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627269
-
- 注册时间2012-09-03
- 最后登录2025-01-25
- 在线时间33829小时
-
- 发帖293923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46877
- 道行39038
- 原创108
- 奖券30
- 斑龄0
- 道券30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627269
- 发帖
- 293923
- 金币
- 46877
- 道行
- 39038
- 原创
- 108
- 奖券
- 30
- 斑龄
- 0
- 道券
- 30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3382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5-01-25
|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4-01-28)
—
电视剧下乡时期的知青在繁忙的劳动之余,少有娱乐活动,真实的知青娱乐活动比你想象的丰富,尤其是晚上。电视剧上的知青是什么样子的?真实的知青晚上有什么活动?远去的知青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离开城市,被送往东北、云南、新疆等各个地区的农村。1966年到1968年的老三届知青在不懈努力下创建北大仓,又在云南地区种下一片橡胶林,让我国战略物资能够不用再进口。老三届知青文化水平普遍都是高中毕业,他们到农村参加劳动之余,还担任乡村教师提高当地人民的受教育水平。但老三届以后的知青则不同,他们中间多为小学和中学的学历,少有高中学历的,并不像电视剧中介绍的一样都是知识分子。现实中的知青被就近分配到劳动的地区后,在队长的带领下和当地农民一起参加劳动。电视剧中的农民善良淳朴,面对不会做饭的知青,他们主动承担起给知青做饭的责任,知青也感激农民的付出。现实中的知青并不全是这个样子,知青下乡的部分地区做饭有工分,部分地区却没有工分,有工分的地区知青做饭积极性更高。知青为了获得更多工分很愿意做饭,但他们做饭的水平有限,烧火是现学的,一锅饭能不能做熟还是个未知数。而知青刚刚离开城市要参加高强度劳动,能否有体力坚持下来是个很大的问题,这离不开一天三顿饱饭。可除了兵团和正规单位这种有专人做饭的地方,知青所在地区的条件有限,他们为数不多能拿来改善伙食的就是家里人做的肉酱、咸菜等。知青的营养品则是白糖,能在米汤里加上一点白糖就能让他们的味蕾得到极大满足。知青的工作有捡柴火、挑粪、手动收割农作物等,挑粪和收割农作物对体力的消耗很大。知青们弯着腰拿起手中的镰刀劳动,都不敢抬头看,怕自己一抬头发现看不到头的田地陷入绝望。劳动过后的知青手上总会留下厚厚的茧子和野草的划痕,他们已经顾不得这些,直接倒头躺在露天草垛上休息。知青们看着身边人狼狈的样子相互开玩笑,队长就负责在一旁安慰他们,告诉他们刚参加劳动,适应不过来是正常的,过段时间就好了。队长负责指导知青们的劳动,还要为他们解决吃饭的问题,但队长也不是万能的,知青想要吃到新鲜的蔬菜还是得自己种植。知青每天参加的劳动有很多,但这并不耽误他们开展娱乐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这并不像电视剧中演的一样,知青除了劳动就是在当地发展自己的感情,或是在遇到离开农村的机会时,头也不回地离开农村。现实中的知青也有这样的情况,他们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能回到城里,已经准备在城市扎根,一度让当地人看到他们留在当地搞建设的真诚。但回城进工厂、升学等名额出现后,知青还是想要回到城里,这绝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自私,也和他们的牵挂有关。知青在劳动结束后,脑子总是忍不住想念自己的亲人,他们就通过唱歌缓解自己的感情。知青们唱的歌从抒情逐渐转为欢快,为的就是让自己有动力继续劳动,而不是沉浸在悲伤和遗憾的情绪里。知青为数不多和家人联系的方式之一就是写信,夜晚他们借着有些昏暗的油灯给家人写信,或是读家人寄来的信件。有条件的知青还能听收音机、看报纸,从中了解外面的世界究竟变成什么样子了。美好的一天即将结束,即将上床休息的知青有个不成文的约定,最后上床的知青把油灯调到不太亮的状态。这样知青们起夜能有一点灯光,又不会因为油灯太亮费油和影响休息。知青在我国不同地区参与建设,但并不是所有的知青都为当地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知青素质参差不齐,素质较低的知青则在临走在当地留下自己的孩子,只身一人回到城里。