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到2007年的时候,A股市场定价权在机构投资者手里。这时候由于牌照优势,以及叠加了一个大牛市,公募基金规模迅速壮大,这些机构投资者的体量占比非常高,也掌握着市场的定价权。从2008年之后,机构投资者占比越来越小,失去了原先的定价权。
自从2012年开始,A股市场的定价权落到了产业资本手里。市场并购重组的数量越来越多,到之后大量上市公司变成了一个并购平台,通过并购各种公司把自己做大做强。在最极致的年代,我们会看到盈利不到1亿的上市公司,去并购掉盈利超过5亿的非上市公司,后者还不需要做大股东。大量的并购重组变成了一二级市场估值差的套利。从本质上,并没有真正为投资者和公司本身创造价值。
在产业资本定价权最强的2015年大牛市中,那时候许多人已经不再跟踪上市公司的业绩了,反过来跟踪上市公司董事长的行程,他要去哪里,他可能并购什么公司。从中,也看到了产业资本定价权的一种极致体现。
但是这种定价权已经发生了转换,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股权质押预警的比例大幅增加。目前A股处于股权质押平仓线以下的市值规模超过了一万亿,许多产业资本和上市公司控制人都被强行平仓,市场定价权已经不在产业资本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