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81阅读
  • 0回复

[猎奇]你们福建农村,住的都是城堡吗[1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厨爹

UID: 546371

精华: 76
职务: 山庄英杰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69823
金币
-649
道行
5638
原创
799
奖券
5791
斑龄
3
道券
18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561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4-11-2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2-10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3-02-10) —


节后返工进入第三天,多少人还陷在emo的情绪里无法自拔。

休息的时间不够,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过节吃吃喝喝长胖的几斤肉,不知道多久才能减掉......要让回村过年的福建人来说,可能还得再加一项:在老家的别墅没有呆够。

卧室占了一整层的面积,瘫着刷剧,2米宽的大床足够翻滚几个来回;睡觉也不必担心一大波亲戚突然闯入围观,因为从1楼客厅到5楼房间,需要坐电梯来回;长胖了想运动不用出门,家里的健身房24小时开放。

这不是凡尔赛文学,毕竟福建农村“人均别墅”在互联网上,早就不是新闻。


△犹如皇家宫殿,竟是福建农村。

微博热搜里,每年春节都有新一批的外地人,被福建男朋友农村家里的豪宅“惊掉下巴”。

乡村自建别墅游览,是IP定位福建的短视频博主发也发不完的主题;5G冲浪的网友甚至已经能准确说出这些豪宅的主要分布点,福清、泉州和莆田,即民间定义的福建三大别墅之乡,也是盛产“老板”的地方。

为什么这里的福建人,偏偏都喜欢在农村盖别墅呢?


乡村别墅,被福建人玩明白了

一个很容易就能想到的原因是有钱,因为有钱,喜欢在农村盖别墅的还有浙江人、广东人。

但要说“疯狂程度”,福建人如果排在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别墅盖得好不好,对于福建人来说,关键不在于花多少钱,楼层高低、面积大小才是首要标准。

三层属于最基础的标配,四五层勉强达到了村里自建房的平均高度,这样家里的电梯才能真正派上用场。在福建一些富裕的村镇里,房子建到十层以上更是稀松平常,算不上什么大事。


△厦门市集美学村南侨楼群建筑。

真正的顶级别墅,面积是要用“亩”(1亩约等于667平方米)来计算的。

泉州下属的南安市有个庄顶村,村中心的一座庄园式别墅占地足足十几亩,比一个正规的足球场还大。别墅周围高墙围绕,由7层高的主楼、4层高的附属楼及数间车库大小的平房构成,游泳池、庭院等一应俱全。

这种程度的豪宅在福建农村当然算不上常见,受宅基地面积所限,多数别墅占地面积从100-200平米不等。

尽管如此,一些福建人也没有放弃对“大别墅”的执念,想方设法增加使用面积,比如说在入口处加筑带扶手的大理石台阶,既能营造影视剧里的豪门氛围感,也能让客人在爬楼的过程中,提前感受房子太大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多层的豪华别墅。

更有效的方法是多盖几层,盖的越多,能承担越多功能。

地下一层作为车库,上面的一层通常是会客厅、餐厅和厨房,二层及以上每一层都设置卧室跟卫生间,再把棋牌室、电影院、桑拿房、健身房,甚至是KTV、游戏厅等穿插进去,到了最顶层,大露台跟阳光房缺一不可。

为了配合高、大的外观,福建人在别墅的设计风格上,也更讲究气派,不拘泥于一种风格。


△福建人的审美并不单一,由福建建筑的中式古典,水墨景也可窥见。/unsplash

中式园林、法式复古不必多说,就连最常见的欧式城堡风,你也能在罗马柱、大花园、喷水池等标配之外,从福建农村的别墅中找出不同分类,比如有尖塔和大窗户的哥特式,雕刻华丽的巴洛克式,以及圆形屋顶的拜占庭式。


△图/截屏自youtube@TRAVEL & TALK(CHINESE)视频

中西结合的风格,福建人更是玩的飞起,将闽南古厝的红砖屋顶嫁接到各色西式小洋楼之上,用厚重的红木家具搭配奢华水晶吊灯、旋转楼梯,在福建人眼里,混搭的“奥义”就是不要在意是否违和。

