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观园里百花争奇斗艳,以黛玉宝钗和探春为首的小姐们个个是百里挑一,连平儿和鸳鸯等丫鬟为人处事也不落下风,那为何这些人看似年纪不大,情商却令人刮目相看呢?书中线索便能解答一二。

以前苏轼讲过一句诗,名为"腹中诗书气自华",说的是脑子里有诗文经义,气质自然也就体现出来了,在书中第二回中,讲到这林如海因没有其他子嗣,所以对黛玉是爱若珍宝,她从小也懂事,颇为聪慧,林如海早年就请了老师教黛玉诗书礼仪,那时的黛玉不过才五岁的年纪。

而宝钗呢,薛父在时,便很宠爱这个女儿,所以也让她读书写字,宝钗也争气比兄长薛蟠要强得多,那时她也不过四、五岁的年龄,在书中十八回讲到,这贾元春回府省亲,为了体现元春和宝玉的姐妹情深,曹公点明了这宝玉在三岁时,便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腹中有数千字了。

做教育那就得从娃娃抓起,所以黛玉还没来贾府的时候,这探春三姐妹每日还在学堂上学,黛玉一来,贾母才说今日姑娘们为迎接远客,可以不必上学,虽然知识不能决定一切,但却能培养气质和修养,黛玉年纪尚小,却能识文断字,那超出常人的才情就藏在她曾读过的书里面。

而且呢,这一个人的成长是离不开环境的因素,贾府其实是一个小型社会,有人为恶,有人也一心向善,这都体现在情商里面,打个比方黛玉、宝钗、探春和平儿那都是高情商的代表,贾府是名门世家,黛玉等人更是千金大小姐,她们一言一行都要恪守府里的规矩,什么是上层社会的知书礼仪,她们早就清楚了,所以加上这腹中的才气,更是显得如虎添翼。

那身为下人,虽然没有主子那种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却常年受到她们的影响,这言行举止在他们眼里,自然也是耳濡目染的,某种程度上讲,这些下人的情商还得超过主子,毕竟她们经历了世道艰难,早已品尝人间疾苦,更加知道做人的道理。

贾府是大家族,府中上下有几百号人,每日都要与人交接,如南安太妃来给贾母贺寿的时候,贾母就让三春和黛玉宝钗出来见见客人,这时就能体现大家闺秀的谈吐了,贾府的上层圈子,培养了黛玉宝钗等人的情商和才气,那顺着道走,自然也是顺风顺水的,而一旦和这圈子背道而驰,便会受他人排挤,最终被人贻笑大方,赵姨娘就是个现实的例子,所以说一个人的气质和情商和年龄是没有关系的,这与你读过多少书,经历了多少事与结识了什么人有重大联系。
[ 此帖被zhdf在2023-08-07 15:3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