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西安一小时车程的地方,有一座镇子,一年四季食客不断,这个地方就是秦镇。
对于秦镇来说,最吸引人的地方或许真的不是那些只存在于口碑记忆里或史书记载中的周文王、秦始皇、后秦皇帝姚兴以及现已大多灰飞烟灭的“九楼十三堡”,而是一碗辣子香醋调成的大米面皮。
这一想起来就使人忍不住舌下生津的凉皮,传说从秦朝一直吃到了现在,味道依然醇美。
但值得秦渡古镇引以为豪的,却并不该仅仅是这一碗凉皮,而是它作为关中一座风格别致的古镇,传承了千年的文明积淀。
秦镇是西周时的沣都,与镐京南北相望,曾有九楼十三堡。南北两楼和一段黄土夯的城墙。秦镇桥一桥跨两地,是长安和户县的分界。
过了长安,就是秦镇北口。下一道坡坎,是青石垒就的北楼,不知什么年月被拆去了。秦镇叫秦渡镇,也有叫津的。沣河水丰,尤其是雨季,水流湍急,浊浪滚滚。
秦镇是陕西关中闻名遐迩的历史名镇。史有“周丰宫 ” 之称, 《 古今图书集成 》载,“秦渡即古丰地,沣水之西岸,丰旧城在焉”,镇北五里的“周文王灵台”就是历史的见证。 西安市户县东边,毗邻长安八水之一的沣河。
秦镇的米皮,非常受欢迎,看看老街上排着长队的几家老字号就知道了。大家不止现吃,吃完还要再打包,拿回去给家人朋友也尝尝,一次性打包十几二十份的,也不奇怪。有时候这家店吃完,还要到那家店也尝尝,根本停不下来。
但就是这么一碗看似简单的米皮,是颇有讲究的。要不然也不会被宠爱了千年,据说秦始皇也好这口呢。
秦镇米皮制作的原料,选取的是当地出产的籼米,加一定量的温水磨成米浆,再把米浆倒在笼屉布上蒸熟就好了。
简单吗?不简单!
这关键就是米浆需要的水量与温度。
水多了,米浆太稀,蒸出来的米皮就会软塌塌的;水少了,米浆太稠,蒸出来的米皮就会硬梆梆的;水温高了,米皮就会黏;水温低了,米皮就会硬;只有经验的老师傅才能拿捏到位,做出这薄如纸、韧如筋、白如雪的“皮子”。
这么一张“皮子”,需要再加上合适的调味料,才是一碗成功的米皮。秦镇人通常都会抓一把黄豆芽和芹菜,加入醋水和调料,最后提一柱雪白的米皮在红汪汪的油泼辣子里一蘸,再放入碗里,就大功告成了。
而这色泽鲜红,味道醇香的米皮,关键就在最后蘸的那油泼辣子之中,这可以说是秦镇米皮味觉的灵魂。
据说,秦镇油泼辣子用的佐料达二三十种之多,肉桂、八角、茴香、花椒、香叶、草寇、老姜,还有各种各样的中草药材等等,一些百年老店的用料甚至会达到四十多种。
在外人看来,用料如此讲究,味道如此可口的秦镇米皮有一种祖传秘籍般的神秘感,但是秦镇人却几乎家家都会,要不然,秦镇米皮店也不会多得一家挨着一家。
一碗米皮、一个肉夹馍、两口黄酒,便是过去秦镇人的美食标配。如今的食客,也有专属套餐:一碗米皮、一个肉夹馍、还有一勺麦仁稀饭,这么咥上一顿,甚是满足。
除了米皮之外,还有一样吃食几乎占据了秦镇的半壁江山,那就是炸油糕。油糕的馅料是用红糖、黑糖、白砂糖、黑芝麻、核桃仁等调成的,包好皮之后,往滚烫的油锅里这么一炸,外酥里内,而且油糕个头不大,一口一个,满嘴香甜。
吃饱喝足后,可以在老街和沣河畔上走走。秦镇自古以来就是关中较大的集镇之一,位于户县东郊八水绕长安之沣河西畔。
老街两旁,卖衣服的、卖鞋子的、杂货铺、五金店、钟表行鳞次栉比,颇有热闹集市之感。镇子上保留有一些老房子,还有当年的南门楼子和一小段城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热闹之余,也颇享安逸之道。
秦镇值得去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有正宗的米皮而已。还因在那里保留着很多古朴的味道。
▼ 辣子面的专卖店
▼ 还有桂皮、香叶等各种调料
▼ 售卖着各种蔬菜的种子
▼ 散装撑斤的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