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90阅读
  • 0回复

[猎奇]世上真有黑色闪电存在?盘点高速相机下那些惊艳的闪电瞬间 [5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178
金币
2492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275
斑龄
190
道券
101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023(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11-2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5-17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19-05-23) —
        
闪电是一种极其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发生在云与云、云与地以及云体内部之间强烈的脉冲式放电现象。这些脉冲之间的间歇时间都很短,只有百分之几秒。因此人们也常用“闪电般的速度”来形容事物转瞬即逝的状态。
脉冲一个接一个,每个放电脉冲都由一个"先导"和一个"回击"构成,因此我们平时见到的闪电都不会是单次闪电,而是由多个闪击构成的。在空气极度潮湿、且有大块的积雨云条件下容易形成雷电,而在天气干燥的地区一般不容易出现雷电现象。


闪电现象。
风光摄影大师 Dustin Farrell 利用高清影像设备拍摄了一组闪电发生时的影像,在平时看来令人惊恐的闪电,在高清摄像机的慢放镜头下居然呈现出了不一样的自然之美。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由Dustin Farrell拍下的闪电瞬间。
肉眼看到的一次闪电,其过程是很复杂的。当雷雨云移到某处时,云的顶层为阳电,底层为阴电,在云底与地面间形成强大电场。当聚集的电荷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在云内不同部位之间或者云与地面之间就形成了很强的电场。电场强度平均可以达到几千伏特/厘米,局部区域可以高达1万伏特/厘米。这么强的电场,足以把云内外的大气层击穿,于是在云与地面之间或者在云的不同部位之间以及不同云块之间激发出耀眼的闪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闪电。


一般来说,一次闪击历时仅有0.25秒,由多次闪击构成一次闪电。长度则在几百米至几千米不等。




闪电的形状多以线状和片状居多,也有带状、联珠状或球状、火箭状等不常见的形状。闪电的颜色一般为蓝色、红色或白色。
世界上还有一种特殊的闪电——黑色闪电,俗称暗雷。黑色闪电一般不易出现在近地层,如果出现了,则较容易撞上树木、桅杆、房屋和其他金属,一般呈现瘤状或泥团状,初看似一团脏东西。当人们用物体敲打或摘除它时,它便会燃烧或爆炸。
1974年前苏联天文学家契尔诺夫就曾经在扎巴洛日城看见一次黑色闪电。据他回忆道:一开始是强烈的球状闪电,紧接着,后面就飞过一团黑色的东西,这东西看上去像雾状的凝结物。科学家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确实证明有"黑色闪电"存在,是由分子气凝胶聚集物产生出来的,而这些聚集物是发热的带电物质,极容易爆炸或转变为球状的闪电,危险性极大。


闪电的温度可达17000摄氏度到28000摄氏度,是太阳表面温度的3-5倍。如果闪电击中树木,极易引发森林火灾。每年全球因雷击引起的火灾不计其数。




森林火灾。
闪电极高的温度使沿途的空气剧烈膨胀,空气迅速移动形成波浪向四周传开,并发出声音,这就是雷声或说"打雷"。我们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


光每秒大约能走30万公里,而声音只能走340米。根据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看到闪电起到听到雷声止,这一段时间的长短,来计算闪电发生处离开我们的距离。假如看到闪电后,隔10秒听到了雷声,说明这块雷雨距离我们约有3400米远。利用这一点,在野外时可以提前选好躲避地点,以避免危险。


闪电会放出巨大的电量和热量,难免会给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造成威胁,如雷击事件或者因此引发的其他灾害。因此在雷雨天发生闪电时,要尽量避免外出,不要使用插电式电器设备,也避免使用手机和其他金属器物,远离水和空旷地方,千万不能在树下躲避雷雨!


