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71阅读
  • 0回复

[育儿宝典]戒网瘾门诊收费六千,心理咨询加吃中药遭质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4226
金币
37587
道行
18937
原创
750
奖券
354
斑龄
0
道券
2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075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1-2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5-17
— 本帖被 妞妞乐乐 执行加亮操作(2017-05-19) —
几个月前,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立了北京市首家专门戒除网瘾的中心——网络依赖治疗中心。该中心除了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外,最引人注目之处还要给孩子打针吃药。据悉,在这里戒网瘾一个疗程15天,一般情况下费用为6000多元。
  
网络依赖治疗中心位于北京军区总医院内一栋白楼2层。在楼道口,一道铁门挡住了记者脚步。该中心主任陶然告诉记者,设这道大门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能主动告知医生每次出行的目的,一方面可以约束个别成瘾严重的孩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所有的病人在中心都可以自由活动,家长也随时可以前来探望孩子。整个中心包括心理治疗区、住院病房区和活动娱乐区。
  
当记者在心理咨询师王辉的带领下进入一单人病房时,记者看到一位正在输液的14岁的小病人边看电视边写着什么,在病房内的卫生间,还晾着几件他自己洗的衣服,虽然晾得皱皱巴巴,不过洗的还算干净。这个孩子告诉记者,正在写自己的治疗感受,“这是医生给留的作业,我们每天都要写的。”
  这时,有一些孩子进来串门,记者问:“对这里的治疗感觉怎么样?”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异口同声地表示,这里住得比家好,有什么事都可以和医生说,和医生沟通没有代沟。
  据悉,网络依赖治疗中心正式接纳患者已有3个多月,目前在这里治疗的患者有18人。
  
陶主任告诉记者,现在每天都会有10多位家长上门咨询,而电话更是无数。从这些患者的情况看,12岁以上、心智还不成熟、容易被外界影响的初中生、职高生最多,占到了80%,另外还有20%是大一的学生,他们则是因为突然没有了压力过于放纵而发病的。从性别上看,男女生的比例大概为7比3,陶然主任认为,这和男女发育的不同有一定关系,女性因为其心理发育较早,因此患此病的也较少。
  
对于外界所谓孩子大都是家长连哄带骗才弄到中心治疗的说法,陶然主任表示了极大的不满,他告诉记者,这些患有网络成瘾病的孩子最讨厌的就是受到欺骗,如果家长没有在家中给孩子们做好思想工作,孩子是不可能乖乖住进医院的,“这里又不是集中营,如果孩子不想住,医生是没有权力不让孩子走的。”前不久,有一个病人家长瞒着病人把他带到中心,当时孩子得知真实情况后,在中心内大吵大闹,结果不但病没治成,反而更加引发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矛盾。
  
中心的心理咨询师王医生表示,住院的患者除了每天需输液、吃一些中西药调整其内分泌系统之外,还会与自己心理咨询师进行交谈。“我们要了解他们从住院到治疗中期、后期的所有心理变化。”
  王医生告诉记者,除了一对一的心理辅导,每天都会有一项团体辅导,通常的做法是把几个爱好相同的患者组成小组,然后让他们对某一件事情互相交流、发表看法。王医生表示,心理治疗就是一步一步地把孩子从他们心中网络世界里拽出来。
  目前,患者住院期间每天费用为400元,再加上一日三餐,一个疗程15天下来,总的费用一般情况下6000多,不会超过7000元。陶然主任表示,中心内起码达到了3星级的水平,再加上药物和心理治疗的费用,这个收费标准并不高。
  记者随后询问具体用药的种类及数量时,王医生表示,所用药物均是各医院最常见的,但具体如何服用就属于中心自己的研究成果了,不方便透露。
  
据中心统计,自开诊以来,有大约40个孩子的网络成瘾病已被成功治疗。
  今年25岁的北京男孩小李(化名),已经大专毕业两年了,10天前被父母送到网瘾治疗中心。在他的病房内,一边看着电视剧,一边向记者讲述了他的经历:“其实我打游戏就是为了躲开唠叨的父母,最长一次有15天没有回家,都是在朋友家和网吧的电脑前度过。”
  
据小李的主治医生介绍,小李刚到医院的时候,对人有非常强烈的抵触情绪,在填写住院资料的时候,除了说“不知道”,甚至还对医生大嚷大叫,“我不认识汉字,我不填”。随着10天来的治疗,小李恢复得很快,能够接受记者的采访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记者随后采访了几位已治愈患者的家长,他们一致的反映就是欣喜之余,非常担心孩子的病复发,“真的是不想再回到那样的生活了,孩子和自己都非常痛苦”。有的家长自言,现在连怎么当爹当妈都不会了,就连孩子出门,都要给戒瘾中心的医生打个电话,问问会不会产生问题。

美国心理学专家琳达·卡姆拉斯在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指出,三周岁美国孩子的微笑要比同龄的中国孩子多55.6%。
  她发表的《中美儿童发展》报告成为在此间举行的本届大会首批学术报告中最引人关注的一个,众多听众甚至挤满了报告厅的过道。
  卡姆拉斯的结论来自对40多例中美儿童笑容的记录、比较和分析,以及对两国儿童心理及性格差异的深入研究。
  
《父母必读》杂志副主编徐凡说,当今中国的城市家庭大多为三口之家,独生子(女)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从小娇生惯养。然而,父母的溺爱和过度关注往往造成子女缺乏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不知如何去关注、帮助和爱护周围的伙伴。他们对自身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容易产生对他人和社会的失望感。徐凡认为,“童年时的心理缺陷或情感残疾往往会影响一生的发展,而要弥补则需付出很大代价。”
  美国河郡学院心理学与教育学教授卡萝尔·亨青格的研究表明,与美国儿童相比,中国儿童发生内向孤僻、焦虑和社交问题的比例分别高出92%、31.3%和138%。
  “父母不应填充孩子的全部生活,即使是婴儿,也需要一定的独处空间。”徐凡说。
  在中国,与生活上的大包大揽相伴随的往往是父母对孩子的“高期待值和高标准要求”。卡姆拉斯指出,中国父母在易发怒程度上要比美国父母高出26%,在严厉程度上则要超出52.2%。
  
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王欣指出:“中国父母往往把太多的期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抵触和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
  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孟昭兰认为,儿童的心理问题都是由父母、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很多孩子在遇到挫折时会变得更加孤独和内向,甚至走向极端。
  亨青格教授呼吁:中国父母应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生活,而不要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生活。
  
国际心理学研究证明:通过语言、表情等方式经常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对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至关重要。
  “不要一味对孩子进行批评、责骂和说教,而应多给他们一些笑容。” 孟昭兰教授说。

在中学生心理问题中,情绪方面占62.32%,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易冲动、焦虑、紧张、急躁;人际交往占53.37%,表现为心理闭锁、与父母关系紧张、故意远离同学、人际关系不协调等;学习方面占32.5%,主要是学习障碍,由于学习困难而产生的“恐学症”、“恐校症”,考试焦虑、厌学等等。

  一项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2004年度科技进步奖的研究,分析了宁夏12个市、县125所中学在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就医的950名中学生的情况,得出的结论是:仅有4%心理健康状态良好,16%属于基本正常范围,85%低于正常水平,还有22%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

  针对中学生存在的心理方面的问题,教育及心理专家提出,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诸多原因中,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建议通过医生、家长、学生三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辅导。家长要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树立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对孩子来点挫折教育;帮助孩子广交朋友、学会体谅和助人。
2条评分金币+19
天人地 金币 +7 - 2018-12-06
妞妞乐乐 金币 +12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17-05-1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