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四川旅游:二访阆中古城行散记 [32P] --]

武当休闲山庄 -> 生活妙招 -> 四川旅游:二访阆中古城行散记 [32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527801728 2025-09-19 21:45



由于我参加的《圣境巴蜀》之旅的首站是阆中古城,故此我也有幸继2024年10月31日首次夜游阆中后的第二次到访这座阆中古城。两次寻访阆中,也为此次巴蜀行开了一个好的兆头。



从飞机上俯瞰(摄影:冯赣勇)

2025年9月1日凌晨五点,我们启程出发前往首都机场T2航站楼,在全陪领队竹竹(王吉召)的带领下,乘海南航空HU7883航班开启了《圣境巴蜀》的行程。此行,我除了将二访阆中之外,还相继三游九寨沟、都江堰、乐山、峨眉山 (金顶+半山);二游黄龙;首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与三星堆博物馆等地一观。



阆中古城机场(摄影:冯赣勇)

当日上午10:54,海南航空HU7883航班经过两个小时十五分钟的航程,顺利飞抵阆中古城机场。团队走出机场,地接导游彭六林,一个十分开朗热情的小伙子,已在机场外迎候。大家上了何师傅驾驶大巴车,首先前往阆中古城一游。



导游彭六林(摄影:冯赣勇)

说来也巧,刚漫步进入古城中天楼,刚好就碰上了张飞巡游古城的热闹场面,一瞬之间抢拍了几张热闹的场面,虽不太如意,总算感受了一把欢乐的气氛。



张飞巡游景象(摄影:王珏)

首次记者一行来阆中古城时是夜游,而此次我们白日到此,运气真不错,正好赶上了一个风和日丽,晴空万里的好天气。我们还相继登了中天楼,观赏了张飞庙、袁天纲故居、文庙、川北道署等阆中古城景点,收获着实不小。



中天楼留影(摄影:王吉召)

我虽然二访阆中古城,但仍然感慨万千。这座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缘、嘉陵江中游的千年古城,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走进古城,漫步在蜿蜒曲折的青石板路上,两旁是青砖黛瓦的明清建筑,雕花的窗棂、木质的门框,无一不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中天楼庭院一角(摄影:冯赣勇)

首先登上阆中古城的中心的中天楼。中天楼又名四牌楼,是阆中古城的核心坐标和标志性建筑。古城街道以其为轴心,呈“天心十道”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故有“阆中风水第一楼”之称。



中天楼上留影(摄影:路人)

中天楼位于阆中古城双栅子街、北街、西街和武庙街的交汇处,是阆苑十二楼之一。始建于唐,毁于民国,2006年重建,楼高20.5米,共三层,楼门四通,建筑面积为185.09平方米。



正面看中天楼(摄影:冯赣勇)

整座楼的建筑采用明清风格,全系木结构,屋顶为歇山式样,飞檐上翘,雕梁画栋。木材选用优质松木或楠木,雕刻精美,色彩以红、黑、白为主色调,搭配和谐典雅。每层楼檐下挂有“上善若水”等题字的匾额,彰显文化底蕴。顺着楼梯登上二楼,只见这里供奉着人文始祖伏羲塑像,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是阆中人,阆中也是人祖本源文化发祥地之一。



伏羲塑像(摄影:冯赣勇)

登上楼顶,俯瞰四周,古城以十字街为主干层层展开,呈现出独特的“天心十道”格局。唐代诗人金兆麟曾用“泠然蹑级御长风,境判仙凡到半空”等诗句描绘中天楼的壮观,真是恰如其分。



俯瞰阆中古城(摄影:王珏)

下午13:00,我们终于有幸来著名的张飞庙即张桓侯祠参观瞻仰。由于首次夜游阆中古城时景区已关闭,故到此未能一观,而二访阆中,终于弥补了上次的缺憾。游人漫步阆中古城青石板街上,未及张飞庙近前,就能望见一片黛瓦飞檐隐于古木间,檐角铜铃随风轻晃的所在,这便是供奉三国名将张飞的张桓侯祠。



张飞庙留影(摄影:王吉召)

拾级入庙,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门前一对石狮,爪按绣球,目露凛凛之气,仿佛仍在守护着这位“万人敌”的威严。穿过仪门,便是主殿,殿内正中,便是张飞的塑像。



张飞坐像(摄影:冯赣勇)

只见他身披铠甲,腰悬佩剑,面如重枣,浓眉倒竖,一双环眼似含怒目,仿佛下一秒便要大喝一声,吓退千军万马。在殿外两侧分别是当年害死张飞的张达与范疆被押解行刑的跪像。



张飞庙殿宇(摄影:冯赣勇)

