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546371
-
- 注册时间2008-09-23
- 最后登录2024-11-25
- 在线时间25620小时
-
- 发帖69823
- 搜Ta的帖子
- 精华76
- 金币-598
- 道行5638
- 原创799
- 奖券5791
- 斑龄3
- 道券183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546371
- 发帖
- 69823
- 金币
- -598
- 道行
- 5638
- 原创
- 799
- 奖券
- 5791
- 斑龄
- 3
- 道券
- 183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2562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4-11-25
|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0-05-17)
—
去年,网飞一口气推出三部华语原创剧集——《罪梦者》《极道千金》和《彼岸之嫁》,试图借此进军华语市场,结果接连碰壁,表现不佳。尤其“打头阵”的《罪梦者》,它集结了张孝全、贾静雯、范晓萱等超强卡司,并以不可描述的大 尺度桥段刷爆网络,最终仍然高开低走,没能封神。今年,网飞又带着一部新出台剧卷土重来。它改编自推理小说家天地无限的《第四名被害者》,由张孝全和许玮甯担纲主角、林心如特别出演,从题材到卡司都相当值得期待——《谁是被害者》。剧中的男主方毅任,是一名法医鉴识官。他从小患有亚斯伯格综合征,也就是“没有智能障碍的自闭症”,表现为无法察言观色、人际关系障碍,但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格外专精。无论在警校学习还是在鉴识科工作,他总能凭借卓越的观察分析能力破获奇案,同时又因为性格一根筋,经常得罪人,让大家又爱又恨却不服不行。剧情一开场,男主所在的平霖市侦查第三大队,就接到一起离奇命案的报警。案件发生在旅馆套房的浴室内,死者疑似过气女歌手苏可芸,尸体被食人鱼酸高度溶解,现场极其恐怖。由于未发现闯入或打斗痕迹,警方初步认定为自杀案件。但男主经过勘察取证,不仅在现场找到未溶解的针头和聚乙烯材料,证实死者注射过致命量的芬太尼(麻醉剂),还从浴缸胶塞上发现了一枚陌生指纹。经过调查,指纹属于一个名叫江晓孟的未成年少女。她本该被当地少管所看押,但却在入所当天擅自逃离,至今仍是失踪人员。以上线索让男主大惊失色,因为这个有杀人嫌疑的江晓孟,正是他失联多年的亲生女儿。为了保护女儿,他铤而走险销毁了指纹痕迹,并在私下展开调查,誓要找出溶尸案的真相。但不幸的是,他的这番操作被一位女记者发现了——她就是本剧的女主徐海茵。女主供职于《新时报》社会线,经常为获取新闻不择手段,甚至要挟涉赌警员泄密。得知女歌手苏可芸离奇亡故后,她自然不想放过这个热点——先是假扮歌迷,骗取苏妈信任,打探到苏可芸死前在筹备复出专辑;接着又将案发现场的偷 拍照曝了出来,揭露苏可芸的死状与新专辑封面相似,大肆渲染她的离奇死因。更巧的是,男主的女儿江晓孟之所以会进少管所,是因为她曾在陪酒时暴力伤人。而当年采访江晓孟、写下相关报道的记者,正是女主。所以,当女主发现江晓孟涉嫌溶尸案时,便立刻以此威胁男主,要求对方共享案件进展。那么江晓孟真的是凶手吗?剧情显然不会如此简单。首先,在解剖尸体的过程中,男主发现死者的颅骨和耻骨形态,属于一名男性。经过DNA检验,他才发现死者的真实身份,其实是一个名叫游诚皓的男子,生前与江晓孟在同一家酒店上班。他虽然生为男儿身,却渴望做变性手术成为女人,因此遭到父母唾弃,每天都在痛苦与孤独中想要轻生。随后,根据消费追踪及道路监控,警队发现真正的苏可芸曾携带硕大背包,走进了誉品尚城的建筑工地。但等他们赶到建筑内搜查时,却发现对方已经被烧成黑炭。现场还留有一张誉品尚城的员工卡,似乎有意混淆视听,想让警方把死者当成卡片主人——不久前刚离职的张聪健。经过尸检,苏可芸体内查出了大量芬太尼,也就是说她先死于麻醉剂,然后才遭到大火焚烧。