学建筑设计还出什么国,福建农村的豪华别墅,就是最好的研究样本。

关键是,外国人的建筑工艺还真不一定比得上福建乡镇上的手艺人。“世界石雕之都”惠安、进口中国最多石材的南安水头镇,都是福建有名的乡村别墅聚集地,也滋养了当地村民对建造工艺的审美。

手艺人一笔一划刻出来的精美浮雕,从别墅最外层的围墙延伸到大门,再到每一层的窗框和屋檐;大门、外墙、梁柱统统要用花岗岩做石材干挂......福建乡村别墅的奢华和气派,于细微之处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闽南的红砖厝和番仔楼,下南洋的人还是很富裕的呢。/图虫创意

看到这样的房子在农村里连成片伫立,再瞅瞅眼前不远处的一片菜地,很难让人不禁好奇福建人为何如此大手笔:在农村生活,用得着盖这么豪华的别墅吗?


背井离乡,也要回村盖别墅

现代化的乡村别墅几乎都是21世纪的产物,但是福建人在农村修建“豪宅”却是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近代的闽南侨乡。

在泉州下辖的晋江梧林,有一座古村落,走进逛上一圈,白石肌底、青石雕刻的闽南红砖古厝,嵌着彩色玻璃的哥特式建筑,欧式廊柱上悬着中式匾额的“番仔楼”(指中西结合的闽式民居),风格迥异的古厝洋楼足足有132栋。


△晋江梧林古村落。/图虫创意

这些各式各样的古厝洋楼,大多是20世纪初梧林村远渡重洋,去海外做生意的华侨出资修建。

福建一直都是全国华侨最集中的省份,清末时期大量侨一代“下南洋”经商[4],赚到了钱就汇回乡里改善家里人的生活,主要就是修建房屋、购买土地。正是这些侨汇,改变了一些福建农村的落后景观。

《泉州建筑志》中有如此记载,“矗立在村头村尾,一望便知是侨乡”,五六十年代,在晋江、南安、永春、莆田、福清等地,沿途已经有许多红砖平屋或者2-4层的小洋楼。

如今第一代侨民的子孙大多已经定居海外,早年建起的古厝洋楼也因为无人打理而变得破败,但是回村建房的传统却被福建后来的华侨、华人和归侨者继承了下来。


△金门水头聚落,得月楼。/图虫创意

随着时代发展,侨民们盖房子的审美也从古厝、洋楼,番仔楼升级成更现代化的别墅。90年代,新盖的“别墅型”住宅在福建农村涌现,到2008年前后,几乎每一栋花费都在七八十万人民币以上。

这段时间,在农村盖起别墅的,也不乏留在国内创业做生意的闽商。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行,食品厂、鞋厂、纺织厂、服装厂等一大批乡镇企业在福建遍地开花,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各行各业的“隐形冠军”,也滋养了无数从农村走出去的民间富豪。

这些人积累了财富,就会回老家翻修祖屋。过去在80年代,福建农村盖房子主要采取木制和红砖结构,但因当地气候潮湿,这类房屋极易受腐蚀和破坏,后来翻修就成为一种潮流。


△闽南地区的农村,以前流行修建红砖大厝。/图虫创意

而修建别墅,福建老板们跟远渡重洋的闽籍侨民都有一个相同的理由:回乡“起大厝”,光宗耀祖。

“探大甲、起大厝、娶水某”,即赚大钱,盖大房子,娶漂亮老婆,这是流行于福建闽南地区的一种传统观念。

其中盖房子这件事尤其得到重视,在老一辈眼中,不管子孙在外面赚了多少钱,把房子盖起来别人才看得到,而一座好房子,又是娶漂亮老婆的标配。至少做到这一样,才算“成功”,能够衣锦还乡。

因此为了达到父母眼中、村里人口中“成功”的标准,有些外出务工的福建人即便没赚到什么钱,也要倾家荡产甚至举债回村里盖豪宅;还有些福建人平时在城里住着出租屋,却给不常回去的农村老家建了四层小洋楼。