在大殿内张飞塑像前的供桌上,摆着新鲜的水果与香炉,袅袅青烟缠绕着殿内悬挂的“刚强直理”匾额,匾额字迹遒劲,恰如张飞为人——勇猛之外,更有几分赤诚。



张飞墓(摄影:冯赣勇)

绕到塑像后侧,便是张飞墓。墓冢封土高约数米,周围用青石围砌,墓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汉桓侯张翼德之墓”,碑石历经风雨,字迹已有些模糊,却更添了几分历史的沧桑。墓旁植着几株古柏,树干粗壮,枝叶苍翠,相传为张飞亲手所植,虽已逾千年,依旧挺拔如卫士。



张飞庙庭院(摄影:冯赣勇)

追溯历史,张飞在公元221年为替关羽报仇,奉命出征东吴,临行前被部下范疆、张达所害,二人携其首级投奔东吴。途中将首级抛入长江,后被渔人捞起,葬于云阳(今重庆云阳张飞庙)。



张飞庙敌万楼(摄影:冯赣勇)

而四川的阆中是其身体埋葬之处。因此民间素有“头在云阳,身在阆中”的说法。阆中的墓冢始建于三国时期,历代均有修葺,目前张飞庙的墓亭是清代重建的遗存。



张飞庙碑留影(摄影:王珏)

二访阆中古城行的第二站来到袁天纲旧居观瞻。在阆中古城的巷陌深处,藏着一处青瓦小院,朱漆木门上悬着“袁天纲旧居”匾额,字迹清雅,与周遭的烟火气相融,却又透着几分跨越千年的神秘。这便是唐代著名天文历法学家、相术大师袁天纲曾居住过的地方。



袁天纲旧居(摄影:冯赣勇)

推扉而入,院内铺着浅灰色石板,几株兰草生于墙角陶盆中,叶片舒展,平添几分雅致。正屋是典型的川北民居样式,木质门窗雕着简单的云纹,窗纸半掩,隐约可见屋内陈设。迈进正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袁天纲的半身塑像,他身着唐代长衫,面容清癯,目光深邃,仿佛正凝视着星空,思索天地运转的规律。



袁天纲塑像(摄影:冯赣勇)

屋内两侧陈列着与袁天纲相关的展品:一侧案几上摆着仿制的唐代天文仪器,如浑天仪模型,铜制构件虽非古物,却细致还原了当年观测星象的形制;另一侧墙上挂着图文展板,清晰记载着他的生平——曾为窦轨、武则天等人相面,预言精准,更主持编撰历法,对唐代天文历法发展颇有贡献。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推背图》复刻卷,图文交织,虽难辨其中深意,却让人不禁联想其推演未来的智慧。



走进旧居庭院(摄影:冯赣勇)

转到侧屋,屋内复原了袁天纲当年的生活场景:一张木桌铺着粗布桌布,桌上放着笔墨纸砚与几本线装古籍,墙角立着一个简朴的书架,架上整齐摆放着天文、历法类书籍的仿制品。置身其间,仿佛能看到千年前的夜晚,袁天纲伏案研读,时而抬头望向窗外星空,探寻宇宙奥秘的身影。



文庙留影(摄影:王吉召)

离开袁天纲旧居,来到阆中古城文庙观瞻。文庙位于阆中古城的东隅,这是一处静谧庄重的院落,朱红围墙圈住飞檐黛瓦,门楣上“文庙”二字笔力浑厚,透着千年文脉的厚重——这便是祭祀至圣先师孔子的阆中文庙。



棂星门牌坊(摄影:冯赣勇)

穿过写有“棂星门”的石牌坊,脚下的青石板被岁月磨得温润,两旁古柏苍翠挺拔,枝叶交叠间滤下细碎光影,让人不自觉收敛起脚步,心生敬畏。



文庙礼门(摄影:冯赣勇)

拾级而入,首先撞见的是泮池。半月形的池水清澈,倒映着池上的石桥与岸边的古木,相传古代学子入学需“跨泮池、过石桥”,象征着开启文脉之路。如今石桥依旧,池边石栏上刻着浅淡的云纹,虽历经修缮,却仍保留着旧时的雅致。



大成门(摄影:冯赣勇)

往前走便是大成门,门扉朱红,铜环锃亮,门楣上悬挂着“斯文在兹”的匾额,字迹苍劲。推开虚掩的木门,吱呀一声轻响,仿佛叩响了时光的门扉。门内便是大成殿,作为文庙的核心,殿宇气势恢宏,梁柱粗壮,漆色暗红,檐角垂着的铜铃在微风中轻晃,却不闻声响,只添了几分肃穆。



