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蚊叮咬是主要传播途径
国家卫计委印发的《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介绍,被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寨卡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
伊蚊主要有两种,一种叫埃及伊蚊,另一种叫白纹伊蚊。前者在我国,仅存在于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北纬22以南沿海地区,北方省份等其余大部分地区并无埃及伊蚊存在。北京地区存在的白纹伊蚊仅占当地蚊虫比例的6%。
目前巴西等疫情较重国家都是由埃及伊蚊进行传播,如果按此途径,我国寨卡病毒感染的风险将大大降低。不过,有研究证实,非洲的寨卡病毒并非由埃及伊蚊传播,而是由当地的非洲伊蚊传播,因此作为在我国覆盖范围较广的一种蚊虫,白纹伊蚊很可能会传播寨卡病毒,必须加强监测。
疾病控制专家还表示,通过人际传播寨卡病毒的情况非常罕见。
寨卡病毒并不可怕
寨卡病毒并不可怕,是可防可控的。只要采取了适当措施,就可以有效防止感染。即使感染了寨卡病毒,也只有大概20%的人会发病,通常表现出急性发热、皮疹、关节痛、结膜炎、肌痛和头痛等症状。发病后症状轻微,可以治疗,一般2至7天后能基本自愈,需住院治疗的重症病例并不多。
寨卡病毒是一个自限性的疾病,就是经过2至7天的病程,只需要一些对症的处理,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就可以恢复。不过,孕期妈妈不可掉以轻心。孕妇被感染后,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影响婴儿发育。
目前尚没有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因此应对寨卡病毒最好的办法是预防。
要及时将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花盆、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防止蚊虫在这些容器中孳生;在疫情流行地区要穿长袖长裤,在身体裸露部位涂抹防蚊水、使用驱蚊剂或使用蚊帐、防蚊网等防止蚊虫叮咬;孕妇及计划怀孕的女性谨慎前往南美洲等寨卡病毒病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如确需前往,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防止蚊虫叮咬;如果您近期曾在有寨卡病毒病的国家或地区居住或旅行史,并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和骨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主动报告旅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