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时尚”一词,人们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大多是奢华派对,衣着昂贵而光鲜的男女,肆意挥霍着美食美酒。事实上,奢华伴随着浪费,这并非时尚的真谛。
只要经过精心设计,废弃的塑料瓶就会变身新潮的背包,闲置的电路板和鼠标可能幻化为耳环项链,被筛选淘汰的“丑陋”食物也能做成饕餮大餐,甚至连汽车尾气都能摇身一变,成为街头新潮的艺术涂鸦原料。这些故事绝不是天方夜谭。
且行且珍惜“剩食”派对正流行
爱浪漫的法国人居然也有“不看脸”的时候?法国Intermarche超市的员工,每天都要收集长相丑陋的蔬果。他们给每种丑果蔬取名字,为它们拍摄时尚大片,做成“吸睛”的海报后,再摆上货架上。为了让顾客了解这些丑陋果蔬的价值,他们将其中一部分做成了包装鲜亮的果汁,让顾客免费品尝。经过一番精心设计和营销,丑陋蔬菜水果货架竟然成为风尚之地,果蔬常常一上货架就销售一空。
浪费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食物浪费首当其冲。最近,在上海西岸艺术中心,由社会创新组织“瓶行宇宙”联手联合国粮农组织、老板电器举办的“不浪费,好好爱”全球创变者大会上,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代表马文森博士向人们提供了一组数据:目前世界上每年被浪费的食物高达13亿吨,约占粮食生产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大约有3亿吨的水果蔬菜被倒掉。“不是因为它们变质不能食用了,仅仅因外观遭到了损伤,成了‘歪瓜裂枣’。”马文森坦言:“从生产、运输、烹饪、食用,每一个环节人们都会淘汰这些‘歪瓜裂枣’。” 与数量惊人的浪费相对的是,全球还有7.9亿人口正遭受饥荒。不仅如此,这些食物的生产要占用15亿公顷的土地,占到世界耕种面积的28%,消耗水资源250立方千米,相当于全美家庭用水量的38倍,还会产生33亿吨的温室气体。马文森形容说:“仅因为外观不合格,这些食物就进了垃圾堆,我们浪费的不仅是可见的食物,还有各种隐形的社会资源。”
由广告创意人马克斯·帕扎克(MaxPazak)开创的“派对+剩食烹饪”的“DiscoSoup”模式,已经在荷兰、比利时、哥伦比亚、韩国刮起了“剩食派对”的旋风。
英国“反食物浪费”运动发起人、作家瑞斯特·斯图尔特描述说,在“DiscoSoup”的派对上,不同年龄、职业的人聚在一起,用音乐、舞蹈、创意和对于食材的大胆理解,将这些原本被丢弃的、却仍可安全食用的食材,做成成千上万餐美味的料理。“原来,‘剩食’一样可以很美味很时尚。”
不浪费再进阶连尾气都有利用价值
任何资源都不应该浪费,只要它们还有可利用的价值。自嘲是“废柴青年”的中国香港设计师张玮晋一直秉持这种理念。他发现,音箱和油桶都是5升的体量,于是便产生了将油桶做成新潮音箱的想法。
油桶顶部的瓶盖被做成了为音量旋控按钮,桶壁成了扬声器。因为身量轻巧,音箱能让人像背挎包一样斜跨在身上,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它在德国柏林DMY国际设计节斩获了奖项。
油桶音箱设计的成功,让张玮晋打通了设计的“任督二脉”,各种“垃圾”经他之手,都变成了新奇有趣的产品。比如,他发现,废弃的PET塑料瓶表面经过喷砂处理后,能形成柔和的散射光,便将其制成的LED灯。扔进垃圾桶的墙纸边角料,也被张玮晋做成了防水的钱包,成为一时的网红。
其实张玮晋还不算把不浪费的时尚做到极致的。曾在麻省理工媒体研究室担任研究员的阿尼鲁德·夏尔马,看到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颗粒物在白衬衫上留下了明显黑印,灵光一闪。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天天蓬头垢脸扒着汽车排气管反复试验的阿尼鲁德和团队,不但琢磨出了电化学尾气收集处理装置,还出人意料地“脑洞大开”,将其中的颗粒做成了优质墨水。 “每30毫升空气墨水,大约是45分钟汽车尾气的‘杰作’。”阿尼鲁德说,墨水本身蕴藏着深刻的意义。为了让人们了解墨水的功能,激发众人对于“不浪费资源”的时尚更丰富的想象,阿尼鲁德将墨水做成了时尚马克笔,并与当红的时尚涂鸦艺术家合作,让墨水涂鸦的足迹遍布大街小巷和各种时尚潮流之地。
