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21012/ca311987796343a88b4a7d7b86e93643.jpeg)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800年前,五柳先生陶渊明在他的《桃花源记》之中为人们描述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税赋,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那是一个让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人间乐土。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21012/55c887a5b2f247a8bb6889db41bf3dbf.jpeg)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21012/7c6a2794011745c0a80ecece3c6709c5.jpeg)
如今,人们常常用世外桃源来形容那些与世隔绝、远离都市喧嚣的美丽乡村,有的地方还以其为主题打造成旅游景点,比如重庆酉阳和湖南常德的桃花源景区,而且还都是国家最高等级的AAAAA级旅游景区。虽然这些地方的确非常不错,却因为旅游开发,有着较强的商业包装痕迹。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21012/fc2f97229c04451d85e9eb789ea79ff6.jpeg)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21012/79e61519ec434172ac5e44b2c779ae79.jpeg)
那有没有既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又没有那么浓郁商业氛围的地方呢?还真有,最近渝帆在重庆巫山采风的时候,就发现了这样一个地方,虽然也已成为一个景点,但宣传的方向却并不是里面世外桃源般的环境,而是当地老百姓战天斗地修筑天路的精神。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21012/d90f3c4b2d1f42d4b71bd161c2a5e946.jpeg)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21012/5ed788a007844440ad43da91284aaddf.jpeg)
这个地方叫下庄,村如其名,它位于巫山县竹贤乡的一个天坑之下,或许这也是名字的来源。据说是几百年前,村民的先祖为躲避战乱,无意中来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天坑之中。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21012/4e8b0e59b05942d79bbb6b954da5e9f5.jpeg)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21012/ea5c9678c44e445b8271ba33baa9cee5.jpeg)
村子的四周全是高达1000米的高山,以前要进入村子非常不容易,仅有一个坡面的山势相对较缓,那也要70-80度左右,被村民踩出了一条之字形的羊肠小道,非常的险峻,出村如同攀岩,常有人掉下山崖,粉身碎骨。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21012/f8ad380a3c5f47959ee28d1c06141eb9.jpeg)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21012/bbcfceabf2084f3e978a5bc992e0078b.jpeg)
村庄进出不易,所以村子里基本上都自给自足,有自己的酒厂、纺织厂、酱料厂、榨油厂、工具厂、学校,当然这些厂都不大,类似于作坊,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村子里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并不对外销售,只有一些村庄里做不了的物品,才对外购买。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21012/e08fd90909314eddaf4fe0cff64b8fdc.jpeg)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21012/c11f5f0acf134ff78af820cf6ae7eb04.jpeg)
行路难,路难行,所以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汽车,更别说坐过火车、飞机,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种生活就如真正的世外桃源一般。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21012/0edfa1a0c91345079da429609f4a80b2.jpeg)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21012/7ca1ea57affd4c7fa803f05ab7d1c1e6.jpeg)
这样的生活在战乱年代无疑是令人向往的,无论有多乱也影响不到他们的生活,里面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没有矛盾,没有剥削,自给自足,或许也是很多人向往的诗与远方。但是随着和平年代的快速发展,里面虽然依然如世外桃源一般,但却也享受不到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村里的人看着外面越来越好,汽车、洋房、现代农业,而下庄还是与几十年前一样,心里也着急,几代人都想修一条出村的路,但是没钱、没工具谈何容易?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21012/85d66f9dc2664449a46c6ffaf1c5657d.jpeg)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21012/2daeaabe294c467cb5ec9211b6167e88.jpeg)
面对这样的情况,村民看着四周高耸入云的大山很是着急,1997年,30多岁的村支书毛相林终于下定了决心要修一条出村的公路,在他的游说下,得到了全体村民的支持,于是举全村之力开始在天坑的悬崖峭壁上如蚂蚁啃骨头一般,一点一点的修建,用他的话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21012/51bb9f3c3d754a0a9ec48d389097f089.jpeg)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21012/4c89ce032d6d4378b8af87d4a544f056.jpeg)
全村老小齐上阵,青壮年做力气活,年老的则在山上煮饭当火头军,大家风餐露宿,不眠不休,饿了就吃土豆、玉米、红苕,累了就睡在山洞之中,以地为席,以天为被。但是他们都只是普通的村民,又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尽管他们都很小心,但意外还是接二连三的发生,有六位村民在修建这条公路的时候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有的摔下悬崖,有的被巨石砸中……就算这样,也没有挡住他们修路的决心,他们历时7年,终于在悬崖峭壁上筑出了一条8公里的天路,让村子不再与世隔绝,汽车也可以开进村庄。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21012/860859c903de430ab15054b4b85a4b8e.jpeg)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21012/ebbe3e46f53942b1afa8e0997d1ad354.jpeg)
如今道路通了,村庄更美了,村子里引进外面先进的技术,规模化种植了脐橙、西瓜等经济作物,每天都有游客慕名前来游玩,村民开起了农家乐与民宿,坐在家里就有钱收,村子还是原来的村子,环境还是原来的环境,村民的收入却渠道更丰富了,生活更更富足了,更是成了人们向往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