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万亿级的大买卖摆在了面前——近日,国务院债转股相关政策落地,银行将要以债转股方式出售万亿资产,资产管理公司、保险等第三方机构都在盯着这场另类的饕餮盛宴,如何从中获得最大利益成为心照不宣的算盘。股市也为此兴风作浪,债转股相关概念股近日出现暴涨,相继掀起了涨停潮。
“这次与以往不同的是,遵循市场化、法制化的原则,打开了从社会募钱的通道。”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王军辉对《华夏时报》记者称,主要由三方自主谈判,通过博弈、竞争达到市场化结果。
那么,钱从哪里来?1999年上一轮债转股由财政部注资400亿以及担保从
央行借贷6000亿,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来操作。本报记者了解到,这一轮政府将不再包揽,主要以市场力量向社会募集资金,资产管理公司以自有资金或募集资金参与;保险、基金、私募等机构参与;银行以子公司形式自持。
问题是,万亿债转股的“刮毒疗法”,能否打通实体经济动脉?
“债转股对实体企业起到实质性的帮助,有利于降低债务和负担,减轻包袱,从而轻装上阵,重新出发。”10月14日,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银行(
3.380,
0.00,
0.00%)业研究中心主任
郭田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市场化图谱 近日,首单债转股落地,由建行与武汉钢铁共同设立的武汉武钢转型发展基金(合伙制)出资到位,基金规模120亿元,其中武钢集团出资20亿元,建行募集社会化资金100亿元。据悉将会募集总计240亿元,帮助武钢降低杠杆10个点。
债转股,也就是企业借银行的钱,还不起了,那么把这笔债务转成股权,卖给第三方。
国务院债转股的相关文件为本次债转股定调,即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那么如何保证市场化原则?郭田勇说,银行、企业对债转股有现实需求,让他们自 己去做就行了,“债转股涉及多方利益,让企业、银行、第三方自己来谈,以自主、平等原则来进行协商,达成一致后作出选择。这当中政府不要介入,也不要采取 审核制或者下达指标,而是将选择权、决策权交给参与方自己”。
一位国开行高层曾透露,首批债转股规模为1万亿元,预计在3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分批次进行。不过,
华泰证券(
18.500,
-0.18,
-0.96%)首席分析师罗毅则认为,此次债转股规模将有所压缩,预计每年债转股规模1000亿-2000亿元左右。
第三方机构嗅到了机会,在王军辉看来,保险资金参与债转股的机会大有可为,“很多资产由于经济周期的原因暂时不是很好,存在价格低点,但是长线 来看资产质量将会改善。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特点,进行逆周期投资,跨越周期进行投资,不但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也能取得可观的收益。”
目前,资产管理公司正在扩容,银监会近日公布了3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名单,分别为湖南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华融晋商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海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现地方AMC名单已增至近30家。
一家大型股份制上市银行分行行长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具体操作路径包括三种,一是第三方持有,打折将资产从银行买走;一种是银行直接转股权,以子公司持有;一种是由银行找第三方代持,需要签订协议。
但由于银行有万亿资产需要债转股,银行自身只能部分参与,而更大部分需要由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基金等第三方机构买走。
钱从哪里来? 上万亿的债转股规模,如果打折出售,至少也要数千亿资金来承接。第三方作为参与主体,市场不禁要问,这笔巨额资金从何而来?企业降低杠杆了,那么谁又加杠杆了?
