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二个文化遗产日,“走近旧石器,拥抱泥河湾”。小驴探访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泥河湾遗址,跟随考古学家的脚步,追寻原始人的足迹,感知“东方人类故乡”的神秘色彩。
泥河湾是世界上古人类遗址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目前,已发现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遗址160余处。其遗址数量之多、密度之高,绝无仅有。
为探寻“东方祖先”的居住地,清晨驱车赶赴阳原县大田洼乡。首先到访的小长梁遗址是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距今136万年。
小长梁,被镌刻在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上的第一阶。东方人类祖先,曾在眼前的这片广阔的泥河湾盆地中,繁衍生息。
如今沟壑纵横的泥河湾盆地,在百万年前,你可曾想见它的模样?这里曾是水草丰茂的河谷地带。众多的远古生物曾栖息在密林河谷中。
他们谨慎遵循着大自然的法则,分分秒秒都会上演弱肉强食的危险游戏。羚羊、麋鹿、三趾马、猎狗、大象、犀牛、老虎都曾是小长梁先民的邻居。
小长梁先民的狩猎能力低下,基本以动物尸体和野生果实为食物,其认知能力低于现代12岁的儿童。
即便如此,小长梁的先民依旧是聪明智慧的。他们砸击石料,制作石器,比起“北京人”的同类石器早60-70万年。小长梁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制品,以刮削器为主,有少量尖状器、凹刮削器、小型砍砸器等。
东方人类先祖生活的蛛丝马迹,采集自河谷中心处红色岩石及洞穴的附近。
即便如今看来,这里的风景依旧美丽,花木种类繁多,不失为理想的家园。也许,自古以来,人类选择居住地的标准就是背靠群山,面朝河海,春暖花开的。
曲曲折折的木栈道沿着山势绵延远去,正如人类自远古走来,经历了漫长的路。
不知又经过多少年,来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依然活跃在泥河湾盆地的怀抱中。阳原县大田洼乡的另一处古人类生活遗迹,也曾是一处河谷。
河谷的论断并非空穴来风的主观臆测,考古学家试掘的几处探沟,揭示出了这里曾是河谷的强有力的证据。
距今3万年左右的②号土层为季风层,出土了一些细石器与石叶,东方人类祖先的石器制作工艺愈发精湛。③号与④号土层为沉积层,剖面处镶嵌的大量碎石,便是水流冲击后沉积下来的结果。
另一处探沟的痕迹则更为明显。③号与④号土层定格了水流的痕迹。如此清晰的纹路左高右低,不仅记录下了水流的走向,更指明了这里曾是水流湍急的所在。
考古学家通过先进的光释光测年技术,在探沟的剖面提取一个个小立方体的土层样本,遗留下一个个痕迹。在人类没有文字记录历史的日子里,就用泥土中沉淀的时光来丈量人类的足迹,探寻祖先那远方的家。
驴来驴去,哏都姑娘,历史系90后森女一枚,文化创意师、活动策划师。搜狐旅游金牌作者、乐途旅游专栏作家、遨游旅行家、驴妈妈旅游达人、途牛大玩家。完全算不上“旅行达人”,也并非“典型性”历史爱好者。关注驴趣时光机,记得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