孔子像(摄影:冯赣勇)

殿内正中,孔子塑像端坐于高台之上,身着朱红祭服,面容温和而庄重,双目似含智慧,仿佛正凝视着前来瞻仰的后人。塑像两侧,分列着颜回、曾子等弟子的配祀像,神态各异,却都透着谦恭好学之态。塑像前的供桌上,摆放着仿古的礼器与香炉,袅袅青烟缠绕着殿内悬挂的“万世师表”匾额,那是对孔子教化之功的至高赞颂。



文庙内建筑一角(摄影:冯赣勇)

殿侧的厢房里,陈列着与儒学、阆中教育相关的展品:有复刻的四书五经线装本,书页泛黄,字迹清晰;有古代学子的砚台、毛笔与科举试卷仿制品,字迹工整,透着寒窗苦读的执着;还有图文展板,详述着阆中历代尊师重教的传统,以及文庙千年间的修缮与传承。



杏坛内孔子像(摄影:冯赣勇)

绕到大成殿后侧,是崇圣祠,供奉着孔子的先祖与历代儒家先贤。祠内陈设简朴,唯有墙上的先贤名录与画像,默默诉说着儒学传承的脉络。祠外的庭院里,几株古桂树郁郁葱葱,据说每到秋日,桂花飘香,满院芬芳,为这处文脉之地添了几分清雅。



川北道署(摄影:冯赣勇)

当日下午13:50,最后来到阆中古城川北道署参观。这座川北道署旧址位于阆中古城之西,乃清代川北地区行政枢纽,今辟为展馆,供人凭吊往昔。走进署门,只见青石板路蜿蜒,两侧古木森然,光影斑驳间,似闻旧时吏役步履之声。仪门之上,“明镜高悬”匾额虽历风霜,仍透着几分威严,让人忆及古时官员断案理政的场景。



道署仪门(摄影:冯赣勇)

穿过仪门来至大堂,堂内案几、仪仗依古制陈列,红漆柱上楹联“报国当存清政志,为民可效廉明官”,字字铿锵,道尽旧时为官之道。驻足此间,仿佛能看见昔日官员升堂问案、处理政务的繁忙景象,感受到川北地区治理的严谨秩序。



道署大堂一角(摄影:冯赣勇)

后宅与厢房则还原了官员起居、幕僚办公之境,简朴的陈设、泛黄的文书,勾勒出清代官场生活的日常。院内天井小巧雅致,青砖灰瓦间漏下天光,偶有鸟鸣入耳,更显静谧,与前堂的肃穆形成鲜明对比。



道署思補堂(摄影:冯赣勇)

观瞻既罢,步出署门,回望这座百年建筑,其不仅是一处古迹,更承载着川北地区的历史记忆与吏治文化。青砖黛瓦间,藏着旧时理政的智慧,也为今日之人留下了一份关于廉洁、为民的思考。



落下闳大酒店(摄影:冯赣勇)

2025年9月1日14:50,《圣境巴蜀》之旅,在领队王吉召与地陪导游彭六林默契配合下,圆满结束了巴蜀行阆中古城的首日观光。团队驱车抵达入住的阆中落下闳大酒店。这里位于阆中市中心,交通十分便利,且居住环境不错。为此,我们的二访阆中古城行也完美收官。(图文:冯赣勇)


jjybzxw 2025-09-19 23:27
《圣境巴蜀》之旅首站:二访阆中古城

行程概览

2025年9月1日,《圣境巴蜀》之旅正式开启。作为此次行程的首站,我有幸继2024年10月31日首次夜游后,第二次到访历史悠久的阆中古城。此行不仅弥补了上次未能白天游览的遗憾,更为整个巴蜀之行开了一个好兆头。

出发与抵达
- 出发时间:凌晨5点从首都机场T2航站楼启程
- 航班信息:海南航空HU7883航班
- 飞行时长:2小时15分钟
- 抵达时间:上午10:54飞抵阆中古城机场

团队在全陪领队竹竹(王吉召)和地接导游彭六林的带领下,开始了精彩的阆中古城探索之旅。

阆中古城主要景点探访

中天楼:古城的核心坐标

中天楼又名四牌楼,是阆中古城的核心坐标和标志性建筑,被誉为"阆中风水第一楼"。

建筑特色
- 位置:位于双栅子街、北街、西街和武庙街的交汇处
- 历史:始建于唐代,毁于民国,2006年重建
- 结构:楼高20.5米,共三层,建筑面积185.09平方米
- 风格:明清风格木结构,歇山顶式样,雕梁画栋
- 色彩:以红、黑、白为主色调,搭配和谐典雅