1999年实施过一轮债转股,当初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来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财政部向其共注资400亿,再担保从央行贷款6000亿,收购银 行账面价值共计1.4万亿。结果是企业负债率大幅下降,银行不良贷款大幅降低;然而,这些资产管理公司目前仍大量持有当年债转股的企业股权未能处置,央行 贷款到期后只能通过停息挂账、延迟处理。可见债转股由政府主导,最终也变成了政府买单。
这一轮债转股截然不同。“市场化就是政府不干预,银行、企业或者第三方自己坐下来谈,资产打折三方认同。”上述大型股份制上市银行分行行长说。
按国务院规定,此轮债转股鼓励保险资金、年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长期性资金按相关规定进行股权投资。
保监会也在为此做准备,近日保监会副主席梁涛指出,尽快出台《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保险公司章程指引》,从源头对公司治理的制度安排明确要求;修订完善《保险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建立关联交易行为全链条审查问责机制,遏制相关风险。
本报记者了解到,一些投资公司对此也充满兴趣,正在深入研究,看以何种方式参与进去。
此次债转股除了从市场上引入社会资金的方式,银行自身也可以参与,股权可以通过子公司方式持有,或者委托第三方代持。从上述建行首单债转股来看,银行自身对此也充满热情。
“也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会参与,如通过对资产公司注资的方式,但不是大量参与,也是从市场化角度认为不错的资产。”一位地方政府官员称,市场化操作就会存在资产低估机会,就会有参与的价值。
另外,此次债转股对象将4种企业排除在外,即扭亏无望、“僵尸企业”,恶意逃废债的企业,债权债务关系复杂的企业,过剩产能的企业。
事实上,通过债转股企业降杠杆,政府不再会加杠杆,那关键是资金终极来源。信建投证券分析师杨荣在最新研报中称,可向社会募集资金,可发行金融 债券、企业债券等,实质上又是一种变相的居民加杠杆的路径,也就是实现风险的社会化,实现风险的可交易、可转让,从而转移和分散风险。
杨荣还认为,债转股作为另外一种居民加杠杆持续有效,由于我国居民储蓄率高达40%-50%,有充足的资金后盾可以展开变相的居民加杠杆,实现银行信用风险的大腾挪。
打通实体经济动脉
企业的负债越来越重,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下降,企业融资大减,而银行风险规避也将贷款更多地投向了房贷业务,最近几个月甚至出现了全民炒房的“盛况”,实体经济输血受阻。
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债务总额168.48万亿元,全社会债务率为249%,其中居民部门债务率约为40%,宽口径统计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率156%,政府部门债务率约为57%。
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率156%,不仅大大高于政府和居民杠杆率,在全球企业杠杆率也处于前列,降低企业杠杆成为当务之急。
在王军辉看来,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压力犹存、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产能过剩较严重的特殊时期,通过降低企业杠杆,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主动防范金融风险以及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央行数据,今年8月非金融企业和其他部门新增人民币贷款1209亿,而去年同期为4210亿,可见企业对资金需求大减,实体经济疲软。7月 数据更加悲观,非金融企业和其他部门新增人民币贷款为-26亿,也就是说企业不但没有借钱,还倒还了26亿给银行,企业都不需要资金了,足见实体输血严重 阻滞,如何打通血脉成为核心。
上述大型股份制上市银行分行行长说,通过债转股企业降低杠杆,“对银行资产结构调整有好处,原则上会选择好的资产结构来进行贷款投放”。
杨荣也认为, 此轮债转股的主要意图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有助于降低整个社会的信用风险,借助不良出表,降低银行不良率和不良生成率,同时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企业成本降低盈利改善,使企业恢复活力。
过去几个月,实体几乎缺血,房地产高歌猛进,资金脱实向虚都去炒房了。从央行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2.62万亿元,这些 基本都是个人房贷。下半年房地产更加激进,7月全国人民币贷款新增4636亿元,其中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4773亿元,这个月新增贷款全部是房贷;8 月全国人民币新增贷款9487亿元,其中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5286亿元,超过一半都是房贷,而且环比规模还在攀升。
10月国庆假期,20城房地产限购政策来袭,堵住全民炒房、资金脱实向虚的现状。紧接着,10月1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以及《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在网上公开,债转股正式落地。
一场疏通实体经济血脉、堵住房地产虚炒的大手术正在进行,金融市场根据这种大调整,资金重新配置与腾挪紧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