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627269
-
- 注册时间2012-09-03
- 最后登录2024-11-26
- 在线时间31999小时
-
- 发帖281534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60732
- 道行36950
- 原创106
- 奖券39
- 斑龄0
- 道券0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627269
- 发帖
- 281534
- 金币
- 60732
- 道行
- 36950
- 原创
- 106
- 奖券
- 39
- 斑龄
- 0
- 道券
- 0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3199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11-26
|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2-09-14)
—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去世,媒体回顾了她的生平,甚至连去世之地——位于苏格兰阿伯丁乡村的巴尔莫勒尔都变得声名鹊起。据巴尔莫勒尔堡的消息人士透露,女王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周享受着她所钟爱的乡村生活,而在丈夫菲利普亲王去世之时,她分享的也是两人在巴尔莫勒尔堡的照片。那么女王为什么对乡村中的居所情有独钟?这或许要从英国人的性格中去寻找答案。△ 英国东塞萨克斯Wadhurst的街道,图@Eric英国作家哈罗德-马辛厄姆就曾说过:“从内心而言,我们都是根植于乡村而不是城市的人。”这种根植不止属于乡村的居民,也存在于城市人心中。英国社会上流人士几乎都以拥有乡间别墅为荣,无论是皇室还是普通民众,都以侍弄花草、发展园艺、养狗牧马为乐。△ 英国峰区班福德,图@Eric笔者在英国居住之时,就曾有过深刻的体验,英国人无论有钱没钱,都会在乡村选择“躺平”。01英国乡村初体验在英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Lockdown成为常态,不少室内公众场馆都处于歇业状态,城市略显萧条,人们对乡村的热爱与日俱增。伦敦日常阴郁,街道略显萧条,正是在那样的背景下,笔者总是约上好友组队探访英国乡村——而这也是不少英国人的选择。△ 英国海威科姆的农庄,图@Eric在英国,通常有city,town和village的概念,City就是城市,规模最大,设施配备也最齐全,Village即是乡村,规模最小,一般很难找到电影院和大型超市,Town作为市镇规模介于两者之间,有些城市同样被叫做big town。一般意义上的乡村,多指类似中国村庄的village,它们在英国的土地上星罗棋布,虽然人口只有几百到几千,但诸如邮局、便利店这样的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英国Goring-on-Thames的街道,图@Eric有着近两个世纪铁路历史的英国,几乎做到了“村村通铁路”,无论站台简陋与否,都有铁轨连通着各个村庄,完善的铁路网也成了乡村热兴起的基础条件之一。△ 英国Box Hill的火车站,图@Eric游走伦敦周边十余个乡村,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叫做Goring-on-Thames,它既非小红书上的网红村庄,也缺少历史古迹的影子,甚至就连名字都显得那般随意——意即“泰晤士河畔戈灵”。事实上,这种命名的随性体现在英国地名的方方面面,比如英格兰北部大城市纽卡斯尔,全称是“泰恩河畔纽卡斯尔”,英文直译成中文就是“泰恩河畔的新城堡”;比如黑斯廷斯战役发生地的村镇,直接就被叫做Battle(战役);而坐落着古罗马时期温泉的巴斯,十分形象地以“浴室”(bath)命名……△ 英国巴特尔,黑斯廷斯战役的古战场,图@Eric越是简单的,越有着返璞归真的意味,就像伦敦周边这些“鲜为人知”的小村镇,日复一日地迎接着“躺平”的人群。02忘记手机的一天“英国的灵魂在乡村,英国人都是乡下人。”从伦敦市区的帕丁顿站乘火车一个小时来到位于牛津郡的Goring,我才开始逐渐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英国Goring-on-Thames的一处房屋,图@Eric明明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周末,小村庄却涌入了不少平日里的“城里人”。