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一生写照: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韩信在历史上被人们称为“兵仙”,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水 无常势,兵无常形。”是韩信最大的作战特点,他的战法多变,也很善于治军,短短三十几年的一生败章邯、擒魏豹、斩陈余、收李左车、降燕、杀龙且、攻占齐国等,暗渡陈仓、安邑之战 、 潍水 之战 、垓下之战,尤其是垓下之围,终结了西楚霸王项羽的霸业。
韩信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官拜汉大将军、左丞相、赵国丞相、齐王、楚王,“王侯将相”一人全任。但是功高震主,韩信没有得到善终。
韩信墓前的一副对联上联是“生死一知己”,下联是“存亡两妇人”。这副对仗工整的的对联也正是韩信一生的真实写照。
一知己
说是“知己”,但是“知己”这个词一般情况下给人的都是比较正面的意义,但是韩信这位“知己“就让人觉得知己这个词是个中性的词。此话怎讲呢?
人们常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知己”就是萧何,并且这里面的另一个主人公也就是韩信了。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群雄纷纷崛起,韩信加入项梁的起义军。项梁战死后,韩信便随余部归顺项羽,因为会武功,所以在项羽大帐前任持戟郎中。他以为能够接近项羽于是数次向其献策,但项羽没有采纳。韩信认为在项军内没有前途,于是在汉王刘邦进入汉中郡、武都郡、巴郡与蜀郡时,韩信逃离楚营,投奔汉王刘邦。
但是在刘邦帐下,韩信仍然未获重用,只做了个看守粮草的小官,后来遇到了萧何,与萧何的几次交谈中萧何发现了韩信的才能。
韩信满以为刘邦会重用自己,但是在汉中过了很多日子,依然无人问津,韩信很失望,于是准备离开汉营另投明主。
萧何听说韩信将要离开,突然意识到一定不能失去韩信这样的人才,听说韩信已经出了大营已是半夜,于是萧何不顾夜深,上马便追,这就是萧何追韩信的典故。因为着急追韩信,萧何没有来得及通知刘邦就连夜骑马出营。
因为当时关中生活困苦大量的士兵叛逃,刘邦大惊失色以为自己视为左右手的萧何也叛逃了。当萧何带着韩信返回汉营的时候对刘邦说,如果您只想做个汉中王,那么我追韩信回来是多余的,但是如果您想称霸天下那么韩信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于是刘邦采纳了萧何的建议,登台拜帅,韩信获得了汉营统帅军队实权,这也是多亏萧何慧眼识珠。
自此有了韩信为汉室打下江上的故事。此为“成也萧何”,萧何成就了韩信,也成就了大汉王朝。
那么“败也萧何”说的是刘邦平定天下后,因为刘邦猜忌心重,开始以各种理由屠杀开国功臣,那么打下汉家大半壁江山的韩信自是难逃此劫。
在萧何的计策之下,骗韩信入长乐宫中被吕后诛杀。
两妇人
韩信是贵族的后代,从小就习武熟读兵书,但是因为家道败落,只能与母亲一起困苦的生活,到后来母亲也死了韩信就沦落到没有饱饭可吃的地步了。
快被饿死时的救命妇人
堂堂七尺男儿,身强力壮,身边的有一位朋友看出韩信不是一般的人,于是经常请韩信到家里吃饭,因为都是乡里乡亲的,朋友的家庭也不是很富裕,整日的供着这样的一位年轻人吃饭,时间久了朋友的妻子就受不了了,于是每次都赶在应该吃饭的时间前让全家人都吃完饭,然后收拾好餐具,连一点儿剩饭都不留下,这样一两次之后韩信就明白了朋友妻子的意图,于是再也不去朋友家蹭饭了。
饥肠辘辘的韩信四处游荡几天也吃不上一顿饭,在河边有一位洗衣服的老妇人,人们称她为漂母。漂母看见韩信这样一位佩剑的年轻人(古代只有贵族才可以佩剑)每天都在河边游荡,定有难言之隐,于是漂母也不多问,每天都把自己带着的干粮分与韩信一些,就这样韩信维持了自己生命索性不被饿死。平定天下后韩信回乡,以千金酬谢漂母。
功成名就时的索命妇人
是的,这个妇人就是刘邦的皇后吕雉。
平定天下后,韩信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一大半的汉室江山都是韩信打下来的,刘邦担心韩信谋反,于是将韩信多次削去爵位,最后被贬为淮阴侯。但是因为韩信的能力确实是无人能敌,刘邦还是对韩信不放心,但是又不好意思杀掉这位开国第一大功臣。韩信知道自己是凶多吉少,害怕被诛杀,于是刘邦多次召见都推脱说自己身体不适不觐见。
于是心狠歹毒的吕后找来萧何商议用计将韩信骗入宫中。于是在刘邦出游的一天,吕后在长乐宫召见了韩信,将韩信诛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