知青和农民合作劳动需要工具,这些工具绝大部分是农民的,他们只能用拿出少数工具,使得双方的付出不匹配。劳动工具的损耗给当地农民带来一定压力,也让农民和知青之间产生摩擦。知青刚到农村不熟悉劳动流程,还要依靠当地人的带领和指导,棘手的问题不只是这些,而是平时参加劳动较少的他们身体素质普遍较弱。知青到农村出现过水土不服、过敏等情况,容易生病,可他们去的都是偏远地区,有些地方近年来才逐渐脱贫。这些地方的医疗水平有限,无法及时医治出现过敏等症状的知青,导致他们年轻的生命走到终点。但知青多多少少都接受过教育,他们身上带着一种乐观主义精神,坚信自己经历过艰难困苦,才能有所收获,选择积极地投入到劳动中。劳动最光荣积极向上的知青遇到困难不退缩,他们因为不会烧火不小心差点把屋子点了,也没有选择逃避和推卸责任,而是积极地救火。知青一般都是轮流做饭,无论不熟悉做饭的人把饭做得有多难吃,其他人为了有体力劳动还是坚持把饭吃下去。知青并不是下乡后就一直待在乡下,他们也有机会到城里看望自己的亲人,顺便给亲人带去一些当地又面又甜的红薯等特产。知青经历过磨炼后变得越来越成熟,他们更愿意和家里人提自己劳动时快乐的事情,和家里人分享自己美好的回忆,决口不提自己所在地区的环境有多艰苦。但家里人看着知青手上厚厚的茧子,也能知道他们在农场等地方究竟经历过什么,主动在他们离开前为他们准备一点吃的。知青上山下乡的劳动总有结束的一天,他们最后还是都回到城里进工厂、当老板、考学、当老师,而他们在乡下的生活只成为他们的回忆。知青边投入到新的生活中,边怀念自己劳动的日子,他们怀念的不是劳动,而是自己十六七岁、十七八岁的青春。曾经一同参加过劳动的知青已经结下深厚的感情,他们回到城里也依然长期保持联系,直到七十多岁还坚持定期聚一聚交流自己的生活状况。如今的知青已经是老年人,有的曾凭借自身努力成为大款、出国学习,走上一条似乎和建设农村完全不同的路。知青们早已投身于实现人生价值和建设祖国,成为真正有能力和有价值的人,他们依然善良而真诚。知青一直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劳动,为我国新疆等不同地区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国大学毕业的学生愿意响应国家号召,到村里带领村民们过上好日子。我国几代知青建设好北大仓等地区,如今的年轻一代人则接过老一辈人肩上的担子,选择继续利用自己所学。知青们在村里学会盖房子、种地、做饭、养牲畜等技能,又结合自己所学知识,让自己手中的工作更加顺利。知青们也有遗憾,他们为了回城,不得不突然离开村里和自己的爱人,又因为爱人的身份地位和自己不匹配选择逃避现实,这已经成为电视剧中的情节。但重感情的知青则无论如何,都要和自己村里的家人在一起,坚持扎根在农村教书,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能走出大山赢得更加光明的未来。知青曾用自己本该在学校读书的时光参加劳动,这些劳动对他们的意义不亚于读书。知青回忆自己曾经劳动的经历,一边劳动着,脸上的泪水和汗水都交融在一起,但他们依然觉得这段日子是他们宝贵和美好的回忆。知青成为村里劳动力的同时,村民也教会了他们很多,让他们深刻地了解到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从此拥有勤俭节约的美好品德。知青本过着小康生活,难得体会到吃不饱肚子的感觉,他们有过饿得两眼发昏浑身无力的经历。知青没东西吃的时候,曾拿玉米粒煮一锅汤,边喝汤边配着大葱,这样的一顿饭口感和营养程度有限,却能让他们填饱肚子。知青真正地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便愿意尊重耕种粮食的农民,知道是农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换来城里人每天离不开的粮食。知青存在于我国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每个人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经历和不可被替代的身份。但不同知青的素质有差异,有的知青想尽办法逃避劳动,有的却能主动为农民挑水,接过农民手中的担子。知青曾将自己交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们可以没有遗憾地颐养天年,回忆自己的青春和艰苦奋斗。无论到什么年代,我们身边都从不缺少为社会奉献的人,他们永远是我们的骄傲。尔滨小哥“捡”两个“小金豆”回家,5天后他被投喂两大箱特产泪崩!在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陈列馆,一孩子的留言让人破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