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09阅读
  • 0回复

[猎奇]马来西亚这个小岛,很潮汕 [3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81418
金币
58726
道行
36950
原创
106
奖券
39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198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11-2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4-11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3-04-11) —

△在吉隆坡双子塔下畅饮。图/小红书@体验玩家nina
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原本只是想随意在大马走走,
没想到那里藏满了宝藏目的地。
就像我们探访的槟城,
拥有着多元、国际化和令人振奋的文化,
以及浓厚的潮汕味道,
令人流连忘返。
01
是槟榔屿还是潮汕?
槟城是电影《初恋红豆冰》的取景地。
在前往槟城的大巴上,
妻子就已经憧憬起电影中的元素:
阳光、胡同、汽水、红豆冰、还有初恋,
一切如此浪漫。

△槟城街景。图/小红书@旅行家Leon
而只想躺平的我,
只是一边查阅着关于槟城的信息——
它是马来西亚的第三大城市,有“大马硅谷”之称,
它的人口中有近四成的华人,首席部长也是华人面孔;
它被一道海峡分成两半,一半岛屿,一半陆地......
岛屿的名字叫槟榔屿,
也是大多数游客狭义上所理解的槟城。

△槟城街景。图/小红书@毛栗子(旅行中)
若将范围再缩小,
岛屿右侧靠近陆地的乔治市,
才是探访者的中意之地。
大巴停靠的声音拉回我们的思绪,
从车站无缝衔接就能达到轮渡码头,
不同面孔和种族的人群涌入轮船,
便是槟城给我的最初印象。

△轮渡行至半途,突发奇想截了一张地图。图/Eric
从渡轮上远远眺望,
槟榔屿给人鼓浪屿般热情的感觉,
在抵达后这种味道变得愈发强烈,
华人的面孔搭配殖民风格的建筑,
恰似电影中的南洋味道。

△槟榔屿码头外的景象。图/小红书@体验玩家nina
位于亚洲大国和强大欧洲殖民帝国交汇处的槟城,
长期以来汇集了多种文化的精粹——
华人下南洋来到这里,
英国人曾在此殖民,
后来印度人也来了,
将岛屿彻底变成了大熔炉。

△槟城清真寺。图/小红书@毛栗子(旅行中)
这种前面色彩体现在乔治市的街道之中,
银行街上充满了奢华气派的欧洲式建筑,
偶有学生穿插期间拍摄毕业照;

△槟城银行街,拍照的学生与游客。图/小红书@体验玩家nina
小印度的集市里挤满了印度人,
各色洋溢异域风情的服饰和食物令人眼花缭乱;

△槟城银行街。图/小红书@毛栗子(旅行中)
再往前走一些,华人的元素映入眼帘,
寻常巷陌中到处都是“潮汕基因”,
让你分不清到底是在槟城还是潮汕。
是的,之后的三天两夜,
我们深刻感受到槟城严重超标的潮汕元素——
这里有以“汕头”命名的街道,
四处都是骑楼建筑,
夜市中各色小吃档偶尔还飚出几句潮汕话,
宛若置身汕头的小公园;
“南洋首富”张弼士祖籍潮州,
他的故居蓝屋在异国他乡也充满了故乡况味;
如今成为槟榔屿潮州会馆的韩江家庙,
则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奖的“潮汕式建筑”......

△槟城蓝屋。图/小红书@旅行家Leon
作为《初恋红豆冰》的电影粉,
妻子当然要把我带到姓氏桥,
姓林,姓周,姓陈,姓李,姓杨,姓郭......
每一座跨海而建的木栈桥两侧,
都是对抗着时间洪流的华人房屋。

△姓氏桥外的观景点。图/小红书@体验玩家nina
以海为生的人们啊,
数百年来就在姓氏桥边过着自己的日子,
如今他们依旧在屋内随意坐在地板上看电视、吃饭、看书。
一边是迎合着日渐兴盛的旅游业张罗着的摊贩,
一边呈现着从事贸易与渔业的家长里短。
先辈们南下的勇气和为生活奔波的艰辛,
就在这样一部鲜活的历史书册被书写。

△槟城姓氏桥。图/小红书@旅行家Leon
我们虽非潮汕人,
但长期定居于广东,
油然而生出一种“恰似故人归”的感觉,
何况随意游走之间,
还总能寻找到寻常巷陌的潮汕味道。
02
舌尖上的槟城,
并非潮汕,胜似潮汕
如果要用一句话形容在槟城的感受,
我会告诉你:
一眼如故,一口倾心。

△槟城街景。图/小红书@热小鱼
整个乔治市都被划为世界文化遗产,
让漫无目的的散步成为最佳的旅行方式,
遍布各个街区的地道美食,
则更能够俘获游人的心。
世界著名的旅行杂志《独孤星球》,
曾将槟城评为“美食之都”。