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多个工业城市拔地而起,城镇化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给部分英国人带来了精神上的压力,重返乡村,回归自然就成了人们最朴素的一种选择。△ 英国panbourne,流水旁的房屋,图@Eric从车站走出不远,就是Goring的“村中心”所在地,村庄中的商店在周末多半处于歇业状态,只有零星的几家咖啡店门前挤满了踏青的人群,他们或是与我们同一班火车的乘客,或是驱车前来,大家几乎都手持一杯咖啡给陌生人一个“周末的微笑”,然后就或结伴或独自朝着村落深处走去。△ 英国panbourne,带着孩子在乡村骑行的人们,图@Eric村庄里的房屋大多有着百年以上的历史,处于核心地段的小教堂更显肃穆,遛狗的老人安静地坐在墓地中的长椅上,乌鸦鸣叫其间,仿佛在以这样的方式欢迎游人。建筑见证着村落的历史,河流与草木日复一日见证时间平静流逝,一座老旧的公路桥,连通起河流两岸的两个村庄,河边的小径,则将“人的气息”和“自然的气息”串联起来。△ 英国Goring-on-Thames连接两个村庄的桥梁,图@Eric鸭子在河中戏水,颇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味,若非对岸自带码头、草地和落地玻璃会客室的英式豪宅提醒,自己仿佛行走在幼年嬉戏的祖国山水之间。阳光驱散凉意,水流声交杂鸟鸣,偶有穿着运动服慢跑的人穿行,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宽阔的农田和牧场。△ 英国Goring-on-Thames自带“码头”的乡间豪宅,图@Eric在乡村旅行,村外的农田也成了观光地,没有了高楼的阻隔,野外的光线很有穿透力,借助着现代化的设备,如今的英国乡村已经很少纯劳动力的农活,但农牧业的层次感还是极其分明,△ 英国Goring-on-Thames,近处木垛,远处羊群,图@Eric形状不规则的农田参差分布,要靠着羊群身上的颜料才能分辨归属,被砍伐的木垛凌乱堆砌,唯有横平竖直的田野才有一种秩序感。△ 英国村庄Wye的农田,图@Eric路途中偶遇的英国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穿着沾满泥巴的运动鞋或者雨靴——英国乡村中,徒步才是主动的运动方式。△ 英国Goring-on-Thames,农场旁的一大家子,图@Eric穿越雨林,探访陌生路径,处处都是未知的自然风光,如果发现了藏于树木中的屋宅,便意味着即将抵达徒步的终点。△ 英国某村庄山地中坠毁测车辆,图@Eric而在丘陵地带,总会有大片开阔的斜坡,沿着草木中的小径行走,颇有“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意味。但太阳其实是晒干了露水的,于是我和大哥狂奔之后坐在草坡之上,视野足以容纳村庄、农田、河流和远处的山峦。△ 英国Goring-on-Thames,在草坡上遥望村庄,图@Eric两人举着罐装酒相饮,仰望云层带着节奏感的流动,汗水渐止,时间仿佛也在那一刻暂停。我便对大哥说道:“以后老了,真想带妻子来这里养老。”大哥则意味深长地笑说:“别这么快做决定。”△ 英国Goring-on-Thames,在草坡上畅饮一杯,图@Eric后来探访更多的英国乡村,我才明白他话中的深意,每个乡村的风光或许不同,但给人的观感却极其相似,山清水秀之间,缓慢的节奏更容易让人专注眼前的感受,我才突然意识到,除了拍照的时刻,自己竟全然忘记手机的存在,实现了一次彻底“与世隔绝”的“躺平”。△ 英国Goring-on-Thames,徒步向上的人,图@Eric03不同人的生活在Goring暴走一通已是下午,回村子的路上,我们和丘陵边晒太阳的农场主攀谈了几句。他原本有着修车的技术,却选择守在父辈留下的农场,得知我们从伦敦而来,他表示十分淡然,仿佛那不是开车一个小时就能抵达的地方,他说自己已经离不开乡村的舒缓节奏,偶尔运粮堵车,还会抱怨一句:“简直跟伦敦一样。”△ 英国Goring-on-Thames的农场,图@Eric四季阴晴不定的气候培养了英国人见面谈论天气的习惯,也给他们带来了略显内敛的性格,而一旦敞开心扉,他们就会成为一个出色的讲述者,由于Goring极少出现中国人的身影,乡村中、丘陵上偶遇的英国人都十分乐于和我们交谈。