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5-08-09 20:34 |
之前常说国内有四大火炉,可近年来,一到夏天,几乎全国各地都变成了“火焰山”,就连东北都被逼到连夜找师傅安空调。可现在立秋已经过去了,后面的温度会降下来吗?

想必这是不少人都关注的问题,毕竟动不动就40度的天气实在不好受。 不少人觉得这只是个偶发事件,熬过这一年就好了。

但专家的话却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未来几年的气候可能比现在还要极端。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央视新闻】【中气爱】(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在被几个月的高温折磨后,不少人都期待着8月7日立秋后能迎来秋高气爽的天气,最起码不要天天35度往上。 但这气温走向可能要让不少人失望了,不过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立秋之后,大中午的温度可能没什么大变化,但早上和晚上能凉快不少。

不过这样也还可以了,总比全天像待在蒸笼里强。 北方地区的变化可能更明显一点,北京等地的最低温度能降到20度左右,最高温度也没那么难熬,30度出头。

不过早晚温差太大的话,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就要小心了。 对南方的朋友来说,立秋好像没什么大作用,温度该高还是高,杭州下着雨温度还能有35度,这才是真的蒸笼。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立秋跟降温之间没什么必然的联系,甚至在南方地区,立秋之后还有“秋老虎”等着。 再者,按照我国传统观念来看,现在虽然已经立秋了,但三伏天还没过去。

要知道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温度最高,并且还潮湿闷热的时间段,想要整体的温度都往下降,估计还要再等上一段时间。 从地理科学的角度来说,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高温受到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现在高压带暂时势弱,可如果后续再卷土重来的话,该地区的温度估计会只升不降。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未来江浙沪地区的雨水不少,下雨之后温度也能降下来一点。不是有句俗话叫“一场秋雨一场寒”。 很可惜,网友们的想法是好的,但气温可不愿意按照人们的想法改变。

现在的天气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甚至一省之内都能出现两种极端天气。 立秋当天,河南郑州突发大暴雨,红色预警在提醒着人们暴雨的可怖,但河南省前几天明明是又热又干,不少玉米叶都快被烤干了,伸手一碰甚至能掉渣。

其实,未来几周内不会大降温还跟前段时间的高温脱不开关系。 中国有句古话叫:“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这其实也在间接说明温度的变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说今天40度,明天直接降到20度。 这个夏天的温度实在是太高了,还是遍地开花的高温,除了那些高海拔地区,几乎无一幸免。

红色的高温预警恨不得住在手机里,不少地方都刷新了高温记录,在之前谁能想到,河南的一个小县城温度能达到44度呢? 以往这种酷暑温度可是火炉城市的特供,现在全国人民都能“享受”到了。

7月时的高温把东北人民逼到连夜安装空调,师傅的安装工具都快抡冒烟了也赶不上进度,不少南方的空调师傅被迫出差,来到东北送凉爽。 节俭了一辈子的农村老人也不吵着心静自然凉了,同意小辈们安装空调了,甚至还会主动打开空调。

以往街边巷口坐着聊天的老人也都老实待在家里了,从前晚上出去是纳凉,现在晚上出去是做汗蒸,就算老人手里的扇子扇得再快也改变不了体感温度,依旧汗如雨下。 但纵观全球的温度变化,各位不难发现,这大升温的受害者不止中国,日韩等东亚邻国也受到了波及。

按说日本它作为一个温度深受海洋影响的国家,夏天的温度不会太难以忍受,但谁能想到,就在今年,日本这个小岛上还出现了40度以上的高温天气。 温度更极端的还得是土耳其,甚至出现了50度以上的超高温,虽然以往土耳其的夏天就算不上凉快,但50度还是有点太超标了。

欧洲这个冬暖夏凉的地方也没逃过去,西班牙的南部出现了46度的极端高温,德、法、意大利都因为高温死过人。 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甚至都被热化了,不过现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温度已经降下来了,海洋真的是一个很有效的温度调节器。

这样看来,高温算是避无可避的全球性趋势了,但这气温究竟会极端到什么程度呢? 气候专家指出,如今的极端性高温离不开全球变暖的影响。

这个问题想必各位都不陌生,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以说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所以世界各国一直在倡导使用清洁能源,尽早达成碳中和,延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为什么说是延缓呢?因为地球在没有人类影响的情况下,温度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有冰河期这种低温,也会有不断变暖的高温时期,人类活动加剧了这种变化。 今年公布的《2024年全球气候状况》,更是简单明了的指出了如今气温上升的恐怖程度。

2024年是工业化以来升温最高的一次,达到了1.55度,甚至首次突破了《巴黎协定》中设定的1.5度的温度控制目标。 今年的数据还要等一段时间,但从体感温度上来看,这个数据不会乐观。

但在我国积极推行清洁能源,进一步升级新能源汽车等产品的时候,美国却公然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大搞石油等传统能源。 曾经国际组织认为在本世纪中叶的时候,全球应该是能够达成碳中和的,但某些国家倒行逆施,这个目标还能实现吗?

我国刚开工没多久的雅鲁藏布江水电站算是清洁能源的一个典型代表了,由于当地的地形落差巨大,河水中蕴藏的能量是惊人的。 一旦建成,其发电量将会是还几个三峡大坝的总和,我们用不完的电力资源还能出口到南亚其他国家,有了物美价廉的中国电力后,那些国家相对落后的火力发电占比会减少。

这样也算变相为国际碳中和做出贡献,但这个世界终究是一个整体,架不住有国家一直在搞破坏。 所以短期内想延缓气候变暖的希望渺茫,美国的几场山火就能让温室气体爆表,未来的极端天气的出现可能会越来越频繁,这是不争的事实。

极端高温,强降水接连出现,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在面临威胁。 希望世界各国能尽快行动起来,做到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期待全球气候变暖能够得到良好的控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