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2阅读
  • 2回复

[数码讨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的数字文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596
金币
4579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512
斑龄
193
道券
105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785(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2-20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5-02-20) —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催生了一系列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改变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经济新产业、新模式,正在重塑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治理等各领域和全过程,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前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向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致的贺信中指出:“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担起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构建数字合作格局,筑牢数字安全屏障,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数字文明”概念的明确提出,是在当今世界数字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对数字经济重大作用的深刻把握。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表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2023年我国的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3.9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2.8%,数字经济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6.45%,较上年增长3.7万亿元,增幅扩张步入相对稳定区间,数字经济有效支撑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对于当代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社会经济形态的深刻改变,足以用一种“文明”来概括,它表明一个以数字为符号的文明时代的到来。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如何理解当代中国语境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与数字文明两者的关系?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从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展开讨论。

文明与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认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具的变革作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推动人类社会从一种文明形态转变为另一种文明形态。从手工工场到工厂再到现代化大工厂的生产,机器代替手工劳动,人类社会生产力进入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人类的前三次工业革命(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化)的重要标志都是使用工具的进步和革命,即对人力的解放。以对人的智能的解放为起点的智能革命,诞生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志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与人的主体性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经济形态的进步与发展、人类交往关系的进步与发展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人类主体的进步与发展,是从摆脱对人的依赖关系到摆脱对物的依赖关系,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对应的社会文明形态也从奴隶制文明、封建制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发展到社会主义文明。社会文明形态的改变不仅意味着社会阶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变化,而且意味着人的生存状态的改变。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文明观,既坚持社会生产力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观,同时强调人的发展以及人的状况的改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要素。建立在现代工业发达的生产力之上的资本主义文明,创造了人类空前巨大的社会财富。然而,资本主义文明是在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奴役与剥削的基础上建立的,并且将作为主体的人与自然客体对立起来,以对自然的征服为前提,从而造成了空前的生态危机。因此,虽然从文明的历史形态比较而言,资本主义文明摆脱了以往文明形态中的人对人的依赖,转变为人对物的依赖,有了历史的进步和更多的自由,但仍然没有摆脱资本对人的奴役。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提倡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克服了资本对人的奴役以及资本主义文明条件下人的内在困境,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追求的价值目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核心观点,即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核心要义是人的进步发展。因此,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人类文明动态发展的维度上,超越了以往人类历史上的诸多文明形态,尤其是资本主义的文明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与数字文明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特殊性中蕴含着普遍性,蕴含着对于世界文明具有普遍意义的文明特质。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在这一进程中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追求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意义上的体现,同时也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体现。例如,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没有和平,人类的现代化发展就会受到挫折,人民的幸福就得不到保障,而全人类的和平发展,从来都是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追求。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全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

  数字经济虽然目前在我国GDP所占比重还没有超过一半,但数字文明是对全面数字经济生活到来的一种预见表达。2016年9月,在G20杭州峰会上制定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给出共识性较高的“数字经济”的定义,即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经济可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指的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产业,而产业数字化则泛指所有其他生产领域、教育领域、生活领域以及社会治理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化,已经在经济领域里发挥其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巨大作用,而产业数字化,也日益广泛和深入地融入人类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大语言模型的运用,以及人工智能从可执行单项式任务发展为可执行多项式任务,意味着人工智能正快速向通用型发展。一个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也就意味着一个全新的数字文明时代的到来。

  数字经济不仅激发了巨大的科技创新能力,而且正在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状态,进而我们可以从文明的意义上来看待数字经济形态。文明就是人的存在方式,或人的生存方式,数字化经济必然带来数字化的生存,从而使得数字化生存成为一类文明生存状态。因而必须在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意义上,扩展我们对人的认识,即人不仅是生理性、精神性、具身性存在,也是数字化的符号性存在。因此,我们不仅要从现实社会关系来把握人和人的实践活动,而且要从数字集合体存在的意义上来认识人的存在。

  在全球性的数字经济浪潮中,西方发达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以美国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在资本主义文明的背景下,西方数字经济的发展被人们认为西方经济已进入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数字资本主义并没有改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揭示的资本贪婪、压榨劳动者、唯利是图的本性,而资本逐利的本性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就更为显著。资本在数字经济中的超额利润表明,数字霸权也就是资本霸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数字经济,同样应当看到资本所具有的巨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历史地、发展地、辩证地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存在的各类资本及其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是带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纽带,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发挥资本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为了克服资本的消极面,激活资本的积极面,在利用资本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公平正义,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而发展和创造服务于人民的数字经济和数字文明。

