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38阅读
  • 1回复

[猎奇]广东宅男把游戏场景搬进30000m²园子,20年才造完[5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03122
金币
1096143
道行
1951
原创
2163
奖券
2124
斑龄
28
道券
5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478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11-24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4-08-12) —


当如今的90后、00后们

沉浸在游戏中虚拟的岛屿上开垦建设,

早在20年前,

艺术家郑国谷就尝试把游戏世界里的场景,

在现实中营造出来。

他在老家广东阳江,用20年时间,

逐渐造出了一个3万多平米的“了园”。

8月初,“了园”的其中一栋建筑

作为“阳江市郑国谷美术馆”

向大众开放。


郑国谷在了园



了园中的“郑国谷美术馆”室内外

1990年代从广东美院毕业后,

郑国谷没有追随主流去北上广当代艺术的中心,

而是回到阳江,做项目、交友、过生活。

“了园”可以说是他的一场艺术实验,

内部元素众多,风格也很难定义,

野生、奇幻、混搭。


了园中的“金字塔”茶室


开馆日,观众聚集在圆形庭院

除了美术馆,园子里还有

按照胡夫金字塔造型等比例缩小的茶室,

受到印度瑜伽中心启发的圆形中庭,

近几年大火的多肉植物,

也被他悉数请进当代园林……

一条拜访了郑国谷的“了园”,

还探访了阳江当地郑国谷所作的多个建筑。

“做了20年,我还会一直把了园做下去,

未来这里可能会有3个美术馆。

了园我把它当像创作的一个作品,

融进了生命里面。”

自述:郑国谷

编辑:叶 荔

责编:陈子文





郑国谷与了园

阳江与香港隔海仅100多海里,早年靠着这个地理优势,受到诸多港派文化、西式文化的影响。

艺术家郑国谷1970年出生在广东阳江的程村,毕业后回到老家生活、工作。他的创作从绘画、书法,到摄影、装置,甚至建筑……很难定义风格,但极具个人标识。



一处未完成的景观

2000年开始,他在阳江为自己造“园”,靠着几十个工人,像拼图一样,陆陆续续地把自己的奇思异想实现,营建出一个奇幻的世界,现在的了园占地3万多平米。

造这个园子,他做得很慢,但“每天都变化一点点”。园子里的一条环湖路,从设想到今年差不多建完,花了快4年,用石头慢慢地去垒起来。



郑国谷在美术馆首个开放日,身后是他的作品


开馆日,园子里的各种表演

开美术馆的初衷,他希望大众能走进来边逛园,边看作品,主要是要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自我更新”,而不是非得告诉观众要怎么看。展品摆得很疏,多是他自己过去20多年来的观念艺术创作。

而且,整个园子里有广阔的空间,异形的建筑、自然,成为了绝佳的舞台和背景,舞者可以随性地跳上一段,大人小孩都能亲近自然,松弛下来。

我们问他,园子最终的样子会是什么样?

他的回答有些出人意料:“做到哪算哪,走一步就算一步,它最终的样子我也挺期待的。”

以下是郑国谷的自述。




郑国谷与一条对话

一切从一个关于工作室的想法开始。

1992年从美院毕业时,最初的理想,就是要在远离城市的地方,重新造一个工作室。不是像北京、上海那种艺术家租工作室,在工业化的厂房里面去画画或者构思;而是在一个自然生态的环境里做创作,状态会怎么样,我挺想要去实现的。

我设想最好是一种坡地建筑,安安静静的。大概2000年的时候,发现了在距离镇上十公里开外有一个种荔枝的果园,就把它承包下来,果树也都有保留着。到现在大概20年,期间一直在“拼图”,2000年可能5000平方米,到2004年就又多了1万多平方米。后来增加到了六七十亩,大概是3万多平米。


早年《帝国时代》游戏截图



“帝国时代”时期的局部平面

我觉得做一个东西就要跟兴趣结合。1990年代,我们当时很多人都在玩一个游戏《帝国时代》,它跟建造也有关系。游戏的一开始你就要发展种地,建造石头房子、围墙、河流,把自己的城堡建起来。最后到了最辉煌的时候,要建一些“世界奇观”。我就想借助这个游戏,看看把虚拟转化到现实,是什么样的。

一开始我就把我的这些建筑,也命名为“帝国时代”。最初设计的平面,借鉴了游戏里面的一个秘密武器:一个蹬三轮的小孩。把大的平面范围定下来以后,再把功能跟这些圆形的体块去结合,做了分区,室内的话有画室、做装置的空间,室外有各种各样的园子,都是供人休闲、停留的。


