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胃肠不适、晒伤多发?中医支招健康过“三伏” --]

武当休闲山庄 -> 生活妙招 -> 胃肠不适、晒伤多发?中医支招健康过“三伏”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ch001 2025-08-10 16:15


来源:新华网
正值“三伏”,天气闷热潮湿,胃肠不适、晒伤、“空调病”等健康问题多发。中医药学蕴含丰富的养生智慧,在防暑降温、祛湿调理、增强免疫力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5日举行主题发布会,邀请中医专家介绍夏季养生防病妙招。

清热解暑,预防中暑和晒伤

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宜养心、宜避暑除湿。高温天气如何预防中暑和晒伤?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宋坪提示,夏季应尽量穿轻薄、宽松、透气的棉麻衣物,佩戴宽檐帽、太阳镜或使用遮阳伞,并根据肤质选用防晒产品;高温天气人体出汗多,水分和盐分流失较快,应多喝白开水和淡盐水补充体液;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食西瓜、黄瓜、绿豆汤等食物以清热解暑、养阴益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适度降温,使用空调时温度不宜过低。

此外,“桑拿天”的高温高湿环境对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体质虚弱者影响较大,需予以特别关注。

天气炎热,锻炼也应“天人相应”,不宜一味追求高强度。

“针对暑多夹湿的气候特点,锻炼以‘护阳防暑、微微出汗’为总原则。”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建议,在早晨6点到8点或傍晚5点到7点选择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运动,促进气血运行,避免大汗伤津;年轻人可选择跑步、快走、游泳、球类等有氧运动,但应避免在高温时剧烈运动。

健脾化湿,防范胃肠道不适

暑期出游,一些人发生水土不服,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在中医看来,其核心在于脾胃运化功能受损。

“要遵循‘饮食有节、循序渐进、起居有常’的原则。”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病科主任魏玮建议,初到异地时,避免立即食用辛辣、油腻或生冷食物,应先选择温和易消化食物,主要搭配清淡蔬菜;随身携带可防暑化湿的藿香正气散、可消食和胃的保和丸;还可配合每日晨起按揉足三里穴,或做八段锦的“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不适症状较轻时,可以尝试中医食疗。魏玮举例说,当出现腹胀不适时,可以选择山楂、炒麦芽等茶饮,帮助消食导滞;若有恶心呕吐,可取生姜3片、紫苏叶5克,用沸水冲泡后加少许红糖温服。此外,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

根据中医理论,高温高湿天气下,暑热和湿气两种邪气一同侵犯人体,易导致湿热困脾。魏玮提示,暑期饮食关键在于“防寒护阳、健脾化湿”,应注意“三宜三忌”——宜以温茶代冷饮,宜食当季温性果蔬,宜用辛香调味增食趣,忌大量食用冰镇饮品,忌生食海鲜,忌空腹食用性质寒凉蔬果。

护阳祛湿,应对“空调病”和湿疹

空调是夏季不可或缺的降温工具,但长时间待在空调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鼻塞、头痛、关节酸痛、乏力等所谓“空调病”症状。

魏玮建议将空调温度设在22℃到26℃之间,以防毛孔骤闭导致卫阳不得宣发;将房间湿度控制在30%至60%;避免空调直吹人体,尤其颈部、背部、膝关节或神阙穴、涌泉穴,防止损害阳气;睡觉时用薄毯覆盖脐腹部;每开空调2至3小时就应开窗通风。

高温高湿的环境还会让皮肤容易出汗、潮湿,促进细菌和真菌繁殖,加之一些人皮肤屏障较弱,导致湿疹在夏季较为常见。

宋坪说,湿疹的发生与体内的湿热、风邪入侵、脾气虚弱以及内外环境的失调都有关系。针对暑期湿疹,不但要缓解皮肤症状,更应注重调理体质,如避免食用易助湿生热的辛辣刺激、油腻厚味食物和海鲜等,多吃清淡开胃、利湿促消化的蔬菜水果等,从根本上防控病情发展。





jjybzxw 2025-08-10 17:14
根据你提供的新华网发布的关于夏季养生与健康防护的权威内容,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总结与详细解读,以帮助更好地应对“三伏”高温季节带来的健康挑战:

---

一、防暑降温:清热解暑,预防中暑和晒伤

1. 穿着建议
- 穿着原则:轻薄、宽松、透气。
- 推荐材质:棉麻类衣物,有助于吸汗、散热。
- 防护措施:
  - 佩戴宽檐帽、太阳镜。
  - 使用遮阳伞。
  - 根据肤质选用防晒产品。

2. 饮水与饮食
- 饮水建议:
  - 多喝白开水、淡盐水。
  - 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应少量多次。
- 饮食建议:
  - 清淡为主,多吃西瓜、黄瓜、绿豆汤等食物。
  - 这些食物具有清热解暑、养阴益气的功效。

