条件相对更好,气候与巴林接近,可进行更充分训练并避免在巴林受到对手密切关注。但集训只针对沙特队进行准备,对于后续的中澳之战没有任何预案,导致球员在面对澳大利亚队时战术执行混乱,上半时完全被对方反制,比赛结果也在意料之中。
集训与实战脱节
尽管国足基本每天的训练对外开放前15分钟,但外界很难从这15分钟中看出集训的实际效果。而且集训中没有根据中超各队普遍采用的4231阵型对整体战术进行调整,也没有将泰山队的战法合理移植到国家队,使得集训内容与实战需求脱节,没有达到提升球队战斗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