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人形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人形机器人,从理想走进现实[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47
金币
5810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512
斑龄
193
道券
105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80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2-2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28

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人形机器人成为未来最为确定的方向之一,获得了国内外顶级政策、政企资金以及科技龙头的 全方位加持,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预计 25 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可总结为 2 大关键词:
(1)量产。过去 2 年,国内外 众多科技及初创企业如璀璨星辰,纷纷切入人形机器人新赛道,2024 年是国内外人形机器人的原型机发布大年,如 1XTech 的 NEO、开普勒的先行者 K2、小鹏的 Iron,经过半年到一年的技术优化与调试,2025 年有望成为真正的量产 元年。国际巨头特斯拉一马当先,预计 25 年生产 1 万台 Optimus,26 年年中开始量产 1 万台/月,27 年达 50 万台。 2 月 6 日,特斯拉发布招聘机器人生产制造工程师,再次强化其机器人量产进程。1 月 30 日,figureAI 公司中标第二 个大客户、并表示未来 4 年将量产 10 万台人形机器人。国际巨头人形机器人的量产是产业从概念到应用现实的重大 跨越,对发掘人形机器人通用应用场景具备战略指导意义,产业进入“chatGPT”时刻前夕。
(2)DeepSeek。DeepSeekAI 成功突破 AI 发展的高昂成本问题,凭借降本、开源的优势,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展现出强大的赋能能力,有望助力机 器人在环境感知、任务规划与决策、持续进化等大模型方面实现质的飞跃。此外,DeepSeek 也让国产厂商在 AI 领域 看到希望,强化国产机器人在软件端持续深耕和突破的信心。

聚焦商业化量产短板及产业分工细化趋势,建议关注丝杠和运控及国产机器人链总成环节
(1)硬件端,丝杠产能紧缺是量产痛点。从量产维度看、产能是关键。近两年国内外机器人厂商的硬件设计方案百家 争鸣,总体路线目前已趋于收敛。人形机器人硬件不再是本质约束条件,难点主要体现在规模制造及降本能力上。其 中,丝杠制造难度相对最高、产能也最为紧缺,属于重资产、劳动密集型环节,短期快速扩产难度大。国内目前已建 成的丝杠产能不足以满足人形机器人的量产需求。而恒立液压线性驱动器项目在产能建设上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项目 总投资 15.27 亿元,设计产能 20 亿元,目前公司线性驱动器项目已投产、滚珠丝杠产品已进行送样和小批量供货。 随着下游人形机器人量产的临近,我们看好恒立液压在丝杠及线性总成的产能优势及快速放量能力。
(2)软件端,“小脑”智能亟待突破,运控是被忽视的短板。机器人从软件算法策略上分为“大脑”和“小脑”,“大 脑”负责感知外界并模拟人类思维决策过程,“小脑”则模仿生物进行复杂的运动,即运动控制。受益于 AI 大模型的 发展,机器人大脑智能化程度有望提升、已备初阶人类脑力。而“小脑”是由一系列算法和硬件设备组成的综合系统, 包括传感器融合模块、动力学模型和控制器等,控制人形机器人全身上下几十个自由度进行高维运动,受制于没有通 用的算法模型以及海量数据,是当前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进一步提高机器人小脑运动控制算法的实时性、鲁棒性和 可解释性是下一步产业重要研究方向。建议关注人形机器人小脑智能运控赛道的进步和突破。
(3)产业链分工有望细化、看好国产机器人链本体代工或总成商。随着产业生态的发展,产业链有望从垂直走向细 分,形成专注机器人软件或专注机器人硬件的产业分工。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8335
金币
26673
道行
20019
原创
75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156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2-2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6:33
《人形机器人,从理想走进现实》行业研究报告核心内容总结
在科技浪潮推动下,人形机器人产业获得政策、资金和科技龙头支持,进入快速发展期。预计2025年该产业有两大关键特征,呈现出一些发展现状与问题,也有着相应的发展趋势与投资建议。

