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53阅读
  • 1回复

[转帖]失宠的肥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230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7-25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2-10-10) —
小时候,老家人比喻某种食物好吃时,会打比方:“像吃肉一样!”这里的“肉”特指猪肉,且很大程度上是指肥肉。

“妈妈有好吃的吗?”“有肉!”这是当时孩子与妈妈频率较大的关于吃饭的会话。真的有肉吗?不一定。从妈妈说话的语气和表情便可判断出来,如果话语温和、面带笑容,真的有肉吃了;如果语气严肃、脸色冷峻,生气的样子,那就没戏了,甚至,妈妈还会补上一句:“不好好地干活苦钱,哪来的钱买肉?”“苦”字,表明钱来之不易,要靠辛苦劳动才能换来;“苦”字,也表明当年的肉贵重,吃顿肉不容易!

计划经济时期,家乡物质匮乏,百姓生活处于食不果腹、衣不暖身的状况,吃油更少,用夸张点儿的说法:用油量是以滴数计算。猪肉成为补充营养、改善生活最好的食物;猪油也是人们最钟爱的食油。

平时吃顿肉都是稀罕的事,有时两三个星期才能吃上一次肉,而且数量有限,不能吃个够,只有过年(春节)才能完全满足。

过年,腌制腊肉是家家必备的,冬日阳光下,家家门口墙壁上或多或少都挂出一嘟噜一嘟噜的腊肉腊鱼,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腊肉越肥,阳光晒得滴油流油,那才叫好。腊肉的多少,象征着家庭的贫富。

那时,最贵、最好销的猪肉不是排骨,也不是瘦肉,单纯的排骨根本没有人买,必须连肉(五花肉)一起卖才行。记得当时妈妈每次从三四里外的沈集街上买回五花肉(当地人称肋条心)时,总显得非常自豪:“今天是找你二姨娘家亲戚老刘‘开后门’买的肋条心!一点瘦肉都没搭!”妈妈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高兴的就是肋条心肥肉多,瘦肉少。现在想来不可思议。

少油年代,荤油即猪油,是人们吃油首选的品种。猪油,分猪大油和花油,大油也称板油,是猪宰杀后从腹腔直接扒下来的板块状的油,大油出油率高,且醇香浓郁,价格高;花油则是从猪肠上一点一点地扒下来的,成网状,看上去像花,花油出油率低,且有腥味,但较便宜。

由于猪油比猪肉贵,如果家庭经济拮据,买不起猪油,就买大肥肉回家炼油充当荤油。虽炼出的油香味较淡,但倒也可口,将就着吃。

我最爱吃妈妈做的菜干饭(菜米饭),尽管几十年时光流逝,最疼爱我的妈妈已远去天堂。现在回想起来,菜干饭好吃,主要原因就是,饭煮好后,刚揭开锅盖,妈妈就抹一团荤油放进饭里并拌匀。吃起来,米香、菜香、佐料香和荤油香汇集到一起,更加可口,浓香、馨香,浸入味蕾,渗入骨髓!

流年似水,岁月沧桑。新中国成立70年,祖国经济建设令世人瞩目、赞叹,如今人们的饮食理念和习惯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追求科学健康长寿的生活方式,市场上猪大油几乎不见踪迹,见到大肥肉,人们会望而却步,而从前最廉价甚至无人问津的排骨却成了最抢手的东西。

肥肉的失宠,不仅折射百姓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折射国家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和祖国由贫穷落后到富裕发达、由弱小到强大的光辉发展历程。

□易少敏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至尊狼王

UID: 74095

精华: 47
职务: 山庄贵宾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809428
金币
50262
道行
19085
原创
288
奖券
12490
斑龄
0
道券
129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230(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15
最后登录: 2025-01-2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7-26
小时候吃的猪油拌饭也确实不错的。。
1条评分金币+1
假正经也 金币 +1 - 2019-07-2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