异形的窗洞

《帝国时代》这个游戏都是要打仗的,炮弹打到一面墙,就会穿几个洞,我的建筑里有一些很奇怪的窗子,就是这种炮弹窗。




园子里的各种植物

我做了很多户外的比较休闲的分区,有日本园林风格的“枯山水”、鸡蛋花园,都是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弄,没有去把古色古香的东西,一模一样地搬进来。因为我想要的园子还是一个当代的园子,里面暗含东方美学就可以了。


园子里的某处天窗

很多地方都做了顶光,需要让阳光从上面照射下来,希望人和天的关系,不要切断。



正圆形庭院

最有特色的是一个正圆、有流水的中庭,直径有12米。它就是从三轮车的车轮抽象出来,按照印度的瑜伽中心的想法去做的。

我妈妈是半个阳春人,阳春有一种石头是阳江没有的。当时用一个50吨的吊机,从空中把石头吊下来,指挥互相都看不见,完全用对讲机进行操作。


站在庭院中看天空

这个园子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你站在里面往上看,顶上虚的这块像一个地球一样,但你换一个地方看,这块虚的就变成了一个月亮的造型,随着脚步移动能感觉到它一点点变成月牙形。


游园的人

中庭的用处就是让人停留的。所以来这里玩的很多人,都很喜欢待在这里,一待就待很久。我当时也不是很在意地去设计这些,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些圆形,还有这些流水,做出来的效果,会让人的能量或者想法,在那里回旋。

其实传统的园林里面是没有那种圆形的中庭,我觉得把这种造型跟中式传统相结合,都可以容纳进我自己的园子里面,我这里应该是很包容的。


金字塔茶房

以前我们在阳江,总是朋友聚在一起喝酒,到了2011年我决定戒酒。但因为肚子反正都要灌饱,于是就改喝茶,就想在这个坡地里开始建造茶室。跟之前盖的几栋建筑用水泥不一样,我用了木材,更符合茶室的气氛。

先建了一个上边的茶室,然后又建了一个“金字塔”茶房,是根据胡夫金字塔的造型等比例缩小去建造的,这里现在也是整个园子里我最喜欢的地方。



“金字塔”茶房室内

做这个“金字塔”之前,我看了很多资料,里面都会提到,一旦你按照金字塔的经典比例(比如说胡夫金字塔的坡度大概是51.51度),这样一个度数逻辑去建造,空间就会变成一个“能量收集器”。我也做了很多小模型去实验,如果要把金字塔跟中式结合起来,不是用石头的话应该怎么去搭这个结构。最后的方案就是,4个面一碰的都是钢结构,中间不要任何的粱,它现在是12米宽,高度是10米多。


远看,茶房像漂浮在水上

在坡地里面整一个120平米的平地很难的,用钢把它搭出来,在外面漂着。我们找来了一些四五十吨的大石头,作为水里的支撑结构,把它压实作为承重,不用在水里面打桩。



郑国谷和工人在工地现场

2011年,当时《帝国时代》游戏也没落了,我就想不能跟它一起衰落,要给我的园子起一个新的名字,我就打了一个“了园”,完成了的了,花园的园。我搜索“了园”,网络上没有有任何跟它一样的东西,我就定了下来。

到现在还是有很多建筑是未完成的。

我一般做建筑都喜欢用身体去测试,蹲在那里,这里到底要做什么。这些工人跟着我,从1993年跟到现在,这种默契是20多年了,最多的时候应该有六七十人。



了园一角

一个地方的生态好,其实需要一个过程,现在夏天会从里边飞出很多萤火虫来,越来越多的鸟可以在这里停留,整个生态通过这些时间应该有恢复。是因为有20年的建造,自然的那一份,都显露出来了。

我现在已经把它当成了一个长期的项目,像创作的一个作品,是融进了人的生命里面,根据你的脉搏的跳动而跳动,是用生命去完成的。建筑的理想和现实达到一致了,那么建筑就成为了一个“存在”。




郑国谷摄影作品《我的老师》1993年

90年代初回到阳江,我就在一个楼梯的走廊里画画。那个时候对空间的要求就是“因地制宜”,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画室,就是一个过道刚好放一张这么小的作品。最早期就是去对应这个空间,做一个这么小的规划。

90年代,中国的经济就挺好,很多家庭就有改造居住环境的需求。我们虽然在美院学的是平面,但对应到社会上就做设计,也就慢慢开始做立体的东西,背后的原理还是一样的。

做了七八年的建筑后,我就发现好像我们学的那些东西,只是为了体现甲方的意思,我的一点点想法,就会被甲方以各种理由,包括一些风水禁忌,把你的东西全部改了。我就发现,哎,这都不是我想要的那个东西,他们好像不是在找建筑师,只是找一个画图师。后来我就希望都是自己来做建筑,找到一个能承载我自己建筑理想的平台。