闪电对人类也有一定的益处。在雷电交加时,大气中的部分氧气被高温高压激发变成了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反而可以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极高高温,可杀死大气中大多数细菌和微生物。闪电时由于温度很高,会使空气中的氮和氧合成二氧化氮。大雨又将二氧化氮溶解成为稀硝酸并随雨水降至地面,最后变成了作物能够直接吸收的氮肥。据计算,全球每年由雷雨中放电而“合成”的天然氮肥就有20亿吨以上,这就相当于20万座年产1万吨的小氮肥厂全年产量的总和!
最近青海火了,茶卡盐湖火了。茶卡盐湖被人们认为是这个地球上所剩不多的洁净之地之一。那里的湖面非常的干净、清澈、平静,站在湖面上拍一张美美的照片,湖面里的倒影和真实的景象看起来一模一样。分不清哪一个是倒影,哪一个是真实。

这里的风景十分的漂亮,特别是在日出和日落的时候。彩云朝阳或者是夕阳映射在湖面上,构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的景象。而且在它的不远处,就能够看到常年积雪的雪山。雪山倒映在湖面上,湛蓝色的天空与湖面,交相辉映的雪山与湖泊,实在是太壮观了。也因为如此,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前去游玩。

今年夏天,在它火爆了之后,来这里的游客较之前有了很明显的增加,每天来这里的人数大概在4万以上。如此多的人来到这个地方,而它显然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旅游旺季的时候,这里的游客太多了。每个游客想要去湖中央需要换上鞋套,避免污染这一片净土。然而人们在换下鞋套走的时候就会把鞋套遗留在岸边,并不会把它扔到应该扔的垃圾桶里面。工作人员虽然很努力的在清理垃圾,但是游客人数实在是太多了,他们也清理不过来。

视频发布到网上之后,引起了人们热烈的讨论。有网友觉得景区的管理水平实在有待加强,到处都是被丢弃的鞋套,看起来就像是垃圾场一样。一点都不是我印象当中的天空之镜了。也有网友说到大家的素质确实有待加强了,照这样一直扔下去的话每天得配备多少人专门跟在你们屁股后面捡垃圾。大家随手把它放在垃圾桶里面不需要浪费很长的时间,也可以让这个地方变得更漂亮,为什么不做呢?

小编认为,景区的管理水平确实有待加强。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家应该养成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的好习惯,毕竟如此美丽的地方,可是经过了成千上万年才形成的,千万不要让如此美丽的地方毁在我们这个时代。
河南之美,不仅美在自然风光,更有它发源中原文化的人文底蕴,在皖、豫、鄂交界处选个山中无名村都能看出非凡之智!史书常用“兵家必争之地”来形容某地的战略意义,丁家湾就是这样的存在!与格局单一、缺少纵深的古镇相比,这里拥有大量历史保留下来的古建和超凡智慧,就连红军路过都惊叹这山中村,竟也有如此完善的防御系统。

坐落于青山绿水间的丁李湾村就位于河南豫南山区的新县八里畈镇。
一进丁李湾,远远的就听见锣鼓之声传来。还未下车,即可感受到扑面而来劳动人民的淳朴与热情。香糯可口的糍粑、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皮影戏、喷涌而出的爆米花...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豁达真诚。很难相像,如此充满活力的村子,竟也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丁李湾繁荣过,衰落过。一段尘封的历史即将打开。
原名为李家湾,但散居在丁李湾周围为其种田看山的佃户多为外姓,由丁、蔡、夏等十六个姓氏,招赘了一个丁姓女婿,从此人丁兴旺,发展为光州邑南名门望族。虽子孙后代姓李,为了感恩,就将原名李家湾前面加了一个丁字。改成“丁李湾”,沿称至今。

事实如何,已无从考究。丁李湾虽始于元代,但因当时百姓无法读书识字,其间历史只有留给后世的碑文、《李氏宗谱》、《光州志》中有简略记载,但经过几百年的文化融合,无论是何姓,他们早已成为命运共同体。