△ 英国乡村,下午吹着风喝酒的人群,图@Eric比如雨林中一位擦肩的一位徒步大哥,就是真正意义的“去手机化人群”,他至今使用着只有电话和短信功能的老旧手机,没有任何的社交媒体,只想用自身的感官去感受生活——确实,老派的英国人是保守的,这种保守心态源自乡村培育的心理机制,乡村的树木与田野最接近自然法则,这种法则是秩序,恰恰又是人间社会的经纬。△ 英国Goring-on-Thames,小河边跑步的年轻人,图@Eric相比之下,桥边弹奏吉他的年轻小哥就显得有些“叛逆”,他是正在就读研究生的音乐高材生,希望在毕业后先去跑外卖,因为做英国的骑手收入颇丰,可以支撑他去沉淀音乐梦想。抱着东方式思维的我们有些诧异,但从小哥清澈又纯粹的眼神中,我们又明白这就是他“认定的选择”。△ 英国Goring-on-Thames,废弃的电话亭被包装成共享书店,图@Eric而在回到Goring村庄的时候,一些“佛系”的店面已经开始营业,——对于乡村中的英国店铺来说,时常到午后才开始营业,仿佛开店是为了体会生活,赚钱只不过是“加成”而已。同行大哥就被冰淇淋店金发碧眼的年轻姑娘所吸引,甚至走到车站了也要返回二次光顾。平行线的相逢从一句“你的眼睛真美”开始,引得姑娘羞赧一笑,正是顾客稀少时,大哥便和姑娘聊起天来。△ 英国南海岸的Rye,具有一定年头的石子路,图@Eric原来她曾在伦敦读书和工作,渐渐发觉快节奏的生活不适合自己,于是回到故乡变向“隐居”。冰淇淋店的工作十分简单,让她有足够的时间阅读和晒太阳。最后的最后,大哥和姑娘互相留下INS,便在日落之前赶去搭乘返回伦敦的火车。△ 英国Goring-on-Thames,林地间的小道,图@Eric在火车上和Goring最后一瞥,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说“返璞归真”是自然的灵魂,那么“随遇而安”的人群就是乡村的另一种灵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躺平”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英国村庄中,猫咪都变得懒洋洋的,图@Eric04“躺平”是一种态度英国众多文学作品中对乡村着墨颇多,深深的土地情结也强化了英国人对乡村的向往。简-奥斯汀在小说中细腻地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细节,《呼啸山庄》里刻画了狂风和孤寂的荒原,浪漫主义作家们不遗余力地歌颂大自然,以至于人们忽视了乡野中百变又统一的另一面。△ 英国海威科姆,草地和羊群,图@Eric峰区班福德的乡村始终等待着探访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游人,莎士比亚故居所在的小镇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南海岸小村日复一日见证日出日落,△ 英国南海岸村镇,人们开车到海边晒太阳攀谈,图@Eric巴特尔的修道院和古战场,沉默见证着光阴流逝……这是英国村镇彼此不同的一面,甚至行走期间的人也是各有千秋。△ 英国峰区班福德,小哥登上山顶拍摄风景,图@Eric然而细细回想,即便生活模式不同,彼此有着各自理想,触碰乡村的我们,似乎都有着各自的初衷,期待寻找内心的那一份答案,这便又是乡村人群中“统一”的一面。△ 英国乡村中划船的人们,图@Eric这让我想起2022年国内最热门的词汇,除了“内卷”之外,大概就是“躺平”了。疫情时期,人们外出旅行并不方便,工作上的压力也是节节攀升,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都开始将“躺平”挂在嘴边。工作累了,房价太高,或者生活不如意、心情不愉悦了,皆可用“不如躺平吧”来缓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露营热和徒步热开始兴起,在阳光大好的周末,抑或内心躁动的节假日,城市中打拼的人儿们都开始大量地涌向郊外或者乡村,要么扎营烧烤,要么玩水嬉戏,佛系者甚至晒着太阳钓着鱼,安静感受时间的流逝,对“归隐田园”的“养老生活”的向往,大抵如此。
△ 英国乡村中停靠的私人小艇,图@Eric回想起居住英国期间去感受的乡村生活,才发现原来人与人、国与国固然不同,但心境却有相似的地方。——所谓“躺平”,有时候不过是一种态度而已。选择和态度每个人都有,只不过纷忙的生活,将它藏了起来。△ 英国乡村小道,飞机成群结队地飞过,图@Er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