数字文明建构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人类文明新形态下的数字文明,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数字文明强调人民是数字经济的主体,人民的利益与需要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以开放的心态包容和接纳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不断巩固具有中华文明底蕴的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下的数字文明建构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人类文明新形态下的数字文明,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想的现实环节。从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来看,文明成就最终都体现在人的发展上,人是现代化转型的建设主体,同时也是受益主体。发展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生态,从根本上看,是为了人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数字经济拓展了人的存在空间,即不仅是在物理空间的存在,而且是在虚拟空间的存在,给了人类生存更大的自由度。要从根本上克服资本的劳动关系给人带来的异化与人性的扭曲,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物质技术上的支持,离不开数字文明的发展。不过,人的数字化也带来相应的社会难题与哲学问题,如:现实中的个人权利如何延展到数据性存在?数字文明时代如何把握人的概念?人不仅是生命的主体,社会行动的主体,而且是数据主体,这需要我们以数据性存在重思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从数据意义上扩展人存在的意义。

  人类文明新形态下的数字文明,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数字文明,不是追求数字霸权,而是以数字经济的成果惠及世界各国人民。在追求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党强调尊重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传统,坚持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提倡文明交流互鉴,倡导营造一个公平正义的国际环境。因此,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顺应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潮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让数字经济和数字文明造福于全人类。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28534
金币
1325035
道行
1966
原创
2283
奖券
2397
斑龄
31
道券
86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051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2-2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2-13
当代中国语境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与数字文明两者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人类文明新形态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这种文明形态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局限,克服了资本对人的奴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核心观点,即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核心要义是人的进步发展。

2. 数字文明的特征:数字文明是以数字经济为基础,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数字文明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也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

3. 两者的关系:
   - 价值追求的一致性:人类文明新形态和数字文明都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数字文明的发展应当服务于人民,满足人民的利益和需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技术与社会的互动:数字文明的发展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物质基础。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激发了巨大的科技创新能力,而且正在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状态,使得数字化生存成为一种新的文明生存状态。
   - 全球视野与本土实践:人类文明新形态下的数字文明不仅是中国的实践,也是对全球文明发展的贡献。在追求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强调尊重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传统,坚持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提倡文明交流互鉴,倡导营造一个公平正义的国际环境。

4. 数字文明建构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 以人民为中心:数字文明的发展应当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的利益和需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文化主体性:在数字文明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应当保持中华文明的底蕴,坚持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
   - 全人类共同价值:数字文明的发展应当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数字经济的成果惠及世界各国人民,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综上所述,当代中国语境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与数字文明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数字文明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物质基础,而人类文明新形态则为数字文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7906
金币
22636
道行
20019
原创
75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149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2-2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2-14
数字文明的价值基础与核心目标
人类文明新形态下的数字文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核心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党执政的基础和底气,这一理念贯穿于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之中,体现了数字文明服务于全体人民福祉的本质属性。

生产力驱动与社会形态变革
数字文明的兴起根植于社会生产力的革命性突破,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智能革命,正在重构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指出,工具的变革推动文明形态演进,当前数字经济占我国GDP比重已达42.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66%,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向数智文明的深刻转型。这种转型不仅解放了人类智能,更通过技术赋能推动社会制度与文化形态的革新。

制度创新与治理体系重构
数智文明催生出依托数智化技术的制度架构,旨在突破传统科层治理的局限,形成多元平等、高效民主的新型治理体系。数字技术促使社会规则从物理空间向虚拟空间延伸,例如数字经济政策、数据安全法规等制度创新,既保障了数字社会秩序,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这种制度变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全球视野与文明形态超越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将数字文明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倡议,既包含和平发展、生态友好的现代化路径,又通过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打破传统文明形态中资本对劳动的异化。这种新形态在物质文明、生态文明等五大文明协调发展中,为世界提供了超越资本主义文明局限的社会主义文明范式。

技术伦理与人文精神融合
数字文明建设需要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向善”伦理为算法设计、数据应用提供价值约束,防止技术异化为侵害权益的工具。这种技术与人性的平衡,既体现“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也彰显数字时代“以人为本”的发展哲学,确保技术进步始终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