“阳江组”工作室,外形如冰山

“阳江组”的根据地

除了了园那个长期的项目,我还做了很多单体建筑。

阳江组合的这个建筑是2009-2011年用了三年,设计建造出来的,一个外形像冰山一样的建筑。我和好友陈再炎、孙庆麟有个艺术小组,叫“阳江组”。我们都是阳江人,现在这里是我们固定的一个工作室。


室内错层楼梯

中间是一些楼梯,空间里有很多错层,使用率都挺高的,很多人觉得这像个当代书法的博物馆。

这里也是用了顶光的,我们吸收太阳光的能量,进行书写表达,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很有作用的。


“阳江组”的孙庆麟在工作室创作

这个地方有一张书写台,写完就可以把作品贴到板上。其实这是我们18年前在2002年成立“阳江组”的时候的一个记忆。

我们都是阳江人,有时候我们可能会玩得很疯癫,或者到很晚都还在,现在这里相当于就是我们自己的城堡,也不会有什么打扰,很自由。



“阳江组”的三位好友在庭院喝茶

虽然这个建筑外表看起来很“爆炸”,支离破碎的,但是一进来,会穿过传统园林的孔洞,有假山石,有流水,蕴含的还是东方的审美。

在后面的庭院里,我们会根据树的阴影喝茶,把桌子搬来搬去。有时候也有一些活动,烧烤、喝酒吃饭,都在园子里一起完成,还包括我们的书法创作,比如“饭后书法”,都是跟生活非常有关的。



阳江乡下的谷园

我出生在程村,离阳江有20km。我3岁的时候,我的爸爸因为转业回来在阳江有了一份工作,我们全家就从程村出来,走一天的路,来到了阳江镇上。

40多年后,差不多是两年前,我回到这里,看到瓦片几乎都掉了下来,就剩下了些残墙。建筑没人管的话,很快会腐烂,但一旦有人在那里修一修,挡一挡,建筑又会变得很好。我就觉得,应该把那里恢复起来,每年祭祖的时候,可以有一个地方。

还有一个原因,我发现程村这个地方东西比阳江都好吃,它是全国蚝的集散地,海鲜的味道都很独特。用那种地网一捞上来的海鲜,马上用白开水一煮,直接吃,都很好吃了,我自己说“有大海的味道”。



谷园由空中的连廊相连

整个建筑占地是45米长。本来民国的建筑采光不是很行,中间那一段我就全部拿来做采光用,保留一些墙体和青砖房的元素,不盖瓦片,再用几个矮墙来间隔。

房子算是有三层,面积大概是500平方米。每层都通过一些连廊,互相连接起来,有时候,你会感觉一个连廊飞过房顶,就像飞檐走壁一样。




谷园的植物长势极好

我在程村的这个谷园里也种满了多肉,这里的多肉甚至比了园的长得更好,有的还长出了很正的圆形。程村的这个建筑改造,算是把我的实践从阳江往乡下又推进了20多公里。

过去20多年,我一直在家的周围活动。我会花很多时间待在我自己的建筑里面,随时有一些想法,就去试试。我希望看到后面慢慢建造出来的东西,都会跟生命融合在一起。

部分图片由阳江市郑国谷美术馆提供,摄影:何元杯

1条评分金币+35
wowoni 金币 +35 - 08-12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03122
金币
1096143
道行
1951
原创
2163
奖券
2124
斑龄
28
道券
5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478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11-2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8-12
  郑国谷,一位艺术家,用了20年时间在广东阳江老家创建了一个名为“了园”的艺术空间,占地3万多平米。这个项目不仅是他的艺术实验,也融入了他的生命。以下是关于“了园”和郑国谷的一些亮点:

  1. 艺术实验与探索:郑国谷从广东美院毕业后,没有选择北上广的当代艺术中心,而是回到家乡阳江,开始了他的艺术探索。“了园”融合了野生、奇幻、混搭的风格,难以用传统定义来描述。

  2. 游戏与现实的结合:郑国谷受到1990年代流行的游戏《帝国时代》的启发,将虚拟的游戏场景转化为现实中的建筑和空间,使得“了园”成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作品。

  3. 多样化的建筑与空间:“了园”中包括了按照胡夫金字塔造型缩小的茶室、受印度瑜伽中心启发的圆形中庭等,每个空间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美学。

  4. 美术馆的开放:2024年8月,了园中的郑国谷美术馆向公众开放,这里展示了他过去20多年的观念艺术创作。

  5. 生态与自然:郑国谷在“了园”中注重生态和自然的融合,种植了多肉植物,营造了一个有利于生态恢复的环境。

  6. 长期的艺术追求:郑国谷将“了园”视为一个长期的艺术项目,他希望这里能成为融合艺术与生命的空间。

  郑国谷的“了园”不仅展示了他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也成为了阳江地区的一个文化地标,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1条评分金币+5
wowoni 金币 +5 - 08-12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