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ybzxw |
2025-08-05 08:42 |
电视剧《扫毒风暴》播到尾声,反派轮番下线,虽说惨烈下场都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但其中有不少人的结局显得很是潦草,也颇有争议。 王林就是一个。
是大毒枭卢少骅的左膀右臂般的存在,也是随其走南闯北当了多年亡命之徒的心腹,最后他竟然下线得如此儿戏,让人槽多无口。 “你再喊一声晴晴我就放了她。”
这话一出,不仅剧里的警察傻了,当事人傻了,剧外的观众也傻了: 这是什么节奏?王林怎么降智了?没个十年脑血栓想不出这种剧情......
如此随意的设计让不少观众直呼烂尾。 然而其实仔细一想,也许这么不同寻常的设计才是最合理的。
以晴晴为始,因晴晴而终,王林的人生实现了某种圆满。 看起来,一直心心念念惦记着晴晴的他俨然是一个活脱脱的“痴情种”。 但如果深究,就知道这根本就是王林的一场用以自我感动的大型表演秀。
从始至终,晴晴就没搭理过王林,一直以来都是他在一厢情愿——他喜欢的就不是具体的真实的那个晴晴,而是抽象的虚假的梦中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晴晴。 要不然,王林也不会嘴上说着爱晴晴,但其实怀里却搂着三四个姑娘了。 晴晴只是一个符号,是王林对纯粹爱情与忠贞陪伴所求而不得的憧憬。
与其说他爱晴晴,不如说他爱着年少时简单平凡纯粹的自己。 一直以来,他都疯疯癫癫的,毛躁又狂妄,又莽又勇又混,没心没肺大大咧咧,天不怕地不怕,没什么牵绊,也没什么软肋,好像没有什么能降住他。
这是王林能铤而走险走上不归路的性格原因,也是他悲剧的来源。 人的心里有一片海,一直在翻滚,而魂灵如果没有一个类似于压舱石一样重重的东西去压住,只要某一刻某一个小小的情绪的浪过来,就会被打翻,沉入海底。 王林这样的人是需要压舱石的,不然灵魂就会轻飘飘地飞走。
“晴晴”是王林的盼头,显然,他需要“晴晴”这个意象,那是像某种信仰一般的存在,被虚构出来就是为了用来支撑其虚无惨淡的人生。 故事的开头,王林为天赐的婚礼落泪,故事的结尾,王林为小两口的患难见真情所动容,而如此渴望平凡真挚感情的他却从始至终都与爱情无缘,赤条条地来,也赤条条地走。
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眼前的刑罚,而是那无爱的未来。 这就是王林的报应。 晴晴是初恋,也是初心,可走上了不归路,人生下滑得笔直顺畅,他永远无法得到爱,也再也回不到从前。
这么一看,这个结局其实在荒诞戏谑之中还夹杂着几分讽刺与悲剧性,在王林这被幻想中的晴晴困住的一生草草了断之时,这个角色也就有了完整的人物弧光。 演员刘帅良的表现可圈可点,他终于遇到了让其有发挥空间的代表性角色,毕竟之前,迫于生计,演了不少烂戏的他没少被观众吐槽为“面瘫型”演员。
今年38岁,刘帅良的演艺事业有望更上一层楼。 出道十多年,他的进步有目共睹。 《驴得水》里的周铁男;
《黄雀》里的盗窃团伙小头目红中;
《消失的十一层》里的马晓庐;
《对手》里的黄海;
《婆婆的镯子》里的二少爷;
《穿越火线》里的许蔚;
《青春斗》里的庄毅;
《上古情歌》里的坤卜;
《兰陵王妃》里的诸葛无雪;
《风中奇缘》里的万昂公子......
虽然目前,刘帅良在演艺事业的高度不及名声在外的老戏骨姥爷,但高大帅气的他也切切实实地靠自己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没有辜负姥爷的在天之灵。 不过,虽然外公外婆都是演员,但演员这个行当一直被排除在刘帅良十八岁之前的人生里。
1987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父亲是一名军人,对刘帅良很是严厉管教,从不娇生惯养,但他毕竟忙碌,鞭长莫及,刘帅良更多受到了母亲的影响。 他的妈妈是典型的慈母,给予了刘帅良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他几乎是被散养长大的,母亲对他没有硬性的规划,他后来人生的每一步都是跟随着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自然铺陈开来的。 于是,刘帅良成了一名体育特长生,打篮球,他是专业级别的。
后来,当演员后,刘帅良还能连拿两届超级企鹅篮球名人赛冠军,其实力之不俗可见一斑,就连胡歌都盛赞: “我一直觉得帅良入错行了,他应该选择篮球作为他的职业。” 事实上,从小到大,刘帅良都是这么打算的。
身高190cm,5岁开始打篮球,他初中高中一直久居校篮球队,并且屡战屡胜,硕果累累——全国篮球高中生联赛冠军、阿迪达斯花式篮球表演赛冠军、东方文体杯全国高中篮球邀请赛八连胜、耐克三分球大赛冠军和首届耐克街舞风雷冠军等,他甚至还曾接受过乔丹的颁奖...... 值得一提的是,偶然间参加了央视的《非常6+1》节目,打着花式篮球,刘帅良意外地获得了当期冠军,一时之间声名鹊起,他一度收获了流量明星般的待遇。
这是刘帅良人生的高光时刻。 在持续不断的正反馈中,他对篮球爱得深沉也一直将其作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考大学的时候,刘帅良下足了苦功夫。 但老天就是会给你猝不及防的使绊子。
上午文化课,下午训练课,他每天雷打不动泡在篮球场上至少四小时,晚上还会偷偷加练,过犹不及的,关键时刻,刘帅良掉了链子。 因为高强度训练导致心肌炎和房间隔缺损,他不得已进行了手术——好消息是手术非常成功,坏消息是他被告知至少两年内无法再进行高强度篮球赛。 眼睁睁看着临门一脚就能够到的梦想付诸东流,刘帅良受到的打击之大不言而喻,一下子陷入了虚无,他消沉了好久。
而正当刘帅良做出了复读一年再考的决定之际,外公“去试试考艺术院校”的提议给了他新的方向。 他的外公是曾经红极一时的知名老戏骨——贾六。
代表作品有《回民支队》里的政委、《人生》里的高加林父亲高玉德、《战斗里成长》里的赵志忠、《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里的许茂、《默默的小理河》里的爷爷、《望子成龙》里的王米......