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两大关键词
量产
过去两年众多科技及初创企业进入人形机器人赛道,2024年是原型机发布大年,如1XTech的NEO、开普勒的先行者K2、小鹏的Iron等。经过技术优化与调试,2025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国际巨头特斯拉预计2025年生产1万台Optimus,2026年年中开始量产1万台/月,2027年达50万台。2025年2月6日,特斯拉发布招聘机器人生产制造工程师,强化机器人量产进程。2025年1月30日,figureAI公司中标第二个大客户,并表示未来4年将量产10万台人形机器人。国际巨头人形机器人的量产是产业从概念到应用现实的重大跨越,对发掘通用应用场景具战略指导意义。

DeepSeek
DeepSeekAI成功突破AI发展的高昂成本问题,凭借降本、开源的优势,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展现强大赋能能力,有望助力机器人在环境感知、任务规划与决策、持续进化等大模型方面实现质的飞跃。同时也增强了国产厂商在AI领域的信心,强化国产机器人在软件端持续深耕和突破的决心。

商业化量产短板
硬件端
丝杠产能紧缺是量产痛点。从量产角度,产能是关键。近两年国内外机器人厂商硬件设计方案趋于收敛,人形机器人硬件不再是本质约束,难点在于规模制造及降本能力。丝杠制造难度高、产能紧缺,属于重资产、劳动密集型环节,短期快速扩产困难。国内现有丝杠产能无法满足人形机器人量产需求。恒立液压线性驱动器项目在产能建设上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项目总投资15.27亿元,设计产能20亿元,目前线性驱动器项目已投产、滚珠丝杠产品已送样和小批量供货,随着人形机器人量产临近,其在丝杠及线性总成的产能优势有望快速体现。

软件端
“小脑”智能亟待突破,运控是短板。机器人软件算法上分为“大脑”和“小脑”,“大脑”负责感知决策,“小脑”负责运动控制。受益于AI大模型,“大脑”智能化程度提升,但“小脑”作为综合系统,控制人形机器人高维运动,由于缺乏通用算法模型和海量数据,是产业发展瓶颈。提高机器人小脑运动控制算法的实时性、鲁棒性和可解释性是重要研究方向。

产业分工细化趋势
科技巨头量产临近和软件模型进步,人形机器人投资从主题投资向景气投资风格转变,投资具有板块性效应。产业链分工有望细化,看好国产机器人链本体代工或总成商。

风险提示
人形机器人存在商业化进展低于预期、现有主业下游发展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等风险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29130
金币
1329932
道行
1966
原创
2283
奖券
2397
斑龄
31
道券
86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060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2-2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8:13
  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人形机器人产业确实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并且可以总结为两大关键词:量产和DeepSeek。

  1. 量产:2024年是国内外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发布的大年,2025年有望成为真正的量产元年。国际巨头如特斯拉计划2025年生产1万台Optimus,并在未来几年逐步提高产能。这标志着产业从概念到应用现实的重大跨越,对发掘人形机器人通用应用场景具备战略指导意义。

  2. DeepSeek:DeepSeekAI成功突破AI发展的高昂成本问题,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展现出强大的赋能能力,有望助力机器人在环境感知、任务规划与决策、持续进化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DeepSeek也让国产厂商在AI领域看到希望,强化国产机器人在软件端持续深耕和突破的信心。

  针对商业化量产短板及产业分工细化趋势,建议关注以下几点:

  1. 硬件端:丝杠产能紧缺是量产痛点。丝杠制造难度高、产能紧缺,属于重资产、劳动密集型环节。恒立液压线性驱动器项目在产能建设上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随着下游人形机器人量产临近,看好其在丝杠及线性总成的产能优势及快速放量能力。

  2. 软件端:"小脑"智能亟待突破,运控是被忽视的短板。"小脑"负责运动控制,包括传感器融合模块、动力学模型和控制器等。如何提高机器人小脑运动控制算法的实时性、鲁棒性和可解释性是下一步产业重要研究方向。

  3. 产业链分工:随着产业生态发展,产业链有望从垂直走向细分,形成专注机器人软件或硬件的产业分工。看好国产机器人链本体代工或总成商的发展机会。

  总之,在科技浪潮推动下,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量产和DeepSeek是两大关键词。建议关注丝杠产能、小脑智能运控以及产业链分工细化带来的投资机会。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