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5-09-02 00:03 |
虹口区的四川北路塘沽路、四川北路武进路,是我曾生活了近四十年的地方。无论是东、西德兴里,泰华里、桃源坊,还是江北弄、广兴里,几乎可以闭上眼睛摸进摸出。特别是公益坊,这条坐落在从四川北路朝海宁路向西的弄堂更加熟悉。 小时候特别欢喜去席地而坐看免费书的上海旧书店 ,向南,穿过“蝶花照相馆”便到了公益坊内。公益坊有很多有趣的去处:眼看前面一垛墙壁拦着,无路可通了,但等你真的走到墙壁前,便会发现,侧面有条只容一个人侧身可走的仄弄。走过仄弄,眼看又无路可走了,穿过一家住户的过街通道,向北可以走到武进路东海舰队家属楼 。这座巴洛克式建筑,有条长长的甬道,印象中似乎永远都是黑乎乎的。只有每家门口的煤球炉透出的火光,才使胆小者能鼓起勇气一直走进去。 这个地方,现在脱胎换骨,改造成了一个据说是可以与“新天地”别苗头的场所。 在四川北路武进路口可以看到,硕大的两个白色同心圆构架下,“今潮8弄”那醒目的标记,混合着现代风格和旧时民居味道的建筑,吸引了一群群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 街头转角处,原中国人民银行武进路分理处变成了LA-VAZZA咖啡馆,里面隐约飘出了“拿铁”的香味;原来的纸品加工场变成了“须尽欢”冰淇淋店,一对老年夫妇正在慢悠悠地品尝着甜蜜;出售原生态食品的小姐姐,容貌靓丽,态度极佳,但出售的小京果花生,每斤要38元。同样的花生,在近川公路的“一粒香”,只有12元8角一斤。“徐记手造”温州食品,千姿百味,价钱也不便宜。 漫步在据说是花了百亿人民币打造的、似曾相识又感觉陌生的弄堂里,目光所及的外观,无论是地面还是墙面,都与我们小时候走过时感觉差不多,整个建筑群,既有一种上海人称作“新里”的味道,但又似乎缺少了“新里”所带来的温度。张家姆妈、王家爷叔的身影不再。尽管还没全部修缮完毕,但不少房子的用途已定位完毕:海派和舶来品高端货品销售 、高端专题会展、中高端的料理等,集文化、艺术和商业于一体应该是此处的题中之义。 由于“今潮8弄”并没全部完工,因此,有的地方还是临时围着的。一群肯定是上海人的老头老太,一边在高高兴兴地拍照,一边在神采飞扬地讲:迪个地方倒是弄得不错的 ,但“今潮8弄”名字实在是起得搭浆,南面有个“新天地”,北面来个赋于全新意义的“老上海”岂不更好。 塘沽路东德兴里的民居 ,多年前已在拆迁后建造了一座钢结构的虹口区地标性建筑的参天高楼。现在,公益坊又摇身一变,成了现代消费的代名词 。 旧居,变得不认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