名流都“节省”
奢靡铺张已过时
从各国各地兴盛的“剩食”运动,到油桶音箱、墙纸钱包这类层出不穷的用边角料、废弃物制作的时尚单品,乃至成为街头新潮涂鸦的尾气颜料,一群时代弄潮儿正以看似天马行空,却令人感到惊艳的创造力,力图改变全球大量浪费的现状。他们重新定义了“正能量”时尚观———不浪费,才是真时尚。
时尚圈的风向悄然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已经在各界名人身上显现。
炙手可热的好莱坞女星艾玛·沃特森为宣传电影《美女与野兽》,去了5个城市,展示了18套礼服。其中大部分礼服都是由边角料和废弃塑料瓶制成。在上海的首映礼,艾玛身着的高级定制裙子的布料,是上季高定系列剪裁后剩下来的边角料。出席巴黎首映礼时,她身着的礼服衣料是由废弃的塑料瓶制成的再生聚酯纤维。废瓶子经过回收处理后纺成纱线,从原料到成品都有可追溯标记。
阿迪达斯、耐克、Levis、Patagonia等品牌也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由回收塑料瓶制作的衣服或鞋子产品。这些商业公司的全新尝试,不仅带来了市场示范效应,还让全新的时尚理念在更广泛的范围得以迅速传播。去年11月26日,在对阵希洪竞技的主场比赛中,包括C罗在内一大票高收入星球在内的皇马球员,穿上了一款由海洋垃圾循环再造的环保球衣。名流效应,让不浪费的时尚逐渐走上了大雅之堂。
另一个例子是,知名米其林三星餐厅OsteriaFrancescana的主厨马西莫·博图拉也是“剩食”运动的拥趸。2012年,意大利摩德纳发生地震,36万个帕尔马奶酪因此遭到了破坏,无法正常售卖。作为厨师,他在当天推出了一道以帕尔马奶酪为原料的新菜式,还公开了这道菜的名厨秘方,成功将这36万个帕尔马奶酪卖到英国、美国、日本等地。
可别小觑名人效应的放大作用。据说,现在,连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都开始食用“剩食”制作的果酱。而在联合国总部,招待各国元首的餐单之中也出现了“剩食”的身影。大厨把本来要拿去喂牛的玉米,做成了可口的薯条,放上到了领导人们的餐桌上。
不浪费的时尚让地球变得更美好
“人们说起时尚,几乎都是在说那些东西有多昂贵,材料有多奢华。这样的论调等同于将时尚肤浅化、虚无化,除了奢华的皮囊,内里还有什么呢?”作为“不浪费”时尚的铁杆粉丝,时尚杂志编辑王沁,也参加了全球创变者大会。她认为,早先追求奢华、铺张的时尚已经过时。
如今,中国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了消费升级时代,像王沁这样对于“空心化”时尚进行了反思的人不在少数。作为时尚产业最重要的推动者,设计师也在逐渐改变之前一味追求颜值、注重外观的理念。按照张玮晋的说法,他做过市场调查,发现大多数产品设计往往注重外观包装,却不注重实用性。不仅如此,设计新产品还意味着新资源的消耗。由于市场需求的更替,很多新产品在推出一两年后就面临被淘汰的命运。“设计和时尚不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吗?为什么反而造成更多垃圾?”
正如张玮晋所言,时尚的初衷是制造话题和人们的关注度,却不是制造社会问题。如果深挖,它还有一层隐形的含义,就是用设计来解决某一个或者某一些问题,让这个世界、让人类所居住的星球变得更加美好。然而,人们的物欲过度膨胀,让时尚行业出现了各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当下,不浪费的时尚大潮来袭,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一点。
不浪费食物、不浪费资源,把废弃资源重新变成可利用的时尚要素,这都只是让地球变得更美好的开始。抛却那些对时尚片面的成见,让不可能变成可能,时尚的内核因此变得厚实,不再是那些数月就会飘散的过眼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