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陈小姐年初来高尚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一年一次的健康检查,在这次检查中,陈小姐的超声报告提示有脂肪肝,身高172cm体重87斤的她深感不解,询问检查医生为什么她这么努力的节食运动还会有脂肪肝?
在检查医生询问了她的日常饮食、健身运动量、以及过往和家族病史后,判断陈小姐应为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减肥也能减出脂肪肝
2020 年 5 月,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在 Lancet 子刊《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系统分析和meta分析中,汇总了全球 93 个研究、覆盖近1058万人群的数据后发现,全球脂肪肝患者有40.8%为非肥胖人群,甚至有 19.2%为“瘦子”。
在过去我国经济尚不发达时,众多脂肪肝患者产生于饥饿和营养不良,哪怕是现代我国也有将近44.3%的脂肪肝患者是因营养不良而致病。
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是机体本身的代谢、代偿反应,是长期营养不良者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外源性的食物摄取少了,就会代偿性地导致内源性糖产生增多,时间长了就会刺激肝脏脂肪。
营养不良性脂肪肝即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外源性食物摄取不足),代偿性内源糖产生则增多,进而造成肝脏蛋白质合成障碍,时间长了就会刺激肝脏脂肪,属于代谢、代偿反应。
产生营养不良性脂肪肝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期节食、低蛋白饮食、吸收不良、氨基酸摄取缺乏,当人体热量供应不足且缺乏营养时,机体会动用组织中的脂肪,但同时又不能在肝脏内正常转化脂肪,进而堆积下来导致了脂肪肝。
这也是很多年轻人节食减肥反而减出脂肪肝的主要原因。
瘦人与遗传代谢性肝病
瘦型脂肪肝的病因除了营养不良的诱因外,还可能与遗传代谢性肝病相关。
遗传代谢性肝病是因基因缺陷而导致代谢异常的一大类疾病,常合并肝脏外其他脏器损伤,具有家族聚集特点,且种类繁多。
不少的遗传代谢性肝病主要或首发的表现就是脂肪肝,如肝豆状核变性(铜代谢异常)、遗传性血色病(铁代谢异常)、肝糖原累积症(糖原代谢异常)、Citrin 缺陷症、溶酶体酸性脂酶 (LAL) 缺陷症、NBAS 基因缺陷症、酪氨酸血症、半乳糖血症、遗传性果糖不耐症、线粒体肝病等。
遗传代谢性肝病的早期诊断很重要,若能经过早期检查发现可疑脂肪肝,且进行饮食控制和适量锻炼后,肝功能和脂肪肝没有得到改善,应怀疑为遗传性代谢性肝病,并及早进行检查诊断,早期的发现治疗可阻断或逆转肝脏病变,但若延误发现时机则可造成严重的甚至不可恢复的并发症。
脂肪肝本质上不可怕
目前医学上确定的脂肪肝标准是:肝细胞里含有的脂肪在5%以下,被列为正常;如果含量在30%以上,可以称为肝的脂肪变性,或者是脂肪堆积,才称为脂肪肝。
通过对脂肪肝病例的追踪检查可发现,肝脏里脂肪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并不是说出现脂肪肝后就完全不会逆转或不会恢复,正常来说当身体里的脂肪多了,肝脏里的脂肪堆积就多,而当身体里的脂肪减少,肝脏里的脂肪也会随之减少,也就是说,即使出现了脂肪肝,也不必忧心重重,只要减少体内的脂肪,脂肪肝是可以从明显到不明显的。
而对于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这有助于增加热量供给帮助人体脂肪恢复正常运作。
脂肪肝的健康检查
目前QCT可以测量人体肝脏脂肪百分含量,可用于脂肪肝的定量评价、疾病风险预测和疗效监测。
QCT可以和CT扫描结合,测量肝脏脂肪含量。动物实验表明QCT测量的肝脏脂肪含量与化学萃取法测量值具有高度相关性,在体研究同样证实QCT的肝脏脂肪含量测量结果与基于3.0T MRI Dixon技术的测量结果一致性良好。
由于对脂肪肝的传统认知往往是肥胖群体更易发病,因此对瘦型脂肪肝的检查以及评估就容易被忽视,但瘦型脂肪肝与肥胖型脂肪肝具有同样的代谢絮乱和组织学病变,且由于瘦人更容易忽视脂肪肝的检查,因此与肥胖型脂肪肝相比,瘦型脂肪肝更具有隐匿性,更容易被延误治疗时机。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均衡,不要为了身材而进行过度的节食,若有遗传代谢性肝病风险的人群,也要定期进行肝脏健康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