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布仁巴雅尔演唱的“天边”,首先被吸引的是他那深沉并略带磁性的嗓音,通透、空灵,糅合蒙古族曲调的旋律,娓娓唱出诗一般的歌词。
“天边有一对双星,那是我梦中的眼睛,心中有一片晨雾,那是你昨夜的柔情……”随着歌声,我沉浸于歌曲的诗意中,仿佛置身于草原晨色中,漫天繁星,有一种力量,将我轻轻的托起,我在雾霭中穿行,向着天边缓缓飞去……
什么是“天边”?也许,答案无数。我以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边”,那些遥远并难以企及的地方都是“天边”。“天边”肯定很远,“天边”一定很美,“天边”可能很有魅力。听到“天边”的歌声,不禁使我想起过去那些陈年烂谷子的往事来。
说实在的,从小生活在沪上石库门围墙里的我,年少时极少能听到人们议论“天边”这个词。十五岁那年,学校组织我们去松江县华阳桥的一个生产队参加秋收。干完一天的农活,站在田边,望着夕阳西下,稻田尽头的茅屋顶上浮起袅袅炊烟被夕阳余辉映得通红,像红色的棉花团似地悬浮在空中,慢慢地飘逸到天与地的尽头,也许那就是天边了,当年的我如是想着。
十七岁那年的我,赶上了文革,没花路费去了一次北京。记得那是一个夜晚,乘着月色,在真如站挤上了北去的列车,火车开开停停,停停开开,在车厢的夹缝里不知捱过了多长时间,直到火车像叹气似地撒着气,白白的雾气团团包裹着长时间趴窝不动的列车时,才听得有人大喊一声,“北京到了”。猛然听到“北京到了”的吆喝声,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暗暗思忖,来北京的路也真够长的,快走到天边了吧。在北京待了一些时日。四合院虽跟上海的弄堂不一样,但有一点与上海弄堂活脱似像,那就是看不到天边。
十九岁那年,我去了黑龙江,去接受人生的“再教育”。记得那时的火车整整跑了四天四夜,总算到了一个从没听说过的“福利屯”车站,那是双鸭山附近的一个小屯子,由于成千上万知青们的到达,使这个地图上难以找到的小火车站顿时热闹起来。知青们以为到家了,但接站的干部却嚷嚷道,“到农场早着呢,还得走四百多公里的路程。”在天地接缝的边缘上,汽车没完没了的奔驰着,颠簸着,整整十多个小时,没有喘气休息,这汽车好像永远也没法跑到天边似的,直到太阳落山时分,才算到达了农场,一打听,这里离黑龙江、乌苏里江畔不远了,对岸就是苏联,呵,我们已经来到了中国正北偏东的“天边”了,将“荒原”与“天边”莫名地联系在了一起。
我对“天边”的切身感受,是在一九七一年。那年七八月份,正是麦收季节,突如其来的连连暴雨,使三江平原顿时变成泽国一片,只见成千上万垧等待收割的麦子浸泡于水中。农场动员成千上万名农工拿起小镰刀,走向地头,开始了这场“向天夺粮”的大会战。与众多农工们一样拿着小镰刀的我,站在泥泞的麦地边上,望着一望无际的麦地,所能见到仅仅是露出水面的零星麦穗,依稀可见的还有那些深陷在泥坑里,趴窝着的“东方红”履轨式拖拉机,拉断了大梁的康拜因则在一旁默默地做伴。
每个人负责割两垄麦子,大伙儿一字排开,齐头并进。泥泞中割麦,磨得再快的镰刀也难以使得上劲,只能连割带拽的,胡子眉毛一把抓,割累了,直起腰,喘一口气,抬抬头,望着一望无际的麦垄,觉得它好长好长的,几乎有几十公里长似的,看着远处朦胧的完达山影,据说麦垄的尽头离完达山麓不远了。不知割了多少天,我们才算到达了天边———麦垄的尽头。然后,我们又得从头开始领取两根麦垄,重复同样的活儿,再一次走向天边。
四十二岁那年,我去莫斯科工作了,跨出国门去感受不一样的“天边”。周边人们使用的语言不再是熟悉的中文,人们的饮食、生活习惯与我们不同,但在社会秩序,文化情操,道德标准,工作准则等方面又与我们之间的差别不大,但要融入这样一个社会并在那里开展业务却是困难重重。生活在这样一个“天边”的日子并不好过,至于收获,就是体验了在境外生活工作的滋味,知道了“天外有天”的道理。
五十岁回上海工作的日子又是一个追寻“天边”的历练,在国内各个地区的商战中寻找新的“天边”,探寻新的商机,在传统商业转向现代商业转化的过程中,目睹了这种翻天覆地的变革及商战的无情,不进则退,不进则死,这就是走向“天边”的法则。
六十岁退休后放下所有的牵挂和负担,犹如现代徐霞客巡山访水,探秘城市与乡村,走进一个又一个的“天边”,体验一个个“天边”的甘苦,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如同走向“天边”,若趴窝则如同井蛙观天般。我的那些陈年烂谷子的事儿说到这儿也该停一下了,还是要说到音乐,顺便说一句,我喜欢听音乐,布仁巴雅尔的嗓音和歌曲真的是好听,“天边”的旋律不时在我的耳边阵阵传来:我要树下树下采拮,去编织美丽的憧憬,我要山下山下放牧,去编织美丽的憧憬,我在山下放牧,去追寻你的足迹……
静下心仔细想来,人生一辈子都走在寻找“天边”的路上。“天边”是人生的一种憧憬,是人生的一种愿景,也是人生的一种梦想,人生一辈子都在憧憬未来,规划愿景,追逐梦想。“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一句古训,它是人生通往“天边”的方舟。“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是一句俗话,它告诫人们不要好高骛远,天边的梦想,从眼前做起。
作者:龚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