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王大妈几乎每天都去公园早锻炼,是远近闻名的“功夫扇”大师。
然而最近几天,姐妹们却一直都没有欣赏到王大妈的“英姿”。原来是她生病了。
开始有些低热,浑身乏力,胃口也不好。她以为是得了感冒。
没想到两天后,一侧的腰间突然疼起来。
又过了两天,疼的地方长出一片红色皮疹,痛感也并没有明显消退。王大妈不得不去了医院。
医生仔细查看了皮疹,用手指着墙上的海报说,“您得的是带状疱疹!”
海报里清清楚楚写着,今年是“第三届带状疱疹健康关注周”。
医生:“每年设立的带状疱疹关注周,就是为了提升大家对带状疱疹的认知,然后及时防范呀。”
“医生,我每天都锻炼身体,也经常洗手,怎么会得这个病呢?”王大妈一脸疑惑。
医生说,“您最近是不是有点累啊?”
“是的,好一阵子了!最近总下雨,睡不好,总感觉喘不上气…….不服老不行了!”她说。
医生:“是的,这时就容易得带状疱疹!”
可能有不少人听过“湿疹”、“病毒疹”等疾病,但是,“带状疱疹”是什么?
带状疱疹在民间又被称为“缠腰龙”、“蛇缠腰”、“生蛇”等,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皮肤病[1]。
第一次感染这个病毒,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我们比较熟悉的疾病——水痘。当水痘痊愈后,病毒并不会彻底消失,而是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潜伏”下来[1]。
随着年龄增大,或由于劳累、感染或患病而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时,潜伏在神经节里的病毒就会重新激活,诱发带状疱疹[4]。
人群普遍存在患带状疱疹的可能性。据统计,大约 1/3 的人在一生中会至少得一次带状疱疹[2]。
年龄是带状疱疹最重要的危险因素[3]。50岁以上为易发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严重[1]。
而慢性病患者离带状疱疹更近。相比于一般人,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风险会增加24%至41%[5]。
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3—4倍[6]。
皮肤疾病有千万万:过敏性皮炎、荨麻疹、湿疹、足癣等,但“带状疱疹”却总让人心烦意乱!
初期有隐蔽性,容易“被误会”!
带状疱疹的早期征兆,包括皮疹出现前部位的灼烧痛、刺痛或瘙痒,通常在面部或身体的一侧,疼痛可为轻到重度。
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发热、头痛、寒战、胃部不适等症状——可能被误以为是其他疾病,而延误就诊时间。
此外,大多数患者在皮疹出现的前几天,就会在身体某些部位(如腹部、胸部、眼部等)出现疼痛症状。
这可能会让患者根据疼痛的部位而去做其他疾病(如肾结石、胆结石、心绞痛、青光眼等)的检查,导致带状疱疹没有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7]。
症状多种多样!
有些患者可能只有轻微的皮肤红斑和灼痛,而有些则可能出现严重的皮肤水疱和神经痛。
在罕见情况下,带状疱疹还可能导致失明、肺炎、听力障碍、脑炎等,甚至死亡[8-9]。所以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病毒
神经
聚集性小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带状疱疹表现
带状疱疹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疼痛,防止皮损扩散,预防或减轻并发症。
在出现皮疹后的72小时内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防止皮损扩散,缓解急性期疼痛[4]。
所以,如果您认为自己患上带状疱疹,请尽早就诊。
虽然治疗手段日益丰富和完善,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依然无法根除。
所以,“内外兼修”、做好预防,是最好的策略。
“内”:通过均衡饮食、适度锻炼、充足睡眠等方式,提高身体免疫力;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也有助于减低发病机会。
“外”:接种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的一种方式[10]。
总之,面对带状疱疹,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到早预防、早治疗,一定可以让这条“火龙”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