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32阅读
  • 1回复

[猎奇]俞启慧:有关蝉蜕的自述[6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20080
金币
1250485
道行
1965
原创
2247
奖券
2311
斑龄
30
道券
8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888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1-2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08-09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4-08-09) —


俞启慧,1934年生于上海。196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并留校任教,1996年荣获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鲁迅版画奖”。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西湖国际美术家联谊会理事。1961年,他以黑白木刻《战友一鲁迅与瞿秋白》引起文艺领域瞩目,80年代因独创“木版彩拓”技法而受到国内外版画研究者的关注。

其版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美展并获奖;并赴法、美、英、意、澳、日等数十国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展览;1994年起又在巴黎、坎贝尔、伦敦、洛杉矶、中国杭州、爱尔兰奥斯特大学进行讲学。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大英博物馆欧洲木版画基金会、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日本神奈川博物馆以及国内许多博物馆、美术馆收藏。1996年又获英国“今日版画”奖。该杂志又以获奖者身份以《中国不仅只有瓷器》为题,对俞及他的拓印版画创作向西方艺术界进行介绍。

著有《黑白木刻技法精论》《中国版画印拓技法》《绘画创作》《现代拓印版画技法-由蝉蜕术演变而来的艺术》,以及与英国大卫.巴克教授合作的《中国现代版画之传统技法》,由伦敦A&C BLACK出版社出版。

有关蝉蜕的自述

◎俞启慧

蝉蜕术是中国在2000年前就已产生的最原初的捶摩复印的技术,当时主要用来塌制碑石上的图文,由于其脱片状似凹凸起伏的“知了壳”形状,民间依其状貌呼之为“蝉蜕”后正式定为“搨印”。文字改革后,简化为现在的“拓印”。它是我国古代且是世界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

鲁迅先生曾高瞻远瞩地向当时的木刻青年指出:“倘参酌汉代的石刻画像,明清的书籍插画、并留心民间所赏玩的所谓‘年画’,和欧洲的新法融合起来,许能创出一种更好的版画。”先生的指导,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木刻家们摸索前进的方向。鲁迅先生不仅在理论上进行引导,而且在实践中亦身体力行,如他曾在故乡绍兴的禹陵、柯岩、兰亭等地拓印过历代名家的碑刻,曾花大量精力用工笔双钩描摹瓦当图样百余幅,生平收藏碑刻拓片500余件,还计划编图集出版以供版画学子们学习借鉴这些宝贵的遗产,以期能创出更好的版画来。


战友——鲁迅与瞿秋白


真理之火四:尚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与陈赓畅畅谈反“围剿”斗争的重大胜利

我是1955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的。在当时首任系主任张漾兮老师的治理下,整个系像是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张老师出于对学生的关爱,竟无私地将他的几块代表性作品的木刻原版,放在他的办公桌上,以供学生们观赏和印刷。记得在我上二年级时,他的经典名作《送饭到田间》问世。当轮到我印刷时,技工师傅向我讲解了拓印这件作品特有的印刷步骤:在印纸覆上木刻板基后须在印纸上再盖上一块浆挺的纱布,磨具在纱布上轻轻地磨印,就会产生松松的有布纹效果的印痕,这是张老师从传统“隔麻拓”这一技法演变过来的。拓印这种技法变化很多样,你要专心学习……技师的这番话,在我心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耕获图


到了1958年,全国兴起了民歌高潮,系里发动师生为民歌配画。我选了一首温州民歌《东方闪出一条龙》作为创作素材,采用瓦当的形式,吸取传统浅浮雕的刀法,结果效果很好,作品在《跃进画报》等刊物上发表。自此,我逐渐养成了每创作新作,在常用的构思、构图难以突破时,就会试着用民间艺术的思维模式,吸取借鉴其构图、富有寓意的艺术手法、拙朴的民间造型和简约的形体塑造来处理的习惯。这期间我创作了《丰乐图》等作品,为其后的《度尽劫波兄弟在》组画做了刻作前的试刀准备。但此时还是停留在黑白拓印阶段。后来又思考应如何将水印技法和彩色拓印技艺结合起来,以创作出更丰富、更少局限性的拓印版画。

自1988年开始,我先后创作了表现佤族风俗的《春.秋.祭》组画,反映水乡风情的《桥乡欸乃》以及描写现代化海港的《镇海魂魄》等水印彩拓版画。系里领导见我对拓印创作很有兴趣,而且效果也不错,安排我开设民族民间艺术欣赏课程:拓印课,以增强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为此我花了许多精力征集、借阅我国古代及其他国家的有关拓印、摩拓等的史料,理清拓印术的来龙去脉。该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布置的作业学生也都超量完成。