与此同时,贾六还创作过话剧《雷锋》,率先将雷锋故事搬上话剧舞台,他受到了当时最高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和大力赞赏。 贾六是老一辈知名的表演艺术家。 贾六是他的艺名,退休后,他用回了自己的原名贾世魁,先后担任了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团长和沈阳军区文化部副部长。
因为贾六过于低调,所以在外孙刘帅良的记忆里,他一直就仅仅是个和蔼可亲的好外公。 事实证明,外公着实慧眼识珠,刘帅良确实有当演员的天赋。 从体育过渡到艺术,他并没有阵痛期,而是一举夺魁,不费吹灰之力地就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
不过毕业后的一两年里,刘帅良也经历了至暗时刻,租着十平米的将近三千多块钱一个月的房子,怀着面试频频被拒的绝望,他每天都在琢磨该怎么活下去。 “我再让我爸妈给我打钱,我自己心里都过意不去,这么大了,还让父母养着。” 直到92岁的外公去世的2013年,刘帅良也还没混出什么名堂。
但好在他有父母无条件的支持,在那段时间,颗粒无收,挣不到钱,妈妈看得比他还开。 “当演员就要放平心态,是否必须要冲到一线,是不是要拿第一,都不重要。” 刘帅良得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在日积月累、精益求精下,从不得已接烂戏到有选择地接精品好剧,他逐渐在演艺圈站稳了脚跟。
38岁,刘帅良在演艺事业上并不贪快,倒是对自己的人生大事有些许着急。 虽说他打小就不爱规划人生,一直是顺其自然,一心就喜欢自在悠然的生活方式,但过了而立之年后,他却是慢慢贪恋起了家庭生活这种甜蜜的负担。 刘帅良有个幸福的童年,在父母恩爱的三口之家,他收获了太多爱的滋养。
“小时候天天回到家,爸妈都会把饭菜做好,我们吃完就出去逛公园,周末,我爸就带着全家人去沈阳郊区玩一圈,姥爷还会准备有好吃的酒心糖果,那时候,真的感觉很幸福、很满足。”
刘帅良一直都觉得,人活着不能没有爱,也自然而然的,有了把爱永远传递下去的想法。 他是难得的大孝子。
休息的时候,刘帅良总会带着家人去全国各地自驾游,尤其是去海边,因为爸爸喜欢潜水、坐帆船,拍戏的时候,他的视频电话总会隔三差五准时到达,因为知道妈妈在惦记。 小时候,由于逆反心理作祟,他总不愿被妈妈管,总想往外跑,现在刘帅良则像变了一个人,总想让妈妈管,总要她耳提面命两句心里才踏实,他总想往家跑。
“爸爸不爱说,但对我的爱都在行动里,我理解的母爱就是她的叮咛和唠叨,她不说说我,总感觉生活中少了点什么。” 人常常到了一定的年纪才会意识到,人这一辈子,能去的地方很多,而能回的地方只有家。 现在刘帅良常常是有事没事都要回家看看。 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养父母老,是爱的传递,更是再天经地义不过的事情。
“我长大了,要担起责任,父母一天天老去,我要照顾他们,报答养育之恩,要孝顺他们,孝顺也是一种责任。” 也许是因为和家人待在一起太幸福了,所以本身家庭观念就重的刘帅良近些年也萌发了组建自己的小家庭的想法。 常常直言不讳自己喜欢的类型是“对父母孝顺、懂礼貌、有爱心”的另一半,他一直在努力脱单。
有朝一日,刘帅良希望过上他理想中的诗意生活: “有个大院子,养条狗,跟自己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最好能再给我爸爸、妈妈、姥姥、爷爷也弄个小院儿,种点菜,我可以经常去陪伴他们。”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 |
|