追溯历史,丁李湾村始建于元朝,至今已有700余年。兴盛于清乾隆时期,闻名于清道光年间,鼎盛之时,田地7万多亩,庄园四周城墙环绕10多里,房屋多达13排,600多间,并有东西南北四道大门,内有800多人居住,更有“李氏庄园”之称。直至民国时期仍有“新县(集)城一圈,不如丁李湾一湾”说法。

远近闻名,规模宏大的丁李湾除了有豫南本地的居民外,还有一半的居民,他们的祖籍在皖南、赣北一带。故而你会发现此村的建筑也自然地呈现出南北两种不同的风格,其中以江南的徽派建筑最为出名。

村中的弄道不但窄,而且曲折,但两边依然留出了雨水槽、排水沟,加上路面均由石块、石板铺成,看上去小巧玲珑,但功能齐全。此外,据居住在这里的老人讲:丁李湾目前最深的宅院,有四五进深,而据通过土改分到“知府宅院”最多曾有13进深,但后来不是自然倒塌,就是被人破坏了,没有保存下来。

庭院深深,不管是从临塘的大门楼抑或弄道里大门楼进去,里边都还有若干个小门楼,宛若迷宫一般,可谓“一环套一环”,亦能用于防御外人侵扰。

站在丁李湾的莲塘前,从北岸向南望去,映入眼帘的5座恢宏的门楼一字排开,可以看见这些房子的外观多为青砖砌墙,青石料的门框,以大量做工精良的木雕、石雕构建,抬头向上看,还有“瞭望口”。屋脊上有陶制的“兽”压脊,门楣上方留有两个小洞,里面放置着陶塑的“金童”、“玉女”。根据职业、等级不同,各家门楼的规格也不同,富裕的人家在门墩上装饰菊花和莲花,官宦人家则装饰以龙凤、麒麟、蝙蝠。

以当时任职达到村里最高官的“李维屏家”为例,就位于一排门楼的西边,门头虽以木头制作,但配有龙的图案,屋门两侧的墙体呈“八”字向南,被称为“八字门楼”。要知道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从这座房子门口经过,文官可要下轿,武馆也是要下马的。

这种建筑风格,与附近村落新建的不少现代民居有共通之处,但这里明显更加雅致,精细,更具视觉冲击力。

细心的你是否发现,这些宅院还有一个共有的独特设计,那就是在门楼门枕两侧、宅院屋檐下方,都有若干个内大外小的孔洞。村里人的说法,这是为了在遭遇外人侵犯时,方便房主朝外多个方向发射火铳,“也可以朝外瞭望,观察敌情”而设计的。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丁李湾东侧,有座两层的秀楼,非常有名。该院紧靠门楼的山墙上,大窗周围有青瓦飞檐。据说这处豪宅的房主以前是地主,封建社会女子不便出门,就常在楼上隔着窗户,每逢千金出嫁,都在这里抛绣球。在它的正下方,有两个方形的石孔,多数人以为用于排水,实则用于发射火器,观察敌情。

夯实的建筑技术,精巧的防御设计。在1931年,丁李湾李氏宗祠是彭杨军政干校所在地,为红军培训连级以上干部1000余人;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丁李湾不少民居作为特殊时期的红军后方医院,接治红军伤病员180余人。可以说丁李村“红、绿”相映,古色生辉。

如今丁李湾经过岁月战争的洗礼,依旧保存有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300余间,门楼33个,石雕、木雕、彩绘、古井、城门、绣楼等历史遗迹160余处。

走在塘边,看着对岸的民居的倒影,望着门楼正对着的小山,江南水乡那种雅致感觉油然而生。

新县的故事静静地,犹如一位少女,腼腆而静怡,来到新县看明清建筑,听英雄的故事,十万新县儿女,踊跃加入红军的队伍,五万多人血洒疆场。丁李村人既有北方的血性豪迈,又聚南方的精致细腻。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镶嵌”在青山绿水间中,
1条评分金币+32
527801728 金币 +32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19-05-23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