瑰宝——多面佛像


瑰宝——沧海遗珠


瑰宝——东方女神

1990年,我带当时的毕业班学生去西北参观实习,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看到大量唐代的优秀石雕,十分钦佩古代艺人高超的塑造技能。如有东方美神之称的菩萨残躯,还有金刚力士残躯、多面佛像、《昭陵六骏》浮雕、民间的拴马桩以及历代名家的书法碑刻,令我目不暇接,叹为观止。盛唐艺术给人的震撼力,令我久久不能忘怀。我想:从我这个版画人的角度,如何用版画的语言,将如此伟大的艺术介绍给同好呢?经过反复斟酌和推敲,我终于确定了还是采用水印彩拓的技法。平、凹、凸三维的立体刻作,主版上阴刻和阳刻交叉刻划,拓印时采用“深色压淡色”或“淡色盖深色”的压盖效果,使作品产生层次多变、色彩丰富的古风效果。


瑰宝——护城天神


瑰宝——裂变的石雕


瑰宝——陵道鞍马

自1992年起,我陆续创作了《瑰宝》组画中的《东方女神》《多面佛像》《力士与菩萨》《裂变的石雕》和《沙海遗珍》等。1993年,大英博物馆东方部副主任龙安妮来我系征集作品,将我当时创作的五幅作品全部收藏,彼时我因故去外地,龙安妮在杭等我归来并要看我印制表演她过去从未见过的蝉蜕技法。事后约定1994年,我去巴黎国际艺术城参观访问期间,去英国大英博物馆给研究员们讲课并演示中国特有的蝉蜕技艺。英国北爱尔兰的奥斯特大学闻讯后也邀请我去给版画专业的师生们做“中国传统版画的历史及发展”演讲,并在现场进行了拓印演示。

结束后,大卫.巴克教授提出两个要求:一、我带去讲学用的《中国版画印拓技法》一书留给他,他想翻译出来作为教材。二、希望中国美院能与奥斯特大学建立交流机制,互派留学的研修生,他们派到中国的研究生由我教授。此次交流使版画系年青教师及研究生增加了去异国研究学习西方技法的机会,有助于版画系年青教师拓宽视野和提高艺术素质。接着,欧洲木版画基金会、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美国波特兰艺术馆等纷纷向我邀展,有的收藏了我的以《瑰宝》系列为代表的水印彩拓版画。值得一提的是,英国《今日版画》杂志也派人前来采访,发表文章《中国不仅只有瓷器》,以示对中国蝉蜕术的赞赏和肯定,并颁给我“今日版画”的奖项。国内的一些美术馆,如江苏、深圳、广东、广西、浙江、上海等地的美术馆也相继展出我的作品。这说明在现代创作中,运用古老的传统拓印技艺同样能得到古为今用的肯定。


瑰宝——狞厉的饕餮


瑰宝——秦瓦汉石


瑰宝——苏醒的秦俑


瑰宝——佩金戴玉出墙来

当时,我正站在丝绸之路上的罗马古迹前,忽然醒悟:原来创作的《瑰宝》系列只是丝绸之路的国内部分,而现在所处的国外环境却是丝绸之路的国外部分,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去有关国家和博物馆收集创作素材呢?有了这个思路后又去了意大利的罗马、比萨、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等地,并多次去卢浮宫、基米东方艺术馆、奥赛美术馆等博物馆补充和收集素材。为了保持较强烈的新鲜印象,回国后立即开始了《丝路觅迹》组画的创作。在这套作品中,由于表现的是国外古迹,所以在画面处理中,更多地运用西方的几何形的构成,如三角形、对角线、方形、圆形等;在艺术构思上,在写实的基础上融进一些梦幻、象征和悬念等现代手法。这使《丝路觅迹》系列和《瑰宝》系列既有连续又有区别。我在创作中要求自己每画一幅总要比前一幅有所突破,有所进步,这样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前进。我的业师赵延年先生在给我的一本画册写序时,以老子的“自胜者强”作为标题,表彰我惯于自我批评、自我突破的创作习惯。


丝路觅痕——迹罗马丰碑


丝路觅迹——埃及古刻

当之后,我又运用水印彩拓的技法,去表现难度更大的注重人物形象刻画的作品。如刻画常书鸿这位守护敦煌艺术宝库一生的《守护神常书鸿》,又如表现毛 泽 东主席在“第二故乡”杭州闲暇时读书的《营啼声中》,以及《历史留影——清遣之留洋学生存真》等,都获得了社会的肯定和赞许。

