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过了立秋但暑热尚未消退,连日来的高温高湿模式,让人们备感不适,体质偏弱者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症状。
那么暑热天气常会出现哪些疾病?什么体质的人群要格外注意防暑降温呢?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李方玲给出了答案。
暑天湿热常致病
“暑”、“湿”是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由于天气炎热,毛孔张开,出汗量较大,为了适应炎热的气候,人体生理功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食欲下降、情绪低落等,这样抵抗力就会下降。同时高温高热也给细菌的繁衍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因此暑热的初秋也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
李方玲介绍说,中暑是这一时期的常见病,发现自己或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迅速离开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此外,还可以通过多食西瓜来缓解暑热。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症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此外还有一种中暑是由暑热天贪凉阴冷所致,如在空调屋吃冰凉食物引起的胃肠型感冒,常有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此时服用藿香正气水可缓解。
如果是需要经常开车或对酒精不耐受的人群,最好别喝藿香正气水,因为藿香正气水中含有酒精,会对这类患者造成一定的困扰,可以改服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胶囊、藿香正气片等。
很多人担心高温会增加心脑血管的压力,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李方玲介绍说,其实从气候条件来看,热天并不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但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相对寒冷的秋冬季而言,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在暑热天相对较低,但不排除发病可能,如室内空调的温度过低,造成室内外温差太大,就有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病突发。
因此要控制好空调温度,以不低于26℃为宜,睡眠时温度还需有所升高。平时要多饮水,注意心态平和,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喝酒、暴饮暴食等),加强保养,这样才能规避不必要的麻烦。
热伤风暑热天比较盛行,证见咳嗽咽痛,鼻塞吐痰,面热。热伤风是一种暑热季的普通感冒,大多是因为在热的环境下,人体汗毛孔张开,汗液外泄,此时正是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又遭遇了风邪。
有的感受的是自然风,有的感受的是空调吹出的冷风,总之是风邪将汗毛孔突然闭塞,热和汗不得外泄出现,热郁于人体,邪气郁闭于人体,使人出现鼻塞、声塞、打喷嚏、心烦、口渴、头沉、乏力。
常用的食疗调理法可用薄荷、芦根煮水喝。中医讲薄荷辛、凉,有发汗、驱寒作用;芦根清热生津,能除烦、止呕、利尿。其适用于热伤风。
此外,暑热天最为多见的病症就是湿热致病,湿气侵袭人体主要表现在胃肠和皮肤,这也是胃肠病高发的原因之一。湿气伤及皮肤常表现为湿疹,因此这段时间祛湿非常重要,可以多食用一些红小豆、薏米仁等祛湿的食物。
不同体质保养有侧重
因为人有不同的体质类型,因此应对暑热带来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李方玲介绍说,热天有三种体质类型需格外注意。
01.相对来说此时最难过的体质类型是痰湿体质,因为暑热天湿气较重,湿上加湿常使这类人患上湿疹,表现为身上起水疱等皮肤症状。对于这类体质的人,平日应食用一些清淡并益于祛湿的食物,如红小豆、薏米等。
02.热天对于阳虚体质来说,适合冬病夏至,单纯的阳虚体质(即没有哮喘等疾病),可以在入伏当天做一次艾灸保健,适当温补肾阳。切记不可多做,否则会出现皮肤灼伤或身体不适。因为天热时人容易出汗,再加上艾灸对皮肤的持续加热,很多人会出现皮肤病变或身体不耐受的情况。
03.另外,气虚体质常表现为语声低微、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白、气短懒言、精神不振等,平素抵抗力弱。这种体质类型的人可以多吃点乌梅、山楂、五味子,常饮酸梅汤对身体有益。
无论是什么体质,切记不可贪凉,吹空调时温度要适当调高,风速尽量降低,不可长时间在空调环境里。要尽量喝热汤,喝热汤出汗可以将吹空调集聚在体内的寒气逼出,适当出汗对身体很有益,可以驱寒祛湿不必避讳。
注意饮食卫生能防病
李方玲说,保持身体健康还需要注意一些饮食细节:
一是注意饮食卫生;
二是要多食姜等驱寒食物;
三是要注意补钾。
热天最需要注意的是饮食卫生,如现在很多人买西瓜常选择半个,而裸露的表面会用保鲜膜予以包裹。这种情况要尽量避免,因为保鲜膜包裹的西瓜表面会有很多细菌,经常食用容易出现肠胃不适。
人常言“冬吃萝卜夏吃姜”。热天吃姜主要是用以驱寒,有些人吃冷饮太多或长时间吹空调,吃姜可以祛除体内的寒气。但吃姜也要讲究适度,如果热天大量食姜,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
另外,这一时期有人喜食大量的寒性食物,如海鲜等,此时多加一些姜、薄荷、藿香等作为调料,可以缓解食物寒性对人体造成的损伤。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在热天要尽量避免暑热,如果出汗较多要及时补充水分和钾,补水不妨吃一些水果,加一些盐分。
热天出汗使体内的钾大量流失,尤其是老年人常会出现缺钾的情况,因此可以多饮菜汁,吃香蕉、橘子等钾含量比较高的食物。但心、肾功能衰竭患者等切忌大量补钾,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