△槟城美食。图/小红书@热小鱼
巴刹、茶室和夜市的食物虽不精致,
但就餐环境简单且价格亲民,
无论品质还是体验都让人心动。
我们在槟城吃过最“奢侈”的一顿,
是路边偶遇的娘惹菜,
无论是和臭豆腐异曲同工的臭豆虾,
还是夹杂着五味的魔鬼鱼咖喱,
抑或是姜葱苏东和兰花饭,
都开启了我们对美食探索的“新世界大门”。

△槟城娘惹菜。图/小红书@体验玩家nina
不过相较而言,
我们更倾心于有着啫啫煲风味的肉骨茶。
相传这道大马特色菜起源于华人来南洋创业之时,
由于不适应热带地区的湿热气候,
不少人因此患上风湿病,
便用当归、枸杞、党参等来煮“茶”,
有人偶然将猪骨放到了茶汤中熬制,
却发现意外地浓香鲜美。

△槟城美味的肉骨茶店。图/小红书@体验玩家nina
后来者不断改进,
大马食谱上有潮汕和福建风味的特色菜就此诞生。
吃肉骨茶,就是在当街的大排挡才有意思,
细细品味夹杂中药味道的猪肉,
颇有在广东街头靠凉茶续命的感觉。

△槟城肉骨茶。图/小红书@体验玩家nina
如果说娘惹菜和肉骨茶是潮汕风味和大马文化结合的产物,
那么槟城更多的美食直接匹配着潮汕人的胃,
清晨之际来一碗粿条汤,
幼滑顺口的粿条,
再加上鸭肉、猪肉片和手工鳗鱼丸,
简单却魅力无穷,
如果你是福建人,
一碗福建面也能勾起乡愁。

△槟城美食。图/小红书@Soda苏打不加糖
走累了来一盘海南鸡或者蚝煎,
配上独特的酱汁和酸甜辣酱,
瞬间就让人恢复元气。
到了喧闹的夜市,
街头的炒粿条摊最富表演性,
大锅敲得乒乓作响,小贩汗如雨下,
随后便是一盘结合大虾、豆芽、粿条、韭葱、鸡蛋、香肠翻炒的炒粿条上桌。

△槟城美食。图/小红书@热小鱼
老抽生抽辣椒粉等调味品的香气四溢,
足够将烟火气渲染到极致,
配上一杯冰镇柠檬水或者马蹄水,
简直不要太爽。

△在槟城夜市体验生活。图/小红书@体验玩家nina
作为一名“冰粉达人”,
甜品是我寻味途中的信仰,
而槟城糖水铺中的煎蕊,
几乎完美戳中我的喜好,

△槟城煎蕊
椰奶和椰糖交融,
红豆熬得绵密,
搭配香草斑斓叶糯米粉条,
冰爽中带着咸甜,咸甜中藏着丝糯,
好吃到不明觉厉。
至于红豆冰、豆腐花、冰粉,更是无需多表,
每每离开夜市前,我总要炫上两碗。

△槟城甜品店的菜单。图/小红书@体验玩家nina
舌尖上的槟城,
并非潮汕,却胜似潮汕,
某种意义上说,
它呈现的是古早味的潮汕美食,
其风格更贴近于“祖宗的味道”,
自然容易养出了纯天然的潮汕胃。
当然,潮汕、福建和海南的风味不过占据着槟城美食的一角,
这里汇聚着五种独特的菜系,
与街道上的欧式建筑、华人祠堂、清真寺和印度庙宇交相辉映,
呈现着古朴街道上的多元魅力。
毫不夸张地说,
在槟城可以不带重样地吃上一周。

△槟城街景。图/小红书@毛栗子(旅行中)
只可惜我们时间有限,
在满足胃之欲望的同时,
还要用脚步将这里丈量。
03
这里的华人,
生来就带四种语言
我们在马来西亚的行程,
是从吉隆坡到怡保,再到槟城,
三座城市华人率逐步上升,
亲切感也逐渐提升。

△吉隆坡街景。图/小红书@体验玩家nina
在吉隆坡落地的第一天,
街头卖沙冰的华人大伯就让我们惊艳,
他先是说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听闻我们来自广东,
又变为带着大马风味的粤语。
到了怡保,
青旅的年轻掌柜粤语更是流利,
甚至要拿族谱给我们看。

△怡保知名的“二奶巷”。图/小红书@体验玩家nina
我们惊讶于大马华人的语言禀赋,
他们则开玩笑自己出生就带四种语言——
马来语和英语是官方语言,
普通话不会被遗忘,
另一种就是方言。
到了槟城,
就连夜市中的吆喝,
都偶尔能听到几句潮汕话。

△槟城夜市,偶尔能听到潮汕话。图/小红书@体验玩家nina
语言是一种纽带,
让人倍感亲切。
榴莲摊的老板看到我们是华人面孔,
会告诉我们自己的祖辈来自汕头;
Grab司机一看我们是中国人,
突然就慷慨陈词起马来西亚对马来人的优待政策,
希望祖国能够越来越好;
皮卡车上偶遇一家四口华人,
说自己并未去过中国,甚至不知祖籍何在,
却始终对故土有着深深的情结.......