文化内涵
登上中天楼,可以俯瞰古城独特的"天心十道"格局——以十字街为主干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二楼供奉着人文始祖伏羲塑像,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是阆中人,使阆中成为人祖本源文化发祥地之一。各层檐下悬挂着"上善若水"等彰显文化底蕴的匾额。

张飞庙(张桓侯祠):三国文化的见证

下午13:00,我们参观了著名的张飞庙,弥补了首次夜游时因景区关闭而未能参观的遗憾。

主要看点
- 门前石狮:爪按绣球,目露凛凛之气,守护着这位"万人敌"的威严
- 张飞塑像:身披铠甲,腰悬佩剑,面如重枣,浓眉倒竖,环眼含怒,栩栩如生
- 历史故事:殿外两侧有害死张飞的张达与范疆被押解行刑的跪像
- 张飞墓:墓冢封土高约数米,周围青石围砌,碑文"汉桓侯张翼德之墓"字迹虽模糊却更显沧桑
- 古柏:相传为张飞亲手所植,千年依旧挺拔如卫士

民间传说
民间素有"头在云阳,身在阆中"的说法。公元221年,张飞为替关羽报仇出征东吴,临行前被部下范疆、张达所害,其身体埋葬于阆中,而首级被抛入长江后由渔人捞起葬于云阳。

袁天纲旧居:跨越千年的神秘

在古城巷陌深处,藏着一处青瓦小院——袁天纲旧居。这里是唐代著名天文历法学家、相术大师袁天纲曾居住过的地方。

展陈内容
- 袁天纲塑像:身着唐代长衫,面容清癯,目光深邃,仿佛凝视星空
- 天文仪器:陈列仿制的唐代浑天仪模型等观测星象的器具
- 生平展板:记载其为窦轨、武则天等人相面,预言精准的事迹
- 《推背图》复刻卷:图文交织,展现其推演未来的智慧
- 生活场景复原:书桌、笔墨纸砚、线装古籍等再现千年前学者的生活

文庙:千年文脉的传承

位于古城东隅的文庙是一处静谧庄重的院落,祭祀至圣先师孔子。

主要建筑与景观
- 棂星门:石牌坊,脚下的青石板被岁月磨得温润
- 泮池:半月形池水清澈,倒映石桥与古木,象征古代学子"跨泮池、过石桥"开启文脉之路
- 大成门:"斯文在兹"匾额字迹苍劲,推开木门仿佛叩响时光之门
- 大成殿:气势恢宏,内有孔子端坐塑像及颜回、曾子等弟子配祀像
- 崇圣祠:供奉孔子先祖与历代儒家先贤
- 古桂树:每到秋日桂花飘香,满院芬芳

文化展品
- 复刻的四书五经线装本
- 古代学子的砚台、毛笔与科举试卷仿制品
- 图文展板详述阆中尊师重教的传统

川北道署:清代行政枢纽

下午13:50,我们参观了位于古城西部的川北道署旧址,这里曾是清代川北地区的行政枢纽。

主要区域
- 仪门:"明镜高悬"匾额透着威严,让人忆及官员断案理政的场景
- 大堂:案几、仪仗依古制陈列,楹联"报国当存清政志,为民可效廉明官"道尽为官之道
- 后宅与厢房:还原官员起居、幕僚办公场景,简朴陈设勾勒出清代官场日常生活
- 天井:小巧雅致,青砖灰瓦间漏下天光,偶有鸟鸣入耳,更显静谧

旅行体验总结

此次二访阆中古城,让我深刻感受到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

1. 历史厚重感:从唐代始建的中天楼到三国时期的张飞墓,从唐代袁天纲旧居到清代川北道署,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迹交相辉映。

2. 建筑艺术价值:明清风格的木结构建筑群保存完好,雕花窗棂、木质门框、飞檐翘角无不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3. 文化多元性:融合了道教文化(中天楼)、三国文化(张飞庙)、天文历法(袁天纲旧居)、儒家文化(文庙)和清代吏治文化(川北道署)等多种文化元素。

4. 完整的城市格局:古城街道以中天楼为轴心呈"天心十道"展开,保持了完整的传统城市布局。

5. 优质的旅游服务:从专业热情的导游彭六林到设施便利的落下闳大酒店,现代旅游服务与古城风貌完美结合。

傍晚时分,团队入住位于市中心的落下闳大酒店,交通便利,居住环境良好,为这次完美的阆中古城首日观光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次经历不仅让我对巴蜀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接下来的九寨沟、都江堰、乐山、峨眉山、黄龙、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三星堆博物馆等行程充满期待。


查看完整版本: [-- 四川旅游:二访阆中古城行散记 [32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