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到了贵州省都匀市参观了“三线”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展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叫做“大三线建设”的时期,也是1960年代和1970年代期间,中国政府为了加强国防而展开的一项巨大的工程。
![](https://p8.itc.cn/images01/20230425/a252cc68bf2e46cb9855cee18e68cd68.jpeg)
![](https://p3.itc.cn/images01/20230425/008886510f99438596691461d70b0504.jpeg)
我在这个博物馆看到了许多历史文物,包括蒸汽机车、军用飞机、高射炮、军用雷达和电子军工产品、机械设备等等。这些展品让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那段激情燃烧的生产和生活现场,真切感受到几十万建设者在贵州开拓“大三线”的那段艰苦岁月。
![](https://p3.itc.cn/images01/20230425/f4691b133860404394d09d0a9cf8f820.jpeg)
![](https://p6.itc.cn/images01/20230425/e77c69e5882f4c3c9eaa7b1369b0ee9a.jpeg)
都匀市是“大三线建设”时期的电子军工基地之一。博物馆前面的墙壁上,有几个显眼的特大数字“1964”,这是“大三线”建设的起始时间点。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出于国防的需要,几十万大军从东北、从华北、从华东、从华南汇聚到了“三线”(主要指西北和西南)地区,开始了中国西部建设史上可歌可泣的壮举——“大三线建设”。
![](https://p9.itc.cn/images01/20230425/e51cb5d2b743455d975c2b0ffb4c7967.jpeg)
![](https://p5.itc.cn/images01/20230425/faf330258a6e47bca95bc9a5fda0b8f4.jpeg)
从建设时间节点来看,“三线”建设进展迅速。1964年9月,国务院国防办确定都匀为电子工业基地。1965年6月,都匀“三线”第一家军工单位38所在都匀破土动工。1966年2月,久达机械厂开工建设。1966年12月,083基地由贵阳搬迁到都匀办公。随后,083所属的军工厂、研究所、学校、医院等17家单位相聚开工建设、投产、运行。
![](https://p5.itc.cn/images01/20230425/c74129a1667c4fe48fc58e17239c6cbb.jpeg)
![](https://p5.itc.cn/images01/20230425/2f1e09731a7648c28006947b5978a243.jpeg)
此外还有贵定的几家军工厂,铁道部的都匀桥梁厂、原二机部的都匀东方机床厂、惠水永安电机厂和险峰机床厂、电力部的都匀发电厂等三线工厂相继开工,推动都匀和黔南州的经济、文化、交通、通讯教育、医疗、科技迅速发展。
![](https://p5.itc.cn/images01/20230425/c5414de607024625bb6f5140882f0678.jpeg)
从船舶制造、军工装备、电子信息到现代化农业,这些展品生动地展示了三线建设的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对当时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在博物馆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特殊意义和三线人的艰苦奋斗。
![](https://p8.itc.cn/images01/20230425/09bb259285634935a62bda0af53ebb0e.jpeg)
除了展品外,博物馆还设置了多个互动体验区,让参观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三线建设。比如在“三线工厂仿真体验区”,我们可以像当年的工人一样亲身体验各个工种的操作;在“模拟军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年官兵们的生活环境和训练场景;在“创新工坊”中,我们可以参与到一些科技创新的实验活动中。
![](https://p2.itc.cn/images01/20230425/735ded0a84374ccd9f391bd45437d291.jpeg)
![](https://p6.itc.cn/images01/20230425/d2beef1b28474bb2a439e1e8b239f19f.jpeg)
参观完博物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特殊意义和三线人的艰苦奋斗,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建设起了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一段历史不仅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更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和信仰。
[ 此帖被厨爹在2023-04-26 16:5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