如今,我已进入耄耋之年,体能日衰,而蝉蜕术这门技艺包含有两式十法之多,要真正摸索进去,且能利用借鉴、革新创造,绝非一朝一夕的易事,需要数十年的努力。希国内注重民族民间艺术研究的年轻版画家,包括中国美术学院“紫竹斋”民间木版工作室的师友们,勇敢地挑起重担,将这门稀世的绝艺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


安迪的眷恋


历史留影钱学森及家人


天眼之父——南仁东


当代神农——袁隆平


鲁迅


老舍


冰心


张爱玲


张大千


吴冠中


爱因斯坦


泰戈尔


邓丽君


雕窗含秀——宝石流霞


雕窗含秀——杨提古桥




大海的呼吸


黄山雲烟


黄山光明顶


西湖传奇——飞来的山峰


黄山雨后


海天佛阁


黄山玉屏峰


空争失雁图


故乡啊,故乡


锦绣家园


阿嘛呢叭咪哞


踏尽沙海觅其经


沙海遇险 梦中神引


工地圆舞曲


铁水奔流


丹心耀雪山


血泪追溯


《孔乙己》插图之二


立冢


惜别


花非花,雾非雾


丫丫学步


《故事新编》插图:奔月


《故事新编》插图:理水


《故事新编》插图:起死


《故事新编》插图:山关


《故事新编》插图:铸剑

俞启慧从年轻时做学生起,就有不少佳作问世;毕业后,作为教师,他传业授道解惑,桃李硕果累累;作为版画艺术家,他始终充满创作激情,刀木不辍、耕耘不息。创作了《战友一鲁迅与瞿秋白》后,又在继承祖国的传统艺术上进行追求;在取得表现传统优秀艺术效果之后,又开始研究怎样表现现代人的新生活;再后则撰书总结。他打通了一条全新的艺术之路,开“启”了智“慧”宝库的又一扇大门,终于攀登上他为自己寻找制定的新高峰。

我为什么这样说?

老子在《道德经》中教诲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俞启慧就是这样一个50余年来不断探求、不断奋进、不断战胜自己的强者。在他的画册即将出版之际,重温往日岁月,再读昔时佳作,对他刻苦追求奋进的精神,我更为感慨赞誉!祝愿他沿着这条道路不断再有所创造,取得更加灿烂的成果!

——赵延年

《瑰宝》系列是一批优秀的、独特的版画作品。木刻起源于中国,但水印和彩色拓印相结合的这种技法是有创造性的,作品的选材又是以中国古代的文物瑰宝为主,完全区别于世界其他的古代文明,充满了中国情趣的沧桑感和神秘色彩。但您在画面处理上又吸取了西方现代艺术中的多种要素,如强调平面构成,讲究体块的分割、组合;发挥刀术特性强化肌理效果;色彩讲究归纳注重画面色调等等,这些艺术要素的运用,使作品能为西方人接受和较好。

——让·路易、布津内尔

您的版画吸收中国特有的古老的拓印技法,经过改造后运用到现代观念的版画创作中,富有创造性的。看了您的拓印演示,觉得刻作和印制的难度非常高,一般人根本做不来。如您所说:刻作时要考虑平面、斜面、底面不同层面的刀法,不能有废刀;拓印时要把不同层面的形体、肌理都拓印出来;在同一个画面上要阳刻、阴刻穿插进行,色彩拓印时又有深压淡淡盖深的不同手法,很复杂。现在看来画面上能塑造得如此坚实、如此深入,这与您创造性的刻作和拓印技艺分不开的。希望您明年去巴黎期间到大英博物馆给研究员们讲讲课……

——龙安妮博士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今天头条同步更新

1条评分金币+35
wowoni 金币 +35 - 2024-08-09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20080
金币
1250485
道行
1965
原创
2247
奖券
2311
斑龄
30
道券
8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888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1-2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4-08-09
  俞启慧,1934年生于上海,是一位杰出的中国版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在196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并留校任教。俞启慧的版画作品以其独特的技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他在1996年荣获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鲁迅版画奖”。

  俞启慧的版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美展并获奖,并曾在法国、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他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大英博物馆、欧洲木版画基金会、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日本神奈川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

  俞启慧还著有《黑白木刻技法精论》、《中国版画印拓技法》、《绘画创作》、《现代拓印版画技法-由蝉蜕术演变而来的艺术》等著作,并与英国大卫·巴克教授合作出版了《中国现代版画之传统技法》。

  俞启慧的版画创作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他在作品中运用了水印彩拓技法,并结合西方现代艺术的平面构成、体块分割和色彩归纳等要素,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也体现了对现代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俞启慧的版画创作和教学活动对后世的版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艺术成就和创作精神值得学习和传承。

1条评分金币+5
wowoni 金币 +5 - 2024-08-0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