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啊,你看看我的手!怎么青了?”
“护士,今天换只手打吧,那只手全是淤青!”
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患者向护士述说着打完针的苦楚:打针本来就疼,好不容易拔了针,又青了。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也为这样的事头疼不已!那怎样才能减轻患者穿刺后的淤青呢?
淤青的形成原因
1、拔针时按压部位错误
通常静脉穿刺共有两个“针眼”,一个是穿过皮肤的针眼,看得见;另一个是穿过血管壁的针眼,看不见。
在进行穿刺时,是在针头进皮肤后再将针头沿着血管进一段再进入血管,两个“针眼”之间有一定距离,如果按压皮肤的“针眼”而不按压血管上的“针眼”,则血液仍会从血管壁这个“针眼”流入皮下,形成淤血。
2、多次在同个地方打针
如上所述,打针刺破了血管,如果多次在同一个地方打针,则局部血管会受损,有可能会造成血液流出血管,淤积在周围组织间隙中的情况。
3、拔针后按压时间不够
按压针眼的时间与是否发生皮下淤血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常人一般出血时间是1~3分钟,凝血时间为2~8分钟,所以拔针后按压针眼的时间至少要3分钟,有凝血机制障碍者,更要延长按压时间。
4、老年人血管脆性大
老年患者由于长期输液血管脆性大,容易渗血造成淤青。
5、拔针后过度按压
一些患者在拔针后过度紧张,使劲按着伤口,如此一来,粉嫩的正常的组织都被按青了。
如何预防
患者输液完毕,拔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拔针时,要先揭开敷帖迅速拔出针头,在针头拔出皮肤的那一刻进行按压。按压时手指应沿血管走向按压,或者是几个指头并拢同时按在穿刺部位整段血管上。以免患者穿刺部位皮下出血,引起局部皮肤青紫肿胀。
按压的时候力度不宜过轻或过重,以具有一定力度,能够止血,但不引起局部酸痛为宜。
在静脉拔针后,打针侧的肢体暂勿用力。10分钟内避免手部下垂、抓拿物品、紧握拳头,防止再出血。这是因为,打针后血管壁需要一定的时间修复,修复过程中如果肢体用力过早,血液会经损伤的血管溢出,发生皮下淤血而引起皮肤淤青。
淤青处理小技巧
1、硫酸镁湿敷
取50%硫酸镁溶液50ml倒入一个搪瓷碗内,将纱布或毛巾浸入药液中,稍稍拧干后敷在淤青处。
2、药物外敷
用喜疗妥乳膏,将3~5厘米的乳膏涂在患处并轻轻按摩,一日1~2次。
3、物理疗法
以红外线灯照射。距离皮肤20~30厘米。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4、湿热敷
将毛巾或者纱布叠成方块,浸入60度左右的热水中,取出拧干后敷在淤青上,盖上塑料薄膜,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20~30分钟。
5、土豆片外敷
将土豆切成薄片贴在淤青处,每天更换一次。
[ 此帖被疾风-劲草在2018-03-02 12:2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