△福建农村。/flickr

在福建农村,多得是一些外面富丽堂皇,里面还是毛坯房的半成品别墅,还有建在深山老林里的千万豪宅。

不管有钱没钱,回村必须盖别墅,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很多福建人的一种执念。


盖好房子,才算“光宗耀祖”

如果说福建人执着于回村盖别墅在于光宗耀祖,把这个词拆解开来,“宗”指的就是宗族。

唐末至宋代,北方衣冠士族迁徙入闽,福建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地理环境相对封闭,迁入的人口聚族而居便形成了许多单姓和大姓的村庄,宗族势力由此兴盛一时,一些宗族观念也在传承中变得根深蒂固。


△福建客家土楼。/unsplash

比如说乡土情结:无论走的多远,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根,赚了钱就要回馈宗族。

宗族制度的核心在于祖先崇拜,因此当福建的华侨群体在海外逐渐壮大,侨民们便开始积极捐资修建宗祠寺庙、重修族谱,掀起回乡寻根祭祖的热潮。

另一方面,要让多个同宗家族能够住在一起,住房也很关键。

在福建一些古村里,至今仍保有始建于清末时期的建筑群落,比如南安官桥镇漳里村的蔡氏民居群,由菲律宾华侨蔡启昌兴建,占地3万平方米,有近400个房间,还有宗祠、书院等,主要供蔡及其直系、旁系家族居住 。


△ 2013年4月23日,中国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土楼,裕昌楼。/图虫创意

这种聚族而居的大型建筑群落,到了19世纪末已经很少出现。出国经商的华侨家族财力增强,经济更加独立,导致乡村宗族内部出现家族分化,宗族结构逐渐松散,闽南侨乡的乡村住宅也开始向单体化演变。

最早是进化为院落式民居,比如闽南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以及带有西式洋楼建筑的番仔楼,家族中的兄弟姐妹、父母子孙等直系亲属共同居住,各家庭之间具有一定独立性。


△福建泉州建筑。 / unsplash

随着“分家”现象愈演愈烈,这种院落式的建筑被大量改建,或者推翻重建,逐渐演变成了如今福建农村更常见的独栋别墅、联排别墅等。

即便是形式上的“宗族”被逐渐弱化,福建人在农村盖起别墅,背后的宗族观念仍然影响深远。

比如宗族强调凝聚力,在福建人看来,家族团结也非常重要,所以即便是不经常回老家,也要把房子盖起来,逢年过节家族才能聚在一起。这种团结,是亲情的体现,也是外出经商的福建人的生存之道。

由于重视宗族、重视团结,福建商人发展出了一种“传帮带”的经商模式,只要有一个人在外面赚了钱,就会把周围人、甚至整个村都带入那一行。在福建晋江、莆田等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几乎是“一镇一产业”。

比如东庄镇做医疗,枫亭镇做加油站,忠门镇有建材系,北高镇有黄金珠宝系,陈埭镇更是走出了安踏、特步、361度,乔丹等一众国产运动品牌,成为“中国鞋都”。

做生意常常伴随着风险,对于福建商人来说,正是因为宗族观念的影响,同族、同村的人才能在相互帮助中形成一致对外的阵线,进而抵御风险,分享利益,形成一种强大而稳固的社会关系网络。

有时候,这种关系甚至发展到同一个村、同一个镇的老板会就回乡“起大厝”共同磋商,共用施工图纸,承包同一个施工队伍,因此在福建的农村里,极为相似的、成片的别墅群也比比皆是。

在盖房子这件事上,宗族观念对于福建人,也会呈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说,一些村民会互相攀比,“你家建5层,我家就建7层”,相比家族成员的实际需求,更加在意自家别墅是否压过邻居一头。


△福建漳州凤霞社与苏氏大宗祠,文物古迹与复建的宫庙。/图虫创意

当盖房子变成一项形式大于价值的“面子工程”,这时重要的可能不是宗族本身,而是“光宗耀祖”的行为。

但这恰恰说明了宗族更深层的影响力,即便没有赚到钱,房子一年到头也住不了几天,没有投资价值,当“起大厝”被父母亲戚、全村人都视为光宗耀祖的象征,大批福建人还是会忘掉种种“不合理”,选择回村修建别墅。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3-02-10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