3. 居住环境调节
- 空调使用建议:
  - 室温控制在22℃~26℃。
  - 湿度控制在30%~60%之间。
  - 避免空调直吹人体(特别是颈部、背部、膝关节等部位)。
  - 睡觉时注意腹部保暖,可用薄毯覆盖脐腹部。
- 通风建议:
  - 每开空调2~3小时,应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 特别人群关注
- 高风险人群:
  - 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体质虚弱者。
- 注意事项:
  - 减少外出,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
  - 注意补水和饮食调节,必要时可咨询医生。

---

二、运动养生:顺应自然,适度锻炼

1. 锻炼时间建议
- 最佳时段:
  - 早晨6点~8点
  - 傍晚5点~7点
- 避开高温时段(如中午12点~下午4点)

2. 推荐运动方式
- 中老年人或体质偏弱者:
  - 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
  - 目的:促进气血运行,避免大汗伤津。
- 年轻人:
  - 跑步、快走、游泳、球类等有氧运动。
  - 注意控制强度,避免在高温下剧烈运动。

---

三、饮食调理:健脾化湿,预防肠胃不适

1. 夏季脾胃易受损原因
- 高温高湿易导致“湿热困脾”。
- 暑热夹湿,影响脾胃运化功能。

2. 饮食原则(“三宜三忌”)
- 三宜:
  - 宜以温茶代冷饮。
  - 宜食当季温性果蔬(如南瓜、胡萝卜、山药)。
  - 宜用辛香调味增食欲(如姜、蒜、香菜)。
- 三忌:
  - 忌大量食用冰镇饮品。
  - 忌生食海鲜。
  - 忌空腹食用寒凉蔬果(如西瓜、苦瓜)。

3. 中医食疗建议
- 腹胀不适:
  - 推荐:山楂、炒麦芽茶饮,帮助消食导滞。
- 恶心呕吐:
  - 推荐:生姜3片 + 紫苏叶5克,加红糖冲泡温服。
- 增强脾胃功能:
  - 每日晨起按揉足三里穴。
  - 练习八段锦中的“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

---

四、应对“空调病”与湿疹

1. “空调病”预防措施
- 温度控制:22℃~26℃。
- 湿度控制:30%~60%。
- 避免直吹:避免空调风直接吹向人体关键部位。
- 通风换气:每2~3小时开窗通风一次。
- 夜间保暖:睡觉时注意腹部保暖,防止寒气入体。

2. 湿疹预防与调理
- 发生原因:
  - 湿热内蕴、风邪入侵、脾虚体质。
  - 外部环境高温高湿,促进细菌、真菌滋生。
- 调理建议:
  - 避免辛辣刺激、油腻厚味、海鲜等助湿生热食物。
  - 多吃清淡、开胃、利湿、促消化的蔬果(如冬瓜、薏米、绿豆)。
  - 外部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
  - 严重者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中医调理或外用药物治疗。

---

五、随身携带的中成药建议(夏季常备)

为应对夏季常见健康问题,建议家庭常备以下中成药:

| 症状 | 推荐药物 | 功效 |
|------|----------|------|
| 中暑、头晕、乏力 | 藿香正气散(水、胶囊) |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
| 消化不良、腹胀 | 保和丸 | 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
| 胃寒、呕吐、风寒感冒 | 生姜红糖水 | 温中散寒,发汗解表 |
| 食欲不振、腹泻 | 参苓白术散 | 健脾益气,止泻 |
| 湿疹、皮肤瘙痒 | 防风通圣丸 | 疏风清热,解毒止痒 |

---

六、总结:夏季养生六大关键词

| 关键词 | 内容简述 |
|--------|----------|
| 清热解暑 | 多饮水、清淡饮食、合理着装 |
| 防暑防晒 | 避免暴晒、使用遮阳工具、防晒护肤 |
| 合理运动 | 选择清晨或傍晚锻炼,避免大汗 |
| 健脾祛湿 | 饮食温性、忌寒凉,注意肠胃调理 |
| 护阳养阴 | 顺应自然节律,调和阴阳 |
| 增强体质 | 通过饮食、运动、作息提高免疫力 |

---

七、结语

夏季虽热,但只要我们遵循中医“天人合一”的养生理念,顺应自然节律,科学防暑、合理饮食、适度锻炼,就能有效预防夏季常见疾病,安然度过“三伏”天。让我们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不仅吃得健康,活得清爽,更要养出一份好体质、好心情!

如需更多个性化养生建议,欢迎继续提问!


查看完整版本: [-- 胃肠不适、晒伤多发?中医支招健康过“三伏”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