更诡异的是,她的胃里还留有一枚防溶解的记忆卡胶囊,其中存有誉品尚城非法压榨、导致员工过劳患病的证据,以及胃癌晚期的张聪健被经理恐吓威胁的截图。至此不难看出,这两起案件彼此关联,属于有预谋的连环凶杀案。它们不仅都采取注射芬太尼的作案手法,而且从游诚皓到苏可芸再到张聪健,皆是由上一任死者伪装成下一任被杀,并帮其完成临终遗愿——游诚皓之死引发舆论关注,换来苏可芸的“遗作”被发表;而苏可芸死在誉品尚城后,则使得该公司行贿官员、压榨员工的罪行被揭露。但问题是,凶手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他真正想表达的又是什么?目前,《谁是被害者》已经一次性放出全部八集,好奇真相的小伙伴可以入坑找答案,我在这里就不多做剧透了。可以说的是,无论溶尸案还是焚尸案,都只是连环案件的开始。随着男女主角和警方的追踪,接下来还会有更多被害者相继涌现,并以接力模式先后赴死、实现遗愿。作为一部网飞出品、以社会案件为背景的台剧,《谁是被害者》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去年HBO与台湾公视联合制作的《我们与恶的距离》。两部作品有许多与生俱来的相似点,都是剧情高能、节奏紧凑、视听语言考究的上乘之作,兼具美剧的高级质感与台剧的人文关怀。今天聊到的这部《谁是被害者》,从每集结尾的讲述环节也能看出,主创团队为了还原真实的案件侦查及鉴识过程费尽心力。他们不仅请来刑侦警察、法医鉴识官、媒体记者、心理医生给出专业指导,让演员们的表现既不会失当过激,也不会缺乏现实说服力;而且剧中的案件现场、道具都堪称高度仿真,给人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感。同时,剧集也映射出了不同层面的社会乱象,包括边缘群体困境、资本对底层的盘剥压榨、官商勾结牟利,以及媒体人职业道德沦丧等等。比如剧中的女主在得知命案真相后,认为大肆报道会渲染消极情绪,给身处困境的人们带来负面引导。但另一位记者却为了争抢流量,大吃人血馒头,还以“自己不报别人也会报”作为给自己免罪的托辞。还比如侦查第三大队的副队长,为了给屡次脱罪的杀人犯定罪,不惜知法犯法,篡改关键证物。这些现实笔触,一方面是益于原著作者本身就属于社会派推理小说家,擅长以社会案件为背景、挖掘小人物之间的相互倾轧。另一方面不难看出,编剧及主创们在撰写剧本、塑造人物的过程中,也对现实关照以及价值观输出,有着自己的想法和野心。与许多同类题材作品不同的是,这部剧既没有将最大焦点放在“找出真凶”上,也没有像《我们与恶的距离》那样,着力于揭露杀人犯的成长经历与犯罪起源。而是如同剧名所说,整部剧的核心就是一个接一个地找到“被害者”、解读他们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这些人里,有被时代抛在身后的过气明星,有受尽歧视的跨性别人士,有被企业吃干抹净的绝症员工,也有被夺走作品归属权的盲人艺术家……他们既是连续殒命的案件被害者,也是受尽忽视、霸凌、压榨,却又无法为自己发声的社会被害者,最后只能以死亡落幕唤起公众的注意。而这些真实的苦难,不仅来自于边缘群体,同样也可能会发生在你我身上。就像剧中的警察、鉴识官、记者等查案者,也都或多或少背负着各自的不幸——男主作为亚斯伯格症患者,经历了一段沟通无能的失败婚姻,导致女儿被化学试剂烧伤、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女主原本生活在条件优渥的家庭,但由于生意失败,家里欠下巨款,父亲没有勇气面对现实,她差点被拉着一块轻生。侦查三队的副队长,虽然办起案子脾气火爆,但在患有抑郁症的儿子面前,他既感到担忧和亏欠,又因为分身乏术备受埋怨。在侦破命案的过程中,无论是父爱无能的男主、背负憎恨的女主,还是舍小家寻正义的副队长,都要渐渐学会直面过去的伤痛、找到和解与疗愈的方式。所以严格来讲,这部《谁是被害者》尽管揭露了社会与人性的阴暗面,道出了边缘与底层的悲凉无力,但它也仍然充满了爱与希望,不乏治愈的力量。正如现实中虽然存在不公和苦难,每个人都有感到绝望的瞬间,但只要抓住生活中的一线生机,谁都有重获新生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