△升旗山偶遇的华人一家四口。图/@Eric
这些华人中有不少是移民二代或者三代,
但都不时流露出和大陆之间所维系的强烈纽带,
是我们所游历的其他国家中不多见的。
这或许是历史上复杂的原因所导致的,
——因为多元种族国家下种种政策的偏差,
大马华人和马来人之间有着复杂的纠葛,
无形中推动着前者与中国的联系。

△槟城街景。图/小红书@旅行家Leon
这也是历史渊源所沉淀的,
——以槟城为例,在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
闽南人和潮汕人就已经来到这里。
明朝初年,《郑和航海图》已经记载了槟榔屿,
15、16世纪,华人身影已经见诸南洋土著的记载,
那时潮汕华人和马来人通婚,
生下第一代“峇峇娘惹”,
这一文化传承在娘惹博物馆的陈列中可以探寻。

△槟城娘惹博物馆。图/小红书@体验玩家nina
到了鸦片战争之后,汕头成为通商口岸,
大批潮汕华人在海洋贸易中移民马来西亚。
背靠大海、土地贫瘠的环境,
造就了潮汕人有狠劲又敢拼的性格,
“离家打拼,下海谋生”的观念,
让他们的精神在槟城生根发芽。

△娘惹博物馆内的装饰有着浓厚的华人气息。图/小红书@体验玩家nina
到了19世纪,
创业成功的槟城第一代华人领袖的许栳合没有衣锦还乡,
而是和同伴一起兴建槟榔屿潮州会馆,
潮汕人共同的信仰与纽带,
就这样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
潮汕人啊,
无论在哪,从来都不会独自一人,
他们将家乡的一切都搬到了槟城,
只把他乡作故乡。

△槟城一角
于是,我们才能在距离祖国千里之外的地方,
感受到如此多的潮汕文化,
天后宫、玄天上帝庙、潮汕宗祠遍布四处,
潮艺馆、潮剧社藏于街头,
大概就连土生土长的潮汕人都会惊叹,
一些在本土渐渐消亡的传统文化,
竟然会在异国他乡延续生命。
给岁月以文明,
哪怕在万里之外,
也总有万般思绪,
延续那一份若远若近、若即若离的乡愁。

△槟城街景。图/小红书@毛栗子(旅行中)
04
没有性格,却又拥有不同性格
才是槟城味道
潮汕文化带来的亲切感,
让我们更加安心的游走于槟城的街头,
也时时刻刻在探寻这座城市的性格。

在涂鸦街,
我们于每一个转角寻找惊喜;

△槟城涂鸦街。图/小红书@旅行家Leon
在爱情巷,
我们于咖啡厅和酒馆中拥抱慢生活;
在升旗山,
我们乘坐坡度近30度的百年小火车,
刺激的风景之后,感受着自然带来的惊喜。

△升旗山小火车。图/小红书@体验玩家nina
漫步于升旗山,
整个槟榔屿的风景尽收眼底,

△槟城街景。图/小红书@旅行家Leon
我和妻子戏谑这是“白云山槟城分山”,
然后徒步走向密林深处的咖啡屋,
在手机都没有信号的地方,
就连鸟儿都来分享一分惬意。

△在山间咖啡厅。图/小红书@体验玩家nina
而在夕阳即将落入海平面的时刻,
我们误入一处观景台,
看落日的夫妇也能成为眼中的风景。

《月亮与六便士》的作者毛姆曾如此说道:
你若未到过槟城,那你还不算见过世界。
包罗万象的槟城,
似乎缺少性格,
却又拥有不同性格,
就看哪一种最贴切你的心境。
于是我翻遍了在槟城的照片,
终于找到了符合自己心境的那一张——
突如其来的工作让我在就地在带插座的骑楼停下,
唯有懒散的猫咪陪伴我敲击键盘,
妻子和同行兄弟从夜市买来糖水和小吃,
我们就此记录百态的当下。

△夜市的小吃、游人和社畜。图/小红书@体验玩家nina
画面定格着回归社畜生活的旅人,
背景声中是潮汕风味浓厚的喧闹夜市,
会拼搏,有感情,也回归于生活,
才是槟城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潮汕味。
这样的槟榔屿,
有亲切感,又充满神秘气息,
足以让其间的每一个人,
都找